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作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史磊  尤丹  肖万欣  赵海岩  徐亮 《玉米科学》2014,22(5):59-63,70
以密植中穗型品种辽单1211和稀植大穗型品种辽单120为试材,研究不同化控剂种类和喷施时期对玉米光合作用、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提高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9展叶期和12展叶期,在“吨田宝”化控剂处理下,辽单1211和辽单120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了最高值。和对照相比,喷施化控剂降低了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喷施“康丰利”化控剂增加了辽单1211茎粗;喷施“吨田宝”缩短玉米的茎基部节间长度。产量结果表明,在9展叶期喷施“吨田宝”化控剂,可以显著地提高辽单1211产量;在6展叶期喷施“康丰利”化控剂,辽单120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化控剂对辽单145光合、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稀植大穗型品种辽单145为材料,研究不同化控剂种类和喷施时期对辽单145光合特性、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提高了辽单145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6展叶期和9展叶期,康丰利化控剂处理下辽单145叶面积指数和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相比,喷施化控剂降低了辽单145株高和穗位高。喷施金得乐化控剂增加了辽单145茎粗,缩短其茎基部节间长度。测产结果表明,在6展叶期喷施康美化控剂可以显著提高辽单145产量。  相似文献   

3.
化控条件下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品种、密度、化控剂三因素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化控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郑单958适宜密度75 000~82 500株/hm2,先玉335为67 500~75 000株/hm2,化控剂的使用并不能改变品种的适宜密度;化控条件下穗长、穗粗、行粒数与密度呈负相关,秃尖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先玉335穗行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郑单958穗行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先增后减;化控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穗位高增高、植株重心高度先增后降;先玉335株高降低,郑单958株高先增后降。化控剂可有效降低穗位高、植株重心、株高,降低穗位高进而降低植株重心高度增强抗倒能力是密植稳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化控剂对春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高抗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研究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增产胺"、"吨田宝"及"DA-6"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均可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增产胺"和"吨田宝"的增产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增产6.9%和6.6%;化控剂处理对行粒数和穗长影响不明显,明显缩短了秃尖长度,"增产胺"、"吨田宝"、"DA-6"处理分别较对照缩短23.9%、16.6%和28.3%;喷施"增产胺"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吨田宝"增加玉米穗粒数,"DA-6"提高玉米的千粒重;"增产胺"与"吨田宝"处理后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DA-6"处理收获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控处理后叶面积指数、各生育期生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存在差异,"增产胺"和"吨田宝"均提高穗位叶的SPAD值,"DA-6"对穗位叶SPAD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化学抑制型氮素释放延缓剂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中、小3种穗型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DCD)组合(NBPT DCD)对玉米单株产量和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抑制型氮素释放延缓剂可增加玉米的成粒数,有效提高玉米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不同类型抑制剂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影响不同。大穗型品种丹玉39的蛋白质含量对NBPT DCD的反应敏感;中穗型品种郑单958的成粒数对两种抑制剂组合的反应敏感;而小穗型品种四单19对抑制剂的反应不敏感。因此,生产中应根据玉米品种不同选用适合的氮素释放延缓剂。  相似文献   

6.
不同磷水平对伸长期甘蔗栽培原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以10个不同基因型甘蔗栽培原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低磷和高磷两个处理对伸长期甘蔗株高、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植株的株高、生物量干物质累积和根冠比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AO0005的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高磷处理下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低于低磷胁迫处理.对伸长期甘蔗根冠比在低磷胁迫下对磷素的反应分析,品种CO0017和A00108对磷素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玉米自交系082的种子,研究了该诱变剂对玉米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甲基磺酸乙酯对玉米自交系种子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诱变剂,在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效应,M2代质量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穗位高、茎周长和穗上叶片长等数量性状出现了较高的突变频率,其中株高的负突变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化控技术对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以不同抗倒伏性的2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化控技术对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节剂能降低植株高度、穗位下部节间长度、穗高系数,节间直径、茎粗系数、干重、干物质百分比、单位茎长干物重、粗纤维含量、气生根和总根数显著增加。茎秆抗倒伏性状与农艺性状密切相关,化控处理降低了空秆率和秃尖长,提高了行粒数和穗粒重,最终提高了产量。化控处理对非抗倒伏品种郑单958的产量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遮阴对春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不同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50%遮光处理研究玉米品种间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对弱光环境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遮阴后,玉米产量、穗长、行数、行粒数和总粒数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且粒期遮阴胁迫反应敏感。孕穗期遮阴,生育进程加快,干物质日积累量减少;粒期遮阴,结穗率降低。遮阴对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产量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先玉335和郑单958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东单90对弱光反应敏感,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北育288对粒期遮阴较孕穗期遮阴敏感。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耐密型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丹玉405穗期不同遮荫条件下(S0,自然光照;S1,遮荫44%;S2,遮荫66%)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期遮荫后,两种类型玉米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基部茎节单位长度、干重、穿刺强度、压碎强度、折断力度、产量和穗粒数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下降幅度大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随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非耐密型玉米品种倒伏率明显高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非耐密型玉米品种较耐密型玉米品种对弱光反应敏感,千粒重和结实率下降是导致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产量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容重先减小后增加。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品种金穗3号、陇单339、陇单602和先玉335为材料,设对照(CK)、中旱(T1)、高旱(T2)3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光合特征参数、生理生态指标、产量相关性状指标及品质指标,分析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与对照相比玉米株高、穗位高、单株生物量、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穗长、百粒重和小区产量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旱胁迫下,分别降低19.78%、19.06%、36.76%、44.50%、45.08%、24.01%、22.81%和62.89%。空秆率增加,粉丝间隔时间增加1.17~3.17 d;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面积指数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呈下降趋势;子粒粗脂肪和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种植金穗3号及相似品种,适当控水可提高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13.
20年间吉林省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吉林省1987~2007年审(认)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晚熟、中晚熟玉米品种审定最多,占总数的59%;早熟和中早熟审定最少。相关分析显示,吉林省玉米产量与生育期、单穗粒重、株高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与百粒重和穗位高达到显著中度相关,与穗长和穗行数无显著相关。20年间玉米的产量、生育期、单穗粒重、百粒重、株高和穗位高发生变化,且不同熟期变化不同,穗长和穗行数则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夏玉米理想株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使用金得乐(EC)化控试剂,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紧凑型玉米的群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挖掘夏玉米的增产潜力。试验设3个密度,每个密度设4个EC试剂叶面喷施处理,不喷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不同化控处理下,6叶展期叶面喷施EC试剂2.25 mL/L与对照差异不明显;6叶展期喷施2.25mL/L、12叶展期喷施1.5 mL/L夏玉米株高、穗位高降低,叶茎夹角增大,穗位层叶间距缩小,株型趋向平展型;6、8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1.5 mL/L夏玉米株高降低不明显,穗位高降低,单株叶面积、叶茎夹角缩小,株型更为紧凑。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调整株型是解决群体结构郁闭突破点,确认整体紧凑、穗位低、穗下层叶间距小、穗位层及穗上层叶茎夹角小、叶间距大、群体结构持续时间长为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15.
对鲁南地区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与9项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出籽率>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穗位>株高>秃尖,其中,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出籽率(0.9412)、百粒重(0.9309)、行粒数(0.9284)、穗行数(0.9165)、穗长(0.9147)、穗粗(0.9143);其次为穗位(0.9039)、株高(0.9003);秃尖(0.5359)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密度下苗期分蘖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张喆  丰光  王亮  景希强 《玉米科学》2015,23(5):107-111
试验选取当前主栽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丹玉801和丹玉336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分蘖处理对品种根系、株高、穗位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分蘖数量逐渐减少,苗期分蘖对根系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掰除分蘖能够提升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对玉米苗期株高提升明显,同密度下是否掰除分蘖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保留分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沈农8号、辽豆15)为试验材料,组配良玉88-辽豆32﹑良玉88-沈农8号、良玉88-辽豆15、东单6531-辽豆32、铁研58-辽豆32五个组合,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期从中选择出适合于辽宁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良玉88-辽豆32组合玉米大豆总产量最高,其次为东单6531-辽豆32组合和铁研58-辽豆32组合。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优势的大豆品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优势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性状的组合,良玉88-辽豆32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宜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