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晋 《广东饲料》2013,22(1):32-34
本文浅述了鱼类体色形成机制、鱼类着色剂类胡萝卜素及其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应用、影响鱼类着色的因素等研究进展,以期对黄颡鱼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采用"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饲料,测定了初始体质量约为3.15 g的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对蝇蛆粉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鱼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中,投喂试验饲料2周后,采用滤网捞取法收集粪便。结果显示,黄颡鱼对蝇蛆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0.35%、91.08%、71.59%、78.19%和67.12%。黄颡鱼对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95.53%,其中对丝氨酸的消化率最低,为82.58%,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均高于90%。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对蝇蛆粉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这为评价蝇蛆粉的营养价值及其作为蛋白源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粗蛋白42%和粗脂肪8%的半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鱼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组成5种日粮,使20C:5n-3(EPA)+22C:6n-3(DHA)的含量[占总脂肪百分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4.942、0.728;15.551、0.851;19.365、1.238;19.9761、.345和20.457、1.406。饲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幼鱼50 d,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EPA+DHA的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9.365和1.238时,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饲料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为7~8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即在8%的脂肪中,添加51.3%的花生油3、2.5%的玉米油和16.2%的芝麻油或43.8%的鱼油、31.3%的花生油、8.8%的玉米油和16.1%的芝麻油(指占总脂肪的百分数)。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则以前一种配方为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幼鱼增重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②各试验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有较大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鱼体肌肉与各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迅速降低,C182n6、C205n3、PUFA和HUFA则均迅速提升;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同类脂肪酸,而PUFA及n-6 PUFA则低于相应饲料;③C182n6相对含量以5组最高(14.36%);1组鱼体肌肉C205n3(0.77%)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生长指标,4、5组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较好;鱼体中还可能存在C181n9向C161n7和C181n7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索从活体黄颡鱼样本提取DNA。取黄颡鱼的尾鳍,背鳍,肝脏,血液,胡须样品,加入蛋白酶K,55℃消化至透明,采用Tris-酚的方法提取DNA。此外,用氯化钠的方法提取胡须DNA作为比较。酚法提取结果肝脏DNA含量138ng/μL,OD值2.1,胡须DNA含量70ng/μL,OD值为1.83,血液含量为65ng/μL,OD值1.7,背鳍含量48ng/μL,OD值为1.6,尾鳍含量22ng/μL,OD值1.53。氯化钠法的胡须DNA含量105ng/μL,OD值1.83。DNA含量肝脏>胡须>血液>背鳍>尾鳍。Tris-酚提取时采取黄颡鱼的胡须较好,以氯化钠对胡须提取DNA,表明采用微量氯化钠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瓦氏黄颡鱼(PEL TEEBAGRUS VACHELLIRI CHARDSON),又称江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二日龄瓦氏黄颡鱼体重可达300-600g,最大个体达1850g。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无鱼腥味和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我站经过6年在不同面积的池塘成鱼养殖,总结出一套成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长湖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面积140km^2。2010年5—12月,收集长湖黄颡鱼552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湖黄颡鱼1龄鱼平均体重为雌鱼22.0g、雄鱼20.2g,2龄鱼平均体重为雌鱼37.9g、雄鱼49.4g;长湖黄颡鱼1-4龄鱼的平均生长常数雌鱼为0.249、雄鱼为0.518,雄鱼的生长常数超过雌鱼的1倍多;各年龄段的生长率相比,以2龄鱼的生长率最高,雌鱼为19.7%、雄鱼为32.8%,黄颡鱼人工养殖宜用2a生长周期;长湖黄颡鱼2龄性成熟,绝对繁殖力为1729—12412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9—91粒住,繁殖力系数F=2.324L^2.871.研究表明长湖黄颡鱼生长速度优于鄱阳湖及洞庭湖黄颡鱼,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国家级湖北窑湾黄颡鱼良种场重要的种质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8.
邹祺  何瑞国 《广东饲料》2005,14(1):35-37
以蛋白质、能量和预混料为试验因素,按照L9(34)正交设计表,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对平均体重为0.40g的9000尾黄颡鱼鱼苗进行3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鱼苗生长起主要作用,其次为预混料,能量最小,饲料蛋白水平对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本次试验得出,黄颡鱼鱼苗最适蛋白质需要量为45%,最适能量需要量为14MJ/kg。  相似文献   

9.
刘兴旺  许丹 《广东饲料》2013,22(7):43-45
黄颡鱼是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黄颡鱼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颡鱼营养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瓦氏黄颡鱼仔鱼生长与卵黄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水族箱中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鱼的内源营养进行了研究,对其体长、头长、体重及卵黄囊容积、油球容积和卵黄球容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鱼的生长在孵化96h仔鱼生长速度较快。同时试验通过对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吸收分阶段情况的描述,得出了其内源营养阶段的卵黄囊变化规律及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1.
赵静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2):254-257
为探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M2402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人工回感试验测定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探讨该菌对黄颡鱼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感18 h后,发病黄颡鱼腹部肿大,胸鳍、腹鳍基部出血,肛门红肿,其LC50为3.0×106.2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广泛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脾脏组织结构疏松充满大量红细胞;鳃小片轻度水肿充血.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脏和肠道细胞内线粒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嵴断裂囊泡化.本试验结果表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GM2402株对黄颡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导致鱼体多个组织出现病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100、300、500、700 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利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100~500 mg/k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700 mg/kg组全鱼粗蛋白质和100~700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氨氮应激后,试验组黄颡鱼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迟,96 h时,各试验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00和30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抗氨氮应激能力。利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谷胱甘肽添加量,得出谷胱甘肽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7.69 mg/kg。  相似文献   

13.
李陇梅 《中国饲料》2019,(13):78-81
为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卤虫幼虫冻干粉对黄颡鱼生产性能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将1200尾体质量为8.0 g黄颡鱼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饵料,2、3、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卤虫幼虫冻干粉100、150、200 mg/kg,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测定黄颡鱼生产性能和血清中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1组分别提高9.46%、8.73%、8.11%、7.43%(P < 0.05),试验2、3、4组存活率均高于1组(P > 0.05);试验3、4组的饵料系数较1组分别降低16.45%、14.29%(P < 0.05);(2)试验3、4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较1组分别提高23.65%、20.95%、11.26%、11.05%(P < 0.05),试验2、3、4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均高于1组(P > 0.05);试验3、4组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较1组分别降低23.76%、21.29%(P < 0.05)。综上,在饲料中添加150 mg/kg卤虫幼虫冻干粉可提高黄颡鱼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新肝宝对鲶爱德华氏菌感染黄颡鱼的保护作用,采用不同粉碎粒度的新肝宝拌饲投喂7 d,随后用鲶爱德华氏菌腹腔注射感染,观察死亡率、酶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新肝宝组死亡率(48.57%和44.28%)低于阴性对照组(54.29%),溶菌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肾脏、脾脏损伤情况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其中600目作用效果优于200目。结果表明,新肝宝能够提高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黄颡鱼对鲶爱德华氏菌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鲶爱德华氏菌感染导致的肝、脾、肾损伤,其中600目作用效果优于200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糖饲料对黄颡鱼生长、糖脂代谢及肠道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13±0.11)g的黄颡鱼18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糖水平23.25%)和高糖饲料(糖水平31.11%)两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水平36.5%,能量水平13.4 kJ/g),进行56 d的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需要量。黄颡鱼饲料中蛋白质(稚幼鱼)适宜含量为42%~45%,脂肪适宜含量为7%~8%。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饱食1/3、饱食2/3和饱食水平下黄颡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情况。结果显示:①随着摄食水平上升,湿重、干重、脂肪、蛋白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其中湿重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呈直线相关,干重、脂肪、蛋白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呈对数曲线相关;②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随摄食水平的上升而显著上升,但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饱食2/3和饱食水平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49±0.04)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配制含0(对照)、0.10%、0.20%和0.40%谷氨酰胺的4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1组试验鱼,饲养周期为70 d。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对照组,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后促进了肠道绒毛的发育,绒毛高度与皱褶深度有所增加,但肌层厚度有所下降,其中0.20%和0.40%组肠道绒毛高度、皱褶深度显著增加(P0.05),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在0.10%~0.20%谷氨酰胺添加范围内,金属硫蛋白(MT)mRNA相对表达量在肌肉中变化最明显,各添加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RNA相对表达量在肠道中变化最明显,其中0.20%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抗菌肽(Hepc)和组成型热休克蛋白70(Hsc70)mRNA相对表达量在肝脏中变化最明显,其中0.10%组的Hepc mRNA相对表达量达到对照组的73倍之多(P0.05),0.20%组的Hsc70 mRNA相对表达量达到对照组的3倍之多(P0.05)。由此得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能增强黄颡鱼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