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黔东南地区“糯禾改籼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是贵州的糯禾文化区,从清代中期改土归流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多次推行“糯禾改籼稻”,结果使糯禾区变成了籼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区。糯禾改籼稻既是生态多样性被破坏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中盲目追求量的增长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刘忠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25-12726
人力资源是促进桂西南民族边境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已成为制约桂西南民族边境地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桂西南民族边境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存在诸多障碍.桂西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充分认识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不利条件,并且探寻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使得桂西南民族边境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迈入良性发展的轨迹,为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清代湘西地方志来探讨改土归流后湘西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等农业内部不同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改土归流后湘西地区农业结构出现了新的格局,人口增长是农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维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王朝恩威并重,曾在西北、西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经营政策和措施,包括设置军政机构、拓展驿路交通、移民屯垦、茶马互市、改土归流等。这些政策措施总体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尤其在农业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改土归流"之后,将土司外迁,清推行移民优惠政策,美洲作物的传入,使武陵山地开发成为可能,大量移民的迁入,加快了武陵地区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但移民后人口繁衍,对武陵民族地区森林植被造成了破坏,引起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锦伟 《农业考古》2024,(1):95-102
随着改土归流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不断延伸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明清时期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农村手工业的进步较为明显,推动了山地资源的商品化生产;农村商品经济不断活跃,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扩大。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该区域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是直隶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凤河流域水草肥美、环境优越,适于农作物的种植。随着人口的增加,明清时期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作物的商品化与市镇经济的发展,二者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打破了当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直隶凤河流域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对拓展畿辅地区社会经济史、区域文化史及当地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集市发展的情况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历史上长期被视为化外之地的贵州进入明清之后,随着中央王朝"改土归流"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经济得到了发展,集市相比前代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集市的经济职能、文教职能还有军事职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是因为集市的管理、社会治安以及地理条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清代贵州集市发展亦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清初,土家族地区相继完成了改土归流,流官取代了土司的统治。"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令被废止,大量的移民进入到土家族山区,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还带入了适合土家族山区的农作物——玉米,玉米的引种提高了土家族山区的粮食产量,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吸引更多流民进入到土家族山区,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玉米的过度种植不可避免的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如造成该地区土地肥力下降,森林植被资源被破坏,从而引发生态灾害等。  相似文献   

10.
武陵地区种植结构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至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武陵地区种植结构变迁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近400年来水稻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二是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呈现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三是种植结构的变迁存在区域差异。武陵地区种植结构变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左莹 《古今农业》2013,(1):61-66
“牛王节”是西南地区传统的祭神爱牛节日,在明清时期的西南地区的方志中已有记载,在这些记载中,“牛王节”既是一个汉族的民间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民间节日,另外,西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某些地区,也过“牛王节”。作为一种民间风俗,牛王节必有其民间信仰的特点,本文拟就牛王节的具体内容浅论其所反映的民间信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法律多元的视角,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元代以前在王朝国家羁縻统治下形成了以固有纠纷解决机制为主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元代在土官土司制下则发生重大变迁,国家司法制度在西南地区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张,固有纠纷解决机制的地位和效力置于国家法之下;明中后期至清中期西南少数民族固有纠纷解决机制急剧变迁,与国家正式司法制度不断整合,王朝国家司法制度普遍适用,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在多元交错中的非均衡变迁。  相似文献   

13.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iZhou,both the cultivation of food crops and economic crops a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flects the new trend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motes strongl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eastern Guizhou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 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新常 态下,高职教育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本课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特点与长沙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高职教育与创新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建议,为长沙市高职教育专业建设适应市域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明清民国顺德的基塘农业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新 《古今农业》2011,(1):96-104
在顺德县基塘农业中,池塘以淡水养殖业为基础而兼有蓄水的生态功能,而基面上的作物应对市场而转换,由此形成不同的基塘类型.基面作物的转换与经济类型的变化有关.明代的果基鱼塘,促进了面对国内市场的果品加工业的形成.清代桑基鱼塘大发展,产生了面对国际市场的缫丝业;晚清民国初年机器缫丝业兴起,桑基鱼塘与外向型的缫丝业更紧密连接一...  相似文献   

17.
徐昕  李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518-6520
棉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在广西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得到研究重视.文章对于史载的“棉”的种类进行植物学分类,并结合纺织加工技术对古人所指“木棉”进行甄别.依据考古实物以及与云南和海南植棉情况的对比,推论出在春秋时期广西已经开始植棉,但是不普遍.其最初种植的种类为亚洲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随着棉向长江流域的扩展,演变为种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追溯从三国到清代广西植棉发展的历程,还原其发展情况,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和社会经济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建筑、雕刻、刻书、文房用品、版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背后不仅是商业经济的繁荣,更有大量工匠的劳动支撑。明清徽州家族式"徽匠"群体崛起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在环境主要有徽州的自然条件、徽商的兴起、交通贸易的便利、民众观念的转变以及有利的政策等,内在因素方面则是因为徽州匠人的技艺高超、同村豪族构建族产需求以及匠人内心世界的寄托等。此外,徽州家族崇尚集体行为,对家庭内部组织的稳定极为重视,也促使了徽州匠人家族式群体的崛起。这些因素共同交织促使徽州工匠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也为当地文化、工商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戎圩地处浔江下游,毗邻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西江流域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位列清代广西四大圩镇之首。其商业从明中期兴起,在清前期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乾嘉年间的进一步发展,到道光年间处于鼎盛时期,虽在咸丰年间一度衰落,但同光年间有所恢复。戎圩不仅商务繁盛,且与两广的城镇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广西西江流域农副产品出口广东以及广东日用百货、食盐和海产品进口广西的中转站和集散中心,在两广经济交往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Gannan area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eveloped rapidly.For the factors of the ent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refuge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ffic conditions,many kinds of economic crops had been planted in Gannan area.The plant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economic crops in Gannan area promoted the forms of the local specialization agricultural,the primary processing industry also arised at the historic moment,the specialized market emerged and the specialized labor force presented.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