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兼具配组自由度高和育性稳定的优点,将成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袁隆平说,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稻,克服了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9,(6):45-45
<正>在日前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著名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实验田将列入第七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表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单位土地的粮食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近日在稻米产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透露,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的科研攻关去年已取得重大突破。第四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立项报告日前已提交给相关部门,这一目标有望在2015年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主编袁隆平副主编辛业芸符习勤廖伏明978-7-03-028570-6$168.00 2010年8月出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从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技术研发40多年间发表的杂交水稻研究文章和在国际会议及活动的报告中选择并结集出版的中、英文论文集。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中、英对照论文及译文,英文论文及报告,部分论文英文摘要选登。共计各类文章83篇,摘要30篇。所收录的论文与报告基本按发表的先后顺序编排,为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发  相似文献   

8.
<正>本报讯近日,从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常务会上获悉,三亚将筹建国际种子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推进国家杂交水稻三亚南繁综合实验基地和袁隆平国家水稻公园建设,做大做强南繁产业。三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城市,南繁产业发展稳健。为紧抓机遇,三亚通过了《三亚市2015年农村工作意见》,明确抓住国家南繁基地建设新规划启动的契机,做好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的摸底登记工作,配  相似文献   

9.
<正>为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持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在袁隆平院士等专家的建议下,由国家科技部联合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将每两年召开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大会将围绕"杂交水稻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从杂交水稻遗传  相似文献   

10.
<正>"种三亩超级杂交水稻,可产现有四亩田粮食!"在长沙举办的2010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说:"力争10年后,第四期杂交水稻667米2产可达千千克左右!"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  相似文献   

11.
袁隆平简介 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的水稻能有这么高的产量,多亏了袁隆平院士培育成功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2014年11月23日,说起自己家的水稻产量,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农民王某高兴得合不拢嘴。2013年9月3日,已经84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率领水稻科研团队第三  相似文献   

13.
张瑛 《北京农业》2010,(12):49-49
"种三亩超级杂交水稻,可产现有四亩田粮食!"在长沙举办的2010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说:"力争10年后,第四期杂交水稻667米2产可达千千克左右!"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在国外发展杂交水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背景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已走过40年的历程。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袁隆平先生,于1964年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攻克了三系配套、强优组合选配、杂交制种3大难关.成功培育出单产比常规稻高20%左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杂交水稻大会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走"超模"路线,身高将长到1.8米,甚至2米,三年内大面积超级稻667米2产将实现超过1000千克的目标。这是袁隆平院士第五次来印度推广杂交水稻,他向  相似文献   

16.
一、杂交水稻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 1976年,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研制发明了杂交水稻,不仅为湖南和中国的粮食增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对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以来,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期间,我国杂交水稻的国际合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湖南省农科院为例,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最新品种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2009年底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利比里亚、几内亚、马里、巴基斯坦、东帝汶、老挝、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20国政府部长级农牧相关方面官员和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出席。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有一位闻名世界的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被同行们盛赞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全世界只有一个,但是像袁隆平一样,具有雄才大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在育种领域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的农民科学家,又岂止袁隆平一个?玉米雄性不育世界难题攻克者、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利就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9月14日,2012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以及来自老挝、坦桑尼亚等14个国家的27位部长级官员出席论坛。论坛以"促进种业发展,推动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为主题,以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再创世界纪录。"10月15日,在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的百亩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再创新高。经实打实测,该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1149.02公斤,刷新了世界水稻单产纪录,每公顷产量达17.23吨,提前实现了袁隆平提出的每公顷17吨的第6期高产攻关目标。此次测产由省科技厅组织实施,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