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日本农民种田轻松、舒适,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入城,农村劳力短缺,加速了农机化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水稻育秧、插秧和半喂入联合收割等机械的制造水平居世界领先。1997年,水稻的育秧、插秧、收割、脱粒、烘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并向自动化发展;每100户农户拥有拖拉机112台,机动插秧机53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0台,农用汽车52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农机化起步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日…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技术,采用软盘、双膜育秧(我县为三膜一网木格育秧)和机械栽插,能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户收入,推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国家扶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13本的农业机械化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3本农业机械的主要产品为拖拉机、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飞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进入城市。致使农村劳力短缺,加速了农机化发展。到1967年.农业中的耕地、除草、喷药、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农业也很发达的国家。人口稠密,耕地很少,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日本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田间作业从耕整地、插秧、植保、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插秧、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械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农业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和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从乡镇农机推广员的视角,探讨山区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难点,指出水稻机械化育秧和插秧环节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所在,以及在山区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从山区农机化实际出发,提出了水稻机械化育秧和插秧技术在山区推广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农业也很发达的国家.人口稠密,耕地很少,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日本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田间作业从耕整地、插秧、植保、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插秧、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械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实施,给农机化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农业机械保有量迅猛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方正县是我省生产水稻县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获得成功,90年代引进日本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创立了方正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模式,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现状 山东每年水稻种植面积27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济宁、临沂、济南等市地,属稻麦两熟产区。因此,水稻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耕整地、育秧插秧和收获,都存在抢农时、争劳力、时间紧、任务重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械插秧具有“六省”“两增”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起,我区开始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至2008年底,全区推广水稻插秧机达1776台,完成机插秧面积达25万亩。为什么广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这么快?除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水稻插秧机实行重点补贴、广西创出简单、实用的“拌浆育秧”方法外,我区农机部门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中,通过聘请农业、科技、统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工作小组,对机插秧和人工抛秧进行对比试验,全程跟踪测试。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早晚两季机插配套育秧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冢的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100%机械化插秧;我国的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插秧。机插秧苗,国外一般采用工厂化培育,我国大都采用硬盘育秧。而对于以双季稻种植和杂交稻品种为主的湖南稻区来说,育秧成了推广机械插秧的拦路虎。为了加快屈原区水稻栽插机械的推广步伐,我们以育秧为突破口。两年来摸索了一套适应本区早晚两季杂交稻品种机插秧配套育秧技术,从而使机插秧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