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不同酿造工艺对毛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索酿造工艺对毛葡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GC/MS法对秦巴山区野生毛葡萄在两种工艺条件下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工艺及CO2浸渍工艺酿造的毛葡萄酒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其中以苯乙醇、戊醇含量最高。在酯类、酮类、酚类方面,两种工艺酿造的原酒比陈酿6个月的酒种类少,相对含量低;而对于其他香气成分,则是原酒高于陈酿6个月的酒。说明一定时间的陈酿对于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对两种工艺的综合比较发现,传统工艺酿造的原酒香气质量优于CO2浸渍工艺酿造原酒;但经过6个月的陈酿后,CO2浸渍工艺酿造酒香气质量却高于传统工艺的酿造酒。 相似文献
4.
干红葡萄酒发酵中的固液浸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红葡萄酒浸取与发酵同时进行.浸取效果直接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干红葡萄酒浸取是在特定的浸取剂、特定的颗粒度及固-液比、特定的发酵温度及工艺条件下的浸渍,在整个浸取过程中溶剂对溶质的浸取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为了能够在发酵条件下有利于葡萄中各种有益成分的充分浸取,该文章用工程传质学的理论分析了干红葡萄酒浸取体系,提出了干红葡萄酒体系是由以单宁、天然色素等酚类物质为溶质、以葡萄汁及发酵液为溶剂(浸取剂)、以葡萄果皮、果籽、果梗等为载体组成的三元物系的观点;对浸取剂、溶质及载体进行了分析;结合葡萄酒生产实际,从葡萄原料(品种及果粒大小、成熟)、发酵工艺(浸取温度、浸取时间、发酵液中SO2浓度等)、生产操作因素(葡萄颗粒的破碎程度、外力强化传质措施如搅拌、倒罐)、设备结构(发酵罐长径比等)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浸取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土壤肥力对烤烟不同部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中烟10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肥力对烤烟不同部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肥力条件下烤烟各部位烟叶进行单料烟感官评吸鉴定。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总量在中部叶(腰叶、上二棚)及顶叶以高肥力条件下较高;茄酮含量在除顶叶外均以低肥力条件下较高,顶叶以高肥力条件下含量较高;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在烟株的大部分位置高、中肥力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总量在除底脚叶外的其他部位均以高肥力处理最高,中肥力处理次之,低肥力处理最低;新植二烯含量在下部叶以中肥力条件下最高,其他部位以高肥力条件下最高;在烟株的中部高、中肥条件下烟叶的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无显著差异,在顶叶高肥力条件下香气物质总量显著高于中肥力。评吸结果以中肥力条件下腰叶得分最高。综合认为,中肥力土壤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干红葡萄酒实际生产过程从接入酵母菌到自流酒分离这一发酵过程排气CO2浓度的现场测试,发现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排气CO2浓度变化的规律,为软测量技术在葡萄酒生产中应用做一些基础研究.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排气CO2浓度变化的规律为在葡萄入罐接入酵母菌后的2h内几乎没有CO2气体排出;之后CO2排气浓度以很大的速度增加,当浓度约达到90%以上时,增加速度开始缓慢且维持在高浓度状态,甚至达到极限值100%;建立了排气CO2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为生长曲线函数--逻辑斯蒂(Logistic)函数.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产地、年份和品种与葡萄酒香气成份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干红葡萄酒中8种风味物质(正己醛、正己醇、叶醇、顺-3-壬烯-1-醇、芳樟醇、香茅醇、橙花醇和β-大马酮)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静态顶空-气相色谱(SHS-GC)检测条件,同时对2017—2022年产自甘肃武威、张掖和嘉峪关地区的赤霞珠和美乐干红葡萄酒进行风味成分比较。结果表明,SHS-GC的最佳进样条件为样品量10 mL、平衡温度90℃、平衡时间22 min、进样时间23 s。在此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品种、地区和年份葡萄酒中的8种重要风味物质进行判别分析,发现不同品种葡萄酒的香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赤霞珠葡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正己醇、香茅醇、叶醇、β-大马酮,而美乐葡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正己醛、顺-3-壬烯-1-醇、芳樟醇、橙花醇;同一品种但不同地区葡萄酒中香气差异也比较明显,武威地区酒样的特征香气与萜烯类化合物相关性较强,而张掖和嘉峪关地区样品特征香气与C6/C9化合物和C13降异戊二烯类的相关性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同一品种不同年份葡萄酒果香和花香风味逐渐减弱,青草香逐渐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酒香气成... 相似文献
11.
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品种香和发酵香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确立宁夏贺兰山东麓原产地葡萄酒质量的感官体系标准,以及对葡萄酒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评价有着重要实用价值。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品种果实与干白发酵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果实和干白葡萄酒中分别分离出81和33个峰,鉴定出78和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8.89%和98.97%;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2-呋喃甲醛等脂肪醛、2-呋喃乙酮等脂肪酮和十六碳酸等脂肪羧酸类。经过发酵工艺处理原酒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有3-甲基丁醇、丁二酸二乙酯、辛酸、苯乙醇等。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差异较为显著,从而构成不同产区同一品种葡萄酒相似和独特香气与风格。本结果将对不同原产区优质葡萄酒酿造工艺生产,最大限度的释放游离态芳香物质的能力,提高干白葡萄酒的果香,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非酿酒酵母胞外酶促进葡萄酒发酵产香的效果,该文在爱格丽葡萄汁酒精发酵12 h后,分别添加优选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RM)胞外酶液,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PF)胞外酶液和商业糖苷酶制剂(almondβ-glucosidase,AG)(10 mU/mL),以不添加酶制剂的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每24 h取样,采用HS-SPME-GC/MS(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监测挥发性成分的生成变化。葡萄酒含糖量低于2 g/L时终止发酵,低温满罐密封储存,次年4月,进行葡萄酒香气仪器和感官量化分析。胞外酶液共测得6种风味酶活性,其中RM酶液中的β-D-葡萄糖苷酶、α-L-鼠李糖苷酶、β-D-木糖苷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PF中的,而α-L-阿拉伯糖苷酶和酯酶在PF酶液中活性更高(P<0.05)。发酵过程中,胞外酶处理显著促进了(P<0.05)品种香气和发酵香气物质的生成,其中RM酶液显著提高了萜烯类物质和苯乙基类化合物含量,其作用效果分别比商业酶处理高41.7%和31.8%,PF酶液显著促进了发酵香气化合物的生成,尤其是脂肪酸乙酯含量约为对照的2倍。酒样感官分析结果显示,两株酵母的胞外酶处理表现出各自增香酿造的优势,其中RM酶液促进温带酸果类香气的效果突出,PF酶液显著提升了柑橘类香气。研究结果为酵母风味酶应用于葡萄酒的增香酿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酒酿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对酿造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得出了猕猴桃酒质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猕猴桃酒质量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主因子效应为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猕猴桃酒酿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0℃,接种量10.3%,pH值3.6;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猕猴桃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猕猴桃酒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酮类香气与工艺参数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一种酿酒葡萄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不同可同化氮含量(200、300、400 mg/L)、酵母多糖(150、250、350 mg/L)、发酵温度(14、18、22℃)、初始pH值(3.3、3.5、3.7)和SO2添加量(40、70、100 mg/L)处理发酵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探讨了复合酿造因子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主要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300 mg/L的可同化氮有利于高级醇、酯类、单萜化合物的积累;酵母多糖添加量为250 mg/L时,单萜化合物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198.54μg/L);发酵温度从14℃升高到22℃时,高级醇含量显著升高,酯类和单萜含量显著降低;提高葡萄汁初始pH有利于单萜化合物的积累,不利于高级醇、酯类的生成;添加70 mg/L的SO2时,单萜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181.73μg/L)。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发酵温度和SO2添加量对高级醇含量影响较大;发酵温度与可同化氮对酯类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大,酵母多糖和pH值对单萜类香气物质含量影响较大。各处理组间的聚类分析可知,可同化氮和酵母多糖对主要香气化合物的影响关联度较高、葡萄汁初始pH值和SO2添加量关联度较高。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酒样中香叶醇、异戊醇、苯乙醇、辛酸乙酯的生成,添加中等浓度的可同化氮和酵母多糖可促进乙酸异戊酯、乙酸己酯和己酸乙酯的合成,较高的初始pH值有利于芳樟醇、香茅醇和香叶醇的积累。综合分析,发酵温度18℃、初始pH值3.5、70 mg/L SO2、300 mg/L可同化氮、250 mg/L酵母多糖酿造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可有效促进酒样中主要香气化合物的合成释放。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a 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endoglucanase and an Aspergillus nidulans endoxylanas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and bound volatiles, color, and phenolics during maceration in red wine vinification has been studied.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have been considered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enzymes: (i) direct addition of the enzymes to must and (ii) inoculation of must with recombinant wine yeasts overexpressing these activities. An experimental design based on a Taguchi orthogonal arra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enzymatic treatments. The data show that these fungal activities are able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and glycosidically bound flavor compounds, color, and phenolics to similar or greater extents as compared to a commercial pectolytic enzyme prepar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addition of the enzymes were not always equivalent. These enzymes c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red wine mace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17.
以马铃薯为辅料的黄酒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以马铃薯为辅料的黄酒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中心组合试验优化得到以马铃薯为辅料酿造黄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114%(原料量的0.114%)、主发酵温度28℃、麦曲添加量14.0%(原料量的14.0%)、料水比1∶0.7、每100 g原料添加425μL糖化酶、发酵初始pH值4.0。在优化得到的发酵条件下酿造得到的以马铃薯为辅料的成品黄酒,其酒精度、酸度、色、香、味等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均符合国家黄酒标准GB/T 13662-2000,成品酒的感官品质得到了改善,且所含游离氨基酸含量为7063.4 mg/L,是普通黄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1.2~2.5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