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为供试藓种,MS液体培养基为培养基质,在培养基质中分别添加两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和2,4-D的9种浓度配比,以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为对照,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发藓原丝体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机理。在金发藓原丝体发育阶段,6-BA浓度为0.5 mg/L和2,4-D浓度为1.0 mg/L的处理时,对原丝体主枝的生长发育效果最好,且对原丝体分枝的抑制作用最小,因此金发藓原丝体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液)+0.5 mg/L 6-BA+1.0 mg/L 2,4-D+1%蔗糖。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用银叶真藓和泥炭藓为外植体,以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Knop培养基、微量元素、酒石酸铵和糖类为因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影响两种苔藓植物配子托和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①在以上4种因子中,糖类是影响两种苔藓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葡萄糖或蔗糖的体积质量分数在接近5g/L时最有利于两种苔藓植物生长;②银叶真藓原丝体液体培养,采用未经稀释的knop培养基效果最好,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银叶真藓和泥炭藓配子托,采用稀释2倍的Knop培养基效果最好;③酒石酸铵对泥炭藓配子托生长的影响程度仅次于糖类,是比较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的茎叶体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消毒剂以及取材部位对配子体灭菌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芽体长度、芽体个数、原丝体直径、增殖系数等指标探讨不同蔗糖浓度对细叶小羽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2.5%NaClO处理老枝与分枝交叉处60s;在初代培养基中加入蔗糖能促进细叶小羽藓的生长,并随蔗糖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增强,当蔗糖质量浓度达到30g.L-1时,芽体长度可达2.49cm,芽体个数为1.87,原丝体直径为1.14cm,增殖系数高达9.25;当蔗糖质量浓度超过30g.L-1对细叶小羽藓芽体长度及芽体数生长的促进作用开始降低,原丝体生长受到抑制,增殖系数显著低于蔗糖质量浓度为30g.L-1时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增殖系数。  相似文献   

4.
尖叶匍灯藓的组织培养及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为材料,以MS、Benencke和Konp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尖叶匍灯藓的组织培养条件,初步建立了尖叶匍灯藓的再生体系,并初步确定最适宜尖叶匍灯藓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Konp培养基。在MS、Benencke和Konp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另4添加蔗糖,发现蔗糖对尖叶匍灯藓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植物激素6-BA和2,4-D,根据生长状况和显微观察结果,初步认为6-BA和2,4-D对尖叶匍灯藓的生长在外形上无明显影响,而在显微结构上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汪琛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67-11168,11172
[目的]促进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为其植株扩繁奠定物质基础。[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酒石酸铵及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及浓度配比对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酒石酸铵对银叶真藓原丝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有一定作用。6-BA作为细胞分裂素,对于原丝体中叶绿体a或b的含量的增加无作用。而NAA或IAA作为生长素有促进原丝体生长的作用,当其达到0.5 mg/g的浓度时,可考虑选择使用其中任一种。[结论]使用改良Knop培养基,并添加0.05 mg/L 6-BA、0.50 mg/L NAA(或IAA)、0.70 mg/L酒石酸铵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以大马士革玫瑰1 a生枝条茎段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其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增殖培养以MS(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为基础培养基,激素配比6-BA 1.0 mg/L+NAA 0.1 mg/L+GA30.1 mg/L为宜,增殖率为3.5。生根培养以1/2MS(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为基础培养基,IBA 0.5 mg/L,生根率达72.5%。  相似文献   

7.
相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95-96
龙翅海棠的组培快繁要经过建立无菌外植体、继代增殖培养和试管苗的生根炼苗培养3个阶段。其中,在无菌外植体的建立过程中,选择叶片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后,切成1.5cm。左右的小块,叶正面向上平放在MS+6-BA1.0mg/L+NAA0.1mg/L+3%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中;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5mg/L;当继代培养进行到第6代时生长势降低,需在不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MS0中进行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1mg/L+2%蔗糖+0.6%琼脂;最适炼苗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1:1:1。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大岩桐组培快繁条件,以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中无机盐大量成分、蔗糖、琼脂、6-BA对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无机盐大量成分和蔗糖浓度对继代培养的组培苗的鲜重、株高、根长具有显著影响;6-BA对腋芽再生增殖倍数影响极显著,MS培养基使用1/2浓度的无机盐大量成分,添加40 g/L蔗糖、6.0 g/L琼脂配合0.2 mg/L 6-BA可以取得较好的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芦笋组培快繁继代增殖培养4~6代时,由于玻璃化试管苗的严重出现而影响增殖效率的问题,对6-BA浓度、培养温度、光照强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等因素对芦笋组培玻璃化及增殖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玻璃化率随着培养温度和6-BA浓度的降低而有所降低,随光照强度、蔗糖浓度和琼脂浓度的增强而减弱。最终选择MS培养基,附加蔗糖50 g/L,琼脂粉8 g/L,光照强度4 200 lx,先6-BA 0.3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一代,再在6-BA 0.5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每周期先在20℃培养15 d,再在25℃培养10 d的方式来度过芦笋增殖培养玻璃化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丛藓科的花状湿地藓、尖叶扭口藓原变种和短叶小石藓原丝体的发育规律,对研究该藓的个体发育、人工培养和生活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新的数据和资料.用配置改良的Knop固体培养基,选取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的9个主要特征,对3种藓类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显微照相.不同种的藓类孢子萌发类型不同,花状湿地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四齿藓型,尖叶扭口藓原变种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烟杆藓型,短叶小石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光藓型.藓类孢子的萌发类型、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为外植体,对根茎芽基部进行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壮苗培养,并对其组培苗移栽基质进行筛选,建立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根茎芽基部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椰汁;继代增殖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3.0~8.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椰汁;生根最佳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香蕉泥+活性碳1.0 g/L;组培苗移栽合适的基质为进口泥炭、红壤和腐叶土的混合基质或纯进口泥炭。  相似文献   

12.
速生优良杉木组培继代及生根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景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33-8934,8937
[目的]研究培养基、6-BA、IBA、NAA等4个因子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组培苗芽增殖的影响和蔗糖、IBA、NAA、ABT6#等4个因子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寻求最适杉木组培苗芽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杉木组培快繁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培养基、6-BA、IBA、NAA等4个因子对杉木组培苗芽增殖的影响和蔗糖、IBA、NAA、ABT6#等4个因子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是1/3MS+蔗糖30 g/L+6-BA 0.7 mg/L+IBA 0.5 mg/L,最适于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蔗糖30 g/L+IBA 1.2 mg/L+NAA 0.4 mg/L。[结论]该研究为杉木组织培养中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芋组织培养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不同激素类型、不同激素浓度、糖度和不同培养条件对芋茎尖组织的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进行了试管苗大田定植试验。基本培养基为MS,分化和增殖培养其为MS 6-BA 2.0mg/L NAA 0.5mg/L 3.0%蔗糖,生根培养基为MS 6-BA 0.1mg/L 1.0%蔗糖。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野生大头芋(AmorphophallusdunniiTutcher,也称南蛇棒)的叶柄、主叶脉为外植体,筛选适宜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以叶柄、主叶脉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和分化率均可达100%,且增殖系数较高;MS 6-BA4.0mg/L NAA0.1mg/L 蔗糖30g/L培养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增殖培养;MS 6-BA4.0mg/L NAA0.01mg/L 蔗糖30g/L培养基适宜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MS NAA0.2mg/L 蔗糖30g/L培养基适宜壮苗及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5.
非洲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出苗的方法进行了非洲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花蕾作小植体直径在0.6-1.5cm均能诱导出苗;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 6-BA 0.5mg/L IAA 3%蔗糖+0.6%琼脂;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2mg/L 6-BA 0.2mg/L NAA 3%蔗糖+0.6%琼脂,增殖倍数达5-6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05mg/L IBA 3%蔗糖+0.6%琼脂,培养15d,生根率达100%;移栽最适基质配方为泥炭:珍珠岩=1:2,移栽最适温度为12-28℃,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种子为外植体对连香树的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香树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升汞消毒6 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GA31.0 mg/L+蔗糖30 g/L+琼脂7.0g/L+pH 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NAA 0.5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0 g/L+pH 6.0;高浓度IAA,低浓度GA3、CTK、ABA有利于连香树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无籽西瓜茎尖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因子,以无籽西瓜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初步筛选出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再通过正交旋转试验,设计6-BA、IBA、蔗糖的三因素五水平,筛选出不定芽增殖系数最优的组合。结果表明:IBA对不定芽增殖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蔗糖;6-BA的影响最小;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2.0 mg/L+IBA0.1 mg/L,茎尖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1.98 mg/L+IBA0.11 mg/L+蔗糖28.4g/L,不定芽的诱导系数在接种30 d时可以达到8.4。  相似文献   

18.
林艺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60-62,88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的方式,通过调节2,4-D,6-BA及蔗糖浓度,对粳稻南农4007愈伤组织的增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4-D浓度在0.0~4.0mg/L时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增殖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6-BA浓度在0.2~3.2mg/L、蔗糖浓度在10~50g/L时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当2,4-D为2.0mg/L、6-BA为0.8mg/L,蔗糖为20g/L时,其愈伤组织不论从生长状态,还是增殖速度上都较好且褐化程度相对较轻。适合粳稻南农4007愈伤组织液体增殖培养的基本配方为MS+NAA0.5mg/L+2,4-D2.0mg/L+水解络蛋白1g/L+蔗糖20g/L+6-BA0.8mg/L。  相似文献   

19.
涂淑萍  曹蕾  喻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86-13487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配比、蔗糖、活性炭等附加物质及光照对圆齿野鸦椿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寻求最适圆齿野鸦椿试管苗增殖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圆齿野鸦椿组培快繁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圆齿野鸦椿初代培养的丛生芽为外植体,基础培养基为1/2MS,在不同激素配比、蔗糖、活性炭等附加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观察不同培养基及光照对圆齿野鸦椿试管苗芽增殖数量和玻璃化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为IBA0.1mg/L+6-BA2.0mg/L+NAA0.1mg/L+琼脂7昏/L+蔗糖30g/L,丛生芽增殖系数最高可达3.9倍,激素对芽增殖系数的影响为:NAA〉6-BA〉IBA;活性炭有抑制圆齿野鸦椿芽增殖、促进芽体高生长和降低玻璃化的作用;糖是增殖培养阶段不可缺少的成分;自然光照较日光灯照和暗培养效果好。[结论]激素的合理配比、蔗糖以及自然光照有利于圆齿野鸦椿芽继代增殖培养,活性炭有抑制圆齿野鸦椿芽继代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香蕉开放式组培的增殖培养基成分,以提高香蕉丛生芽的增殖系数。[方法]以"巴西"香蕉继代培养获得的分化芽为材料,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以0.014%的次氯酸钠为抑菌剂,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在不同pH值对芽增殖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香蕉分化芽增殖培养条件。[结果]香蕉分化芽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 g/L蔗糖+1 mg/L 6-BA+0.03mg/L NAA,pH 5.8。[结论]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3代后,增殖系数分别是3.40、3.32和3.28,与传统组培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