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高银杏悬浮培养细胞内酯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2个不同品种的银杏树幼叶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银杏内酯含量测定, 发现不同基因型的银杏内酯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圆铃和金坠两个品种含量最高, 分别达0. 43%和0. 41%; 七星果品种含量最低, 为0. 13%; 金坠品种幼叶愈伤组织中银杏内酯含量最高, 为0. 0334%; 有3 个品种的幼叶愈伤组织未检测到银杏内酯。选取银杏内酯含量高、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在B5 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对细胞生长和银杏内酯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50 mL 培养瓶中装50 mL 培养液, 接种量为30~ 40 g/ L, 培养液初始pH 为5. 8, 3 000~ 4 000 lx 的强光照, 以30 g / L 蔗糖和15 g/ L 葡萄糖为碳源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银杏内酯的合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 银杏圆铃品种的悬浮培养细胞中银杏内酯B 最高含量可达细胞干样质量的0. 0758%。  相似文献   

2.
核用银杏品种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对34份核用银杏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337条谱带,多态带百分率为99.63%;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915 ~ 0.6812之间,平均值为0.4911;在相似系数为0.5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4大类;依据AFLP结果建立了核用银杏品种指纹图谱。核用银杏4个类型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392 ~ 0.2014,总体为0.2112,Shannon’s信息指数范围为0.2138 ~ 0.3165,总体为0.3417;4个类型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871,基因流为5.4230。结合特异位点、相似系数、聚类结果等筛选出8份核用银杏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3.
银杏是山东省郯城县主栽果树树种之一。全县栽植核用和叶用银杏 7760 hm2 ,共 1 3 0 0万株。年产银杏核 2 2 0 0~ 2 50 0 t,银杏叶约80 0 0 t。核用银杏产量的 95%来自分散栽植的结果树 ,单位面积产量低 ,质量差 ,商品价值不高。为探讨核用银杏集约化栽培的适宜方法 ,1 994年 ,我们在郯城县新村乡建立 0 .77hm2核用银杏丰产示范园 ,建园后第 3年部分植株结果 ,第 4~ 6年每 667m2 银杏核产量分别为1 5.6、 1 0 9.2、 1 82 .0 kg。达到了核用银杏早实丰产的预期目的 ,对核用银杏集约化栽培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1 996年以后在郯城县新村、重坊…  相似文献   

4.
银杏优良单株种子品质的研究Ⅰ.形态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银杏8个优良单株为材料,对种子形态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反映银杏种实形态品质重要的定量指标为:果形系数、核形系数、仁形系数、单果重、单核重、单仁重、出核率和出仁率.对定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多重比较(Q检验)结果排列名次.从而确定种子的优劣.该方法可靠性达95%~99%。  相似文献   

5.
叶用银杏资源评价及选优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陈学森  张艳敏 《园艺学报》1997,24(3):215-219
对银杏50个雌株品种和6个雄株类型叶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株或雄株品种或类型间叶片面积、厚度、单叶重及黄酮与银杏内酯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证明了银杏品种或类型间叶片性状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初步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选育的项目和标准,并筛选出了泰山1号、泰山2号和泰山4号3个叶用银杏品种,既可直接推广应用于生产,亦可作为叶用银杏新品种育种的杂交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辽西地区26个野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变异性分析、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2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特点,以期为野杏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良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9个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25个野杏无性系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值23%,其中2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小枝长度变异系数最大,达64%,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21%和18%,表明野杏无性系数量性状变异程度丰富,选择潜力较大。野杏无性系果实性状重复力普遍偏高,核仁主要性状重复力次之,树体主要数量性状重复力较二者偏低,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果核仁性状的重复力除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和仁厚分别为0.634、0.756和0.624外,其它指标皆在0.909以上,其中仁长重复力最高,达0.97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3.50%,能够反映野杏无性系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野杏果核仁等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7.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对华南长身型苦瓜 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产量、延续收获期、结果数等 3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初花期、开花期、第 1雌花节位、第 1坐果节位等 4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结果数、延续收获期和单瓜质量 3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 ,这 3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 0 .910 8,可以作为长身型苦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选择球茎高度、球茎横径、球茎脐部凹陷程度、单个球茎质量、小区产量、大果比例6个荸荠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通过大田试验,对105份荸荠种质资源进行了观测和综合评价。变异分析表明,荸荠大果比例、球茎脐部凹陷程度、小区产量变异系数较大,达26.7%~65.4%;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2.996%,分别代表了球茎大小、球茎脐部特征和产量因子,并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24份荸荠优异种质;筛选出的优异资源经聚类分析,分为综合性状优异的凹脐品种类型和平脐品种类型、某些性状存在缺陷的凹脐类型和平脐类型。  相似文献   

9.
银杏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顶,每一短枝上可有雌花1~5个。通常每一雌花具一长柄,上载一对胚珠,最后存留一个成熟;也有些品种具有双果成熟现象,如广西桂林地区梅类型的棉花果、葡萄果等。但有些银杏树上的雌花,一个花柄上载有3~4个胚珠,甚至达15个以上,呈聚伞状排列。这种类型的胚珠系银杏的一种返祖现象,大多早落,有时也可看到5枚胚珠同时形成幼果的现象[1]。生产中见到有些品种有单果、双果、三果成熟现象。本文对银杏不同胚珠类型种核的若干性状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园自然条件桂林市雁山镇广西植物研究所银杏品种园,海拔150 m…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 6号和ACCC50894为亲本,分别采用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式获得65和37个杂交子,观测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好及生长快速的杂交子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生长势较强的杂交子从7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孢杂交获得的杂交子D12、D18、D20、D30、D19、D31、D17和D48关联度排名先于两亲本,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菌株Y29和Y30关联度排名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11.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5 carob (Ceratonia siliqua L.) cultivars located in an experimental field from Algarve (Portugal) was evaluated over 7 years using 12 fruit and seed phenotypic characters,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carob cultivars. The value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obtained by cultivar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countries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cultivars for all characters which were examined, what indicates a high genetic diversit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characters was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resulting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se cultivars classed in four groups (clusters I–IV) and in four ungrouped cultivars. A three dimension of the model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and explained 74.5%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which the first component accounting for 34.6%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s dominated by fruit characters, while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dominated by seed characters. Cultivars plotted on the left-lower quadrant on the space determin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s 1 and 2 are characterized by fruits with high seed yield more appropriated for industrial rentability. The correlation analyses established by cultivar provided a specific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way how fruit and seed characteristics correlate within each cultivar.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reeding programme, aiming to increase the seed yield, seed thickness, individual and total seed weight by fruit,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determinant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 exploitation of carob.  相似文献   

12.
对11个黑莓品种果实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平均单果质量为(5.81±2.37)g,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卡依娃果实最大,达到12.77g;黑莓的单果质量在不同成熟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初熟期和盛熟期接近平均单果质量,始熟期高于平均单果质量10%,盛熟末期和终熟期低于平均单果质量;黑莓聚合果中的小核果数量和小核果平均质量分别为(70.53±14.65)个和(82.77±17.89)mg,其中卡依娃聚合果中的小核果数量最多、平均为108.12个,小核果的质量也最高、平均为117.32mg;黑莓聚合果大小与聚合果中的小核果数量和质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黑莓种子的平均千粒重为(3.71±0.72)g,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三冠种子最大,无刺红种子最小;除卡依娃外其它品种黑莓的聚合果大小与种子大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湖南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以湖南本地16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鉴定,分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系数及通径分析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的主要辣椒品种间产量、株高等8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选育价值;鲜果产量与果宽、单果鲜质量、单株挂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对辣椒鲜果总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为:单株挂果数(0.648)单果鲜质量(0.629)果宽(0.511)果长(0.328)果肉厚(0.304)果柄长(-0.014)株高(-0.105)。  相似文献   

14.
对47个中国南瓜自交系材料的主要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之间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单果质量在1173~5431g,单瓜种子数在79~504粒,果形指数为0.50~7.27,果肉厚度为1.6~4.5cm,可溶性固形物为8.0%~15.0%;单果质量、单瓜种子数、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变异系数均高于10%。在质量性状方面果皮颜色多数材料为墨绿色,果肉颜色多数为黄色,果肉质地以中等致密为主,47个南瓜自交系甜度、面度和熟后质地大多数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若干生物学性状的频度分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华北、中亚和准噶尔—外伊犁3个生态地理群的520余份中国杏种质资源部分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田间试验和野外考察。结果表明: ①中国杏三大生态地理群品种、类型或株系自交坐果率平均值均≤2.0% , 自交不亲和及部分自交不亲和株率均> 90% , 总体上表现为自交不亲和, 但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自交结实率高(9.9%~18.0% ) 的自交亲和种质; ②3个生态地理群败育花比率均在40%以上, 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 而就某一品种来讲, 其败育花率相对稳定; ③油杏性状在中亚生态地理群品种中的频度高达76.6% , 而其它两个生态地理群皆为毛杏; ④相对于伊犁野杏(平均单果质量8.2 g) 和中亚品种群(23.2 g) , 大果性状在华北生态地理群中为优势性状(51.4 g) ; ⑤三大生态地理群离核的比率均高于粘核比率, 野杏类型的离核频度高达94.6% , 而华北杏仅为58.8%; 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中亚杏最高(18.5% ) , 而华北杏在华北(13.1% ) 和新疆(16.1% ) 两地有极显著性差异, 说明这一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 易受环境影响; ⑦伊犁野杏、中亚杏及华北杏甜仁比率分别为0.9%、93.1%和44.4%。对人为选择和自然选择在部分性状的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17.
矮生樱组3个野生种果实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敏  王琦  苑兆和  张红  石俊  张小燕  陈学森 《果树学报》2007,24(3):369-372,F0004
对分布于山东胶东昆嵛山区的欧李、麦李及郁李3种野生樱桃207个实生单株果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和麦李果实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个别早熟或晚熟类型的果实成熟期分别在7月初和9月中下旬,而郁李果实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月份,个别晚熟类型在10月下旬成熟;(2)3个种果实(果核)纵径和横径及果(核)形指数在种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3)单果质量、果柄长度、果实Ca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种内不同类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节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用8个节瓜品种研究了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一般大于表型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节瓜产量与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r=0.861一,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瓜质量和结果数两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两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10,可以作为节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9.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55的水平上将38个品种分成3组,该结果与传统上以胚型为依据进行品种类群划分比较吻合。发现了多个与胚性密切相关和1个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并就部分品种的系谱关系、胚性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