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油菜及甘蓝、黑芥、新疆野生油菜等的硫代葡萄糖甙,其主要步骤为:硫甙提取,离子交换树脂(Sephadex A-25醋酸吡啶型)纯化,在微柱上芳基硫酸酯酶脱硫酸根,反相C_(18)柱乙腈梯度洗脱分离脱硫硫甙,采用烯丙基硫甙或邻硝基苯-β-半乳糖甙(ONPGAL)作内标,紫外吸收测定硫甙洗脱液(波长229nm)。研究发现不同材料其硫甙组成及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豆粕和米糠中植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豆粕和米糠中的植酸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3 h、D201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流速0.5 mL/min,测得米糠中植酸含量为70.39 mg/g,豆粕中植酸含量为21.42 mg/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农副产品中植酸含量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植酸磷及其他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50个自交系和24个杂交种为材料,测定其总磷、植酸磷、无机磷含量,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子粒中植酸磷及其他形态磷含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和杂交种间3种磷形态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植酸磷与总磷间呈正相关,与无机磷间呈弱度正相关。在低植酸玉米选育时,应该同时采用植酸磷和无机磷两个指标作为选择标准。自交系丹黄02是选育较低植酸磷、高无机磷含量杂交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测定出油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国标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高效、准确测定新鲜油菜维生素C含量 的方法。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测定范围内峰面积与标准液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油菜维生素C 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为97.97%~101.40%,相对标准偏差RSD仅为1.84%,说明用该方法重现性良好,具有快速准确、 稳定可靠等特点。贮藏温度越低,维生素C降解的速度越慢,用液氮贮藏样品更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和精准鉴 定;利用液氮冷冻并研磨样品更有利于样品中维生素C的提取,测得油菜中维生素C含量与仅均质化处理相比平均 增加了约16%;液氮中贮藏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并无显著变化,测得维生素C含量的RSD均小 于2%。利用此方法可以测定较长时间保存样品中的维生素C,可满足高通量、高准确率的要求,有利于油菜的菜用 营养和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经多代自交选育的芥菜型油菜自交系黄黑籽种皮为材料,对于其中可能影响种皮色泽的化学成分,探讨与改进了测定方法,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是:黑/黄种皮花色素、黑色素和木质素含量之比依次为3.26/1,3.73/1,3.02/1,说明该3种成分均是表征种皮色泽差异的内在特征成分;而黑/黄种皮多酚含量之比为1.16/1,但黑皮样对香草醛显红色,说明种皮多酚含量相当高是芥菜型黄籽油菜的显著特征,黑/黄种皮多酚的分子结构差异可能是形成芥菜型油菜种皮色泽差异的根本内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稻植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中花11(粳型)和LPA(籼型)为亲本杂交获得F2群体的172个单株,构建了含126个SSR和4个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贝叶斯(Bayesian)法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共检测到 3 个与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有关的主效QTL,分布在第3、5和6 染色体的相应区间内,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38%、802%和462%,降低籽粒植酸含量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LPA。检测到10对上位性互作影响籽粒植酸含量, 分布于水稻第1、3、5、6、11染色体上,互作效应值为169~518,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67%~2473%。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品中的植酸会阻碍多种矿物离子及蛋白的吸收,为了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吸收性,加工中应去除植酸。本文研究了离子交换法脱除大豆分离蛋白中植酸的方法和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了处理后大豆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透析、超滤与离子交换法进行比较,阴离子交换后植酸含量下降77%,较优于其他方法。后采用离子交换法去除大豆蛋白中的植酸,对不同树脂、不同蛋白状态及酸碱度对植酸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植酸去除的最优方案。与其他树脂相比,D201树脂对植酸的吸附率达到12 mg·m L-1,在p H7.0的条件下可将植酸含量降低到1 mg·g-1,下降约90%。制备的低植酸含量的大豆蛋白等电点向右偏移,溶解性略有下降,分散速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盛花期油菜绿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高,花期植株硫苷含量差异显著。模拟还田后30d内,两类油菜植株体内硫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TC),均在20d时出现最高峰值。芥菜型油菜硫苷含量高,作为绿肥用其抑制细菌和真菌的能力较强,而低硫苷甘蓝型油菜肥用,对真菌无抑菌能力。芥菜型油菜还田能促进后茬花生生长,花生有效根瘤数和单株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1.4%和7.1%,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植酸不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测定方法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检测都比较多。综述了植酸的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测定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测定方法的回收率,探讨了针对不同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所需采用的植酸测定方法,并对植酸测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品种及杂交后代叶片的硫甙含量及组份,研究了两个低硫杂交组合不同时期油菜叶片硫甙总量及组份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油菜叶片硫甙组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μmol/g,随后持续下降;而低硫油菜品系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6098/1008和6098/M1两个杂交组合在薹期和花期叶片硫甙含量表现较高的负向优势,硫甙含量显著下降;两个杂交组合叶片硫苷组份中2-羟-3-丁烯、4-甲亚砜丁基、5-甲亚砜戊基、3-丁烯基、4-戊烯基等脂肪族硫苷均表现出负向优势,而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在不同组合中优势表现不同,在6098/1008组合中仅3-吲哚甲基硫甙表现为负向优势,其他成分均表现为正向优势,在6098/M1组合中所有芳香族硫甙和吲哚类硫甙成分均表现为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及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其籽粒不同部位植酸含量品种间差异及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3个水稻品种米糠、糙米、颖壳、精米的植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8.51、9.77、1.40和0.91 mg/g,而且不同水稻品种间籽粒不同部位的植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籽粒中,米糠中植酸积累最多,其次是精米,颖壳最少。米糠中植酸含量与糙米和颖壳中植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和米糠中植酸含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高,花期植株硫苷含量差异显著。模拟还田后30d内,两类油菜植株体内硫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TC),均在20d时出现最高峰值。芥菜型油菜硫苷含量高,作为绿肥用其抑制细菌和真菌 的能力较强,而低硫苷甘蓝型油菜肥用,对真菌无抑菌能力。芥菜型油菜还田能促进后茬花生生长,花生有效根瘤数和单株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1.4%和7.1%,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作为磷高效大豆品种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本试验以2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沙培盆栽法,测定正常磷和低磷水平下各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植酸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根据产量损失率将26个品种聚类成A^G共7个类型,A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均小于10%,G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大于60%;B^F各类品种产量损失率介于A、G中间。产量、植酸含量与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及地下部含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正常磷及低磷条件下,A^G各类型品种籽粒植酸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但A类大豆品种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小于30%,G类则大于80%。田间种植试验进一步证实植酸含量降低率低于30%的品种耐低磷指数大于1.0,属于强磷高效类型;G类品种耐低磷指数小于0.6,属于弱磷高效类型;B^F各类品种介于A、G中间。综上所述,正常磷与低磷水平下大豆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又一个关键指标,与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协同筛选磷高效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4.
隶属函数法鉴定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性较弱。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材料主花序的三个性状,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在强抗、较抗、不抗材料间的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且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在50%以上,其中主花序籽粒的含油量及千粒重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利用水分胁迫下三个性状的差异变化可对抗旱油菜进行初步筛选。通过筛选,获得2007M004、2007M018和2007M027三份平均隶属函数值≥0.413的抗旱材料。  相似文献   

15.
少量油菜种子含油量快速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种高通量的、测定少量油菜种子(约200mg)中粗脂肪含量的超声波提取装置,通过对种子浸泡时间、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温度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1.5h,超声波提取时间60min,超声波提取温度50℃。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测得同品种油菜籽样品中粗脂肪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6%(n=8),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相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超声波提取法可满足一般少量油菜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的准确测定。该方法的建立,为油菜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少量样品含油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油菜品质育种中,反相纸层析法是测定油菜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方法。由于对其原理不很清楚,导致有时测定效果不理想。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引证,阐述纸层析技术的样品前处理的原理是油脂的水解反应,而不是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以湘油708为材料,设置施肥类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栽培因子,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探究栽培因子对高油酸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油菜油酸和芥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75 kg/hm^2有机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公顷条件下品质最好,油酸含量79.6%、芥酸含量0.058%.本研究证明了适当施肥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品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高油酸油菜种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已有了细致的研究(见Robbelen和Thies,1980综述)。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芥酸含量受两个基因控制,白菜型油菜(AA)的芥酸含量受一个基因控制。Harvey和Downey(1964)从逻辑上推断,双二倍体甘蓝型油菜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稻穗离体培养方法,对不同外源磷浓度下水稻籽粒植酸等磷化物含量的差异及其植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在灌浆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的植酸、无机磷和总磷含量随外源磷处理浓度上升呈增加趋势,但磷处理对千粒重和单位籽粒中植酸积累量的影响因磷浓度水平而异,高磷处理会导致水稻千粒重和籽粒植酸积累绝对量的显著降低;外源磷处理浓度的上升,不仅会引起水稻籽粒中锌和铁元素含量的显著降低,而且会导致锌、铁营养的生物有效性下降;外源磷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与不同磷处理下RIN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较密切关系,中磷浓度(3P)处理会诱导RINO1基因的表达,但高磷浓度(12P)会抑制RINO1基因的表达,RINO1是外源磷浓度处理对水稻籽粒植酸合成代谢过程产生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基因位点,而IPK2基因与水稻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的植酸含量变化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杂交亲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杂交亲和性的因素有杂交亲本、杂交组合方式和生态环境,芥菜型油菜作母本杂交亲和性高于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的组合,昆明夏繁配组的甘芥杂交亲和性比长沙春季配组显著提高。芥甘杂种一代形态发育特性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多介于双亲之间,株高、分枝数、花期、棕榈酸和花生烯酸含量有超亲优势。芥甘杂种一代自交结荚结实差,作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回交结荚率约25%,与自由授粉相当,但平均每荚粒数比自由授粉增加约50%;与芥菜型油菜回交和白菜型油菜杂交的结实性不如与甘蓝型油菜回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