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毕南开 《水产科技》1995,(5):29-30,32
鱼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大约在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在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茫茫大海中已经有了原始鱼类。经过千万年的发生和分化,到了泥盆纪,鱼类已发展成为地球上主要的动物群,被称为“鱼类的时代”。现代硬骨鱼类的祖先——古鳕(Palaeoniscids),就出现在那个时代。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历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大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文章在综合论述国内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利用与保护研究基础上,侧重对鱼类多样性研究技术手段、参与国际合作的渠道及保护措施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生物技术在重要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予尾鱼和肺鱼科学家们获得了新的佐证,它证明了一种鱼通过千万年的进化成了陆上动物的祖先。这种鱼名叫矛尾鱼。它生活在地球上出现四足动物之前,是当时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之一。地球上现有一种矛尾鱼,是在1938年由拉蒂迈女士发现的。鱼的学名以她的姓名命名为La...  相似文献   

4.
藻类是自然经济的无价之宝,食物的初级生产力,支持着全部的水生生命,是地球氧库的供应者。海洋中的浮游藻类估计构成了地球上90%的光合作用活动。有几种大的海洋藻类是人类食物、食物添加剂和工业产品的原料。因为藻类是表层水的常客,鱼类在食性转化以前均以浮游植物为生,白鲢更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和热带雨林一样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礁在人类食物来源和天然产物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生态旅游、保护海岸线、稳定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近几十年中,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全球气候变暖、以炸药和毒药等破坏性手段采捕珊瑚礁鱼类、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珊瑚礁是地球海洋生物链的最重要“基础“,大约有将近一半儿可供人类食用的海洋鱼类都在珊瑚附近安家。因此,一旦海洋中的珊瑚礁发生大面积死亡和消失,将会给人类造成饥荒、穷困甚至是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人类食物中的水产品比率明显增加,现在地球上利用的蛋白源约20%来自海洋和淡水的生物资源。海产品的利用,已引起各国的重视,而且也是医药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现在的利用趋向如何?据学者们认为,世界大洋的鱼类和大型脊椎动物的年间渔获量可达8,500~9,000万吨或8,000万~1亿吨。鱼类和大型非鱼类的渔获量为7,000~7,500万吨,1971年水生生物和海藻的产量为6,940万吨,其中海洋5,990万吨,淡水950万吨,可见世界渔获量的86.5%从海洋中获  相似文献   

8.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鲟鳇鱼是黑龙江鱼类特有的珍惜物种,是淡水鱼中个体最大的鱼类,也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鳇鱼(达氏鳇)Husodauricus(Ceorgi),俗名大鳇鱼,个体较大、寿命长、性成熟晚,鳇鱼的最大个体在1000kg左右,寿命约80年,性成熟需16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鲤鱼是地球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物种之一。由于其抗逆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强,所以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最为普遍的鱼类。相传我国从商末周初就开始了人工养殖鲤鱼,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现在,鲤鱼仍然是我国淡水重要鱼类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洋(包括内陆水域)在成为人类蛋白质重要来源的同时,也是人类的药用宝库。鱼类在药用方面的应用,我国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医林纂药》和唐代的《海药本草》等古藉就有记载。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17G5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所载有关药用鱼类就有50余种。1977年伍汉霖的《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中记述药用鱼类有80多种。可见,我国药用鱼类的应用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1鱼类的体型鱼类的体型大多为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圆筒型等,这种体型,使得鱼类在前进方向上的阻力最小,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也最少,速度快。人类的体型呈扁柱状,直立行走,在前进方向上阻力最大,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也最多,速度慢。因此,人类感到自己不如鱼类。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球上1.6亿平方千米的水域中,生活着约1.3万种鱼类,由于千差万别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鱼类多种多样的生殖特性,说起来真是妙趣横生,我们不妨从鱼儿的"婚装"谈起.  相似文献   

13.
鱼类下丘脑增食欲素(Orexi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既与摄入食物、环境因素及运动强度有关,也与内分泌调控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Orex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调节机体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下丘脑神经多肽物质。目前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上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在海洋鱼类上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本文首先综述了鱼类Orexin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阐明了Orexin在鱼类摄食、营养、生活节律等生理学基础领域中的作用,可为今后鱼类养殖领域开展该项目的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鲟鱼类为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辐鳍鱼类。近二十年来,因环境污染及沿江、沿河修建引水工程及筑坝而阻断了其洄游通道,使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为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研究,并人工繁殖鱼苗进行大规模人工放流。随着科研工作的步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家又先后开展其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5.
鱼类越冬是渔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09年入冬以来,黑龙江省降雪量较大,有的地区还出现了“雪封泡”现象,给鱼类越冬增加了难度。如不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很容易出现死鱼,造成损失。针对目前鱼类越冬形势,建议养鱼户在越冬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海洋观赏性甲壳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估计,地球上甲壳动物有10万种以上,现经描述的已达4万余种,其中90%以上生活在海洋中。除食用外,甲壳动物对人类的另一贡献是其观赏性。海水观赏性虾类俗称清洁虾,由于颜色鲜艳、个体小巧、活泼可爱,而且可以清除鱼体表的寄生虫及其他有机物,与海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硬骨鱼类免疫球蛋白分类及多样性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是最先出现免疫球蛋白的低等脊椎动物,对研究免疫球蛋白的起源、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IgM和IgD是最先被人类发现和认识的鱼类免疫球蛋白,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陆续在斑马鱼(Danio rerio)、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及鲤鱼(Cyprinus carpio)中发现了IgZ、IgT、IgM-Z等。与哺乳动物的免疫球蛋白一样,不同种鱼,甚至同种鱼不同个体间,免疫球蛋白的形态结构、基因类型、生物学功能等均有差异。为了进一步认识鱼类免疫球蛋白及其免疫应答的机制,本文综述了鱼类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和多样性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正>光合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体内具有叶绿素及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能在厌氧和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施入池塘水体中,可降解池底和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藻类、水草等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起到肥水、改水、改底、改善水环境条件、提高鱼类的抗病力、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省,鲟鳇鱼泛指黑龙江流域(主要以黑龙江干流为主)的施氏鲟、达氏鳇和两者的自然杂交种。鲟鳇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被认为是水中“活化石”,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作为黑龙江水系特有的施氏鲟和达氏鳇,  相似文献   

20.
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3,27(2):169-176
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个体是一个奇妙而又严谨的过程,是人类长期以来试图揭示的自然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1],进而发现了一个新的Sox基因家族[2]。上述基因的发现,促进了以哺乳类为代表的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研究。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特殊进化地位、庞大的种类数量以及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鱼类的性别决定研究一直受到遗传和发育学者的重视。尽管离最终阐明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还有距离,但近20多年来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进展。本文试图根据现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