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石榴在贮藏期间褐变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趋势,对石榴果皮PPO的酶学特性研究表明:石榴果皮PPO的最适酶活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单宁与石榴果皮PPO的亲和力较强,Vc对石榴果皮PPO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石榴果皮褐变与PPO活性、总酚(TP)含量、单宁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初步确定PPO是作用酶系.  相似文献   

2.
百合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百合褐变与PPO(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发现,百合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与PPO、POD活性变化均趋于上升,且褐变度的变化规律与PPO、POD活性变化呈正相关;百合不同鳞片层的PPO和POD活性差异较大,外2层的活性明显低于内3层.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百合褐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百合组织内的PPO和POD参与了褐变过程,且POD活性变化是引起百合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褐蘑菇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抗褐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褐蘑菇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抗褐变剂对PPO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蘑菇中PPO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55,在此条件下亚硫酸钠可强烈地抑制PPO的活性,有效防止褐变,抗坏血酸也有很好的抗褐变效果,而柠檬酸只有在高浓度时才对褐蘑菇的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棍山药褐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铁棍山药的褐变特性,包括酚类物质的分布与褐变的关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与褐变度的关系及pH和温度对其非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分布情况与褐变发生部位相一致;PPO、POD和PAL的活性与褐变度呈正相关,其相关性依次为PPO>POD>PAL;酸性条件有利于抑制非酶褐变,低于或高于40℃,非酶褐变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与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荔枝果实外观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及其存在的状态 ,果皮褐变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荔枝果皮存在高活性的花色素苷酶 ,而同样富含花色素苷的水果如苹果、葡萄、草莓和杨梅等则不含花色素苷酶活性。容易褐变的糯米糍荔枝含有较高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 ;不容易褐变的桂味、兰竹则含有较低量的花色素苷酶和PPO活性。在荔枝采后褐变过程中 ,花色素苷酶活性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PPO活性随褐变加重而下降 ,POD活性则逐渐升高。因此推测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果皮褐变除了与PPO和POD有关之外 ,还可能与花色素苷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陈乃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29-30,34
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中,它引起食品的褐变,严重损害食品的感官质量。本文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催化的反应及其在酶促褐变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简要介绍了控制酶促褐变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鲜切莲藕因失去外层组织保护而易发生褐变,而酶促褐变是主要原因。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的褐变有较好的延缓作用,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的编码基因是参与果蔬褐变的主要基因。但目前关于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片相关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甚少。分析在4℃下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PPO、POD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对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有较好效果,且在贮藏期内真空包装鲜切莲藕PPO、POD活性变化与其褐变度大体一致。与此同时,基因NnPPOC和NnPOD4的表达量变化对PPO、POD活性的影响与最终蓬藕的褐变度变化一致,且真空包装对基因NnPPOA、NnPOD1/2/3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说明真空包装对鲜切莲藕的NnPPOA/C和NnPOD1/2/3/4基因表达量有降低作用,进而起到延缓褐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除花色素苷类物质外,有关荔枝、龙眼果皮中其他酚类褐变底物理化性质的研究鲜见报道。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关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PPO底物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外界环境因素与不同品种褐变过程差异的关系、贮运期间PPO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等,为控制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果皮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藤笋是指黄藤嫩梢中的可食部分,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森林保健蔬菜,褐变是导致鲜切黄藤笋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对可能导致黄藤笋褐变的3个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并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鲜切黄藤笋在10℃下贮藏28 d过程中,亮度L*值逐步下降,即褐变加重;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后期POD活性有所回升,PPO活性持续下降,PAL活性则维持低水平。POD、PPO和PAL活性与褐变度的灰度关联系数分别是0.8968、0.8074和0.5977,表明POD和PPO在鲜切黄藤笋酶促褐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皱叶菊苣焦叶病发生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皱叶菊苣焦叶病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含量、PAL和PPO活力的关系,并对褐变主要底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叶的总酚和绿原酸含量以及PAL和PPO活力都有显著增加,且主要发生在发病部位,绿原酸是PPO作用的主要底物,酶促褐变是导致焦叶病的主要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有效抑制白蘑菇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提高护色效果,改善白蘑菇的加工品质。[方法]研究了不同漂烫和护色液处理对白蘑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护色液对白蘑菇热加工处理后非酶褐变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白蘑菇多酚氧化酶的耐热性较差,100℃加热2 min可以基本钝化白蘑菇中PPO的活性;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对白蘑菇中的PPO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柠檬酸及其组合对非酶褐变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7℃放置3 d后褐变抑制率为64%~81%,7 d后褐变抑制率为55%~66%,可作为白蘑菇加工产品的较好护色剂。[结论]研究可为高品质白蘑菇加工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乙烯与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烯处理虽然诱导了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荔枝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但对果皮褐变指数和果实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荔枝果实的呼吸、乙烯、PPO、POD及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也不能延缓果皮褐变,表明荔枝果皮褐变是一个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也表明了果皮褐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PPO及POD催化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3.
板栗种子发育期间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脱水耐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梅  蔡永萍  金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405-1407
研究了板栗种子发育过程中褐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板栗种子的不断发育,板栗种子的褐变也随之上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对板栗种子褐变起催化作用,且与褐变呈显著相关。说明板栗种子主要是发生酶促褐变,且POD起主要作用。同时显示,板栗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与褐变度、POD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牡丹组培褐变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牡丹品种(‘乌龙捧盛’、‘太平红’、‘凤丹白’)为材料,分析了试管苗在增殖过程中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及PPO、POD 、PAL 活性与牡丹试管苗增殖过程中的褐变密切相关。褐变越严重的品种,总酚含量和POD活性越低,PPO活性越高,PAL活性与牡丹的褐变程度未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储良"和"大乌圆"为试材,分别研究这些品种的果实在低温条件下,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与主要褐变底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龙眼果皮的褐变度与褐变底物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相一致,且PPO、POD活性高的龙眼品种果实易出现褐变。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组培褐变与酚酸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找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主要酚酸,并了解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个褐变程度不同的蝴蝶兰品种P.‘China Best Girl’(A1)、P. amabilis BL.‘Jude Butterfly’(B3)和Dtps. King Shiang’s Rose×Jetgreen Firbird (R4)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了9种酚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在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过程中,研究了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结果】初步证明绿原酸、邻苯二酚、儿茶酚、咖啡酸及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可能与蝴蝶兰褐变相关,苯甲酸对蝴蝶兰褐变影响很小;在褐变过程中,褐变程度高的品种,总酚含量也高;PAL和PPO活性与褐变程度呈正相关,POD与褐变有很大关系;总酚含量与PAL活性呈正相关,与PPO和P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初步阐明了与蝴蝶兰褐变相关的酚酸种类,以及褐变程度与总酚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樱桃在贮藏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褐变现象,对引起褐变的PPO酶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大樱桃PPO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0,PVP加入量为1.75 g时酶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锥栗罐头加工中的酶褐变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 ( PPO)是引起锥栗褐变的主要酶 .探讨了 PPO的温度及 p H等方面的特性 ,并研究了以VC、EDTA及 Ca Cl2 为主的护色剂对防止锥栗罐头加工中的褐变作用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罐头汤汁的配方为 10 0 0 mg· L-1VC、4 0 0 mg· L-1EDTA、4 0 0 mg· L-1Ca Cl2 .  相似文献   

19.
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褐变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VC、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和褐变度等指标,研究整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褐变类型,分析褐变机制.结果表明:橄榄浓缩汁在加工过程中,热烫基本抑制了橄榄汁的酶促褐变,全过程以非酶促褐变为主;VC氧化褐变持续存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90%以上;热烫、酶解和浓缩阶段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最终5-HMF的含量升高至0.9174 mg·L-1.  相似文献   

20.
4-己基间苯二酚对鲜切牛蒡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50、100和150 mg/kg三种浓度的4-己基间苯二酚(4-HR)溶液浸泡鲜切牛蒡15 min,于1 ℃贮存,考察鲜切牛蒡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00 mg/kg 4-HR较好地延缓了鲜切牛蒡的褐变,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了丙二醛(MDA)和总酚(TP)含量的上升,具有较好的抑制褐变、保持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