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白榆与刺槐混交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白榆×刺槐混交林及对照纯林的调查结果,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混交林生长状况、地上营养空间、地下营养空间、病虫危害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出了白榆与刺槐混交造林是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高,土层含水量也是随着加深增加。刺槐纯林和混交林无论是各土层含水量,各月含水量还是平均含水量,刺槐油松混交林都多于刺槐纯林。  相似文献   

3.
邢亮 《防护林科技》2019,(3):1-4,12
为了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辽宁省泥质海岸5种不同类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出了不同林分类型的防护林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pH值、总孔隙度、体积含水量、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的理论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中速效氮含量的依次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和辽宁杨纯林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pH值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各林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刺槐纯林,与对照组均存在极其显著影响,以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土壤孔隙度影响的程度由大至小排列为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小胡杨+紫穗槐混交林;刺槐+杨树混交林、辽宁杨纯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刺槐纯林、辽宁杨纯林、小胡杨纯林对土壤密度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阜新市海州矿露天排土场白榆纯林、白榆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3种矿区主要林型的林下物种组成及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型林下植被以禾本科的狗尾草为主,白榆纯林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各个林龄区间内均为最大值。在各个林龄内白榆纯林的林下总生物量为3种不同林型下总生物量的最大值,这表明白榆纯林模式对海州矿露天排土场这种恶劣极端环境具有较强忍耐能力,能促进林下植被生长,可作为该区植被重建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5.
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 ,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7.
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5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及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黄荆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草地刺槐纯林侧柏纯林;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大小关系:侧柏纯林黄荆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草地;总孔隙度表现为侧柏+刺槐混交林草地侧柏纯林黄荆纯林刺槐纯林;各植被类型下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关系:侧柏+刺槐混交林黄荆草地侧柏刺槐纯林。而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刺槐纯林草地侧柏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黄荆;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大小关系:黄荆草地刺槐侧柏侧柏+刺槐混交林。通过对各物理量进行消除量纲处理,对所得结果进行加权,最终得出结论:蒙山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效益为刺槐草地侧柏黄荆侧柏+刺槐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半干旱山区坡面的刺槐、白榆人工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不同造林措施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集水措施——拍光坡面和在拍光的坡面上喷有机硅以防止雨水渗入而使较多的雨水流入植树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林木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坡面喷有机硅>坡面砸实拍光>自然坡面。经有机硅集水的林木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坡面。刺槐提高25%,白榆提高11%。降雨之后效果更为明显,尽管叶绿素含量均明显提高,如自然坡面,刺槐提高11.4%,白榆提高32.5%,但喷有机硅坡面的更为显著,刺槐提高19.2%,白榆提高45.2%。  相似文献   

9.
对海州露天矿排土场9种不同林分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纯林在不同的林龄阶段林下土壤的机质含量、全N、全P分别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在速效N、P、K之间已达到了0.01的极显著水平;在物理性质方面,最大持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也分别到了0.05和0.01的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表明白榆纯林对林下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量方面,白榆纯林在各个林龄区间内也分别达到了最大值,相对于白榆刺槐混交林和刺槐纯林的生物量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地上植被的生物量和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着林型、林龄的不同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位于辽东山区苏子河上游赵家林场的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等4种典型的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枯落物总最大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总体最大持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纯林、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红松人工纯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吸水速度最快的为红松人工纯林和落叶松人工纯林,最慢的为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针叶林林下枯落物平均吸水速度大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等不同类型林分中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朝阳地区的松毛虫发生区,混交林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38.0%和74.8%;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43.9%和80.8%,3种油松林分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顺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连续6a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油松刺槐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养分、理化性质及林冠结构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土壤0~40 cm平均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增加0.91 g·kg-1、比刺槐纯林增加0.55 g·kg-1;(2)混交林18年后土壤容重比油松纯林减少0.13 g·cm-3、比刺槐纯林土壤容重减少0.10 g·cm-3;(3)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纯林增加0.54 mg.kg-1~1.48 mg·kg-1、土壤碳酸钙含量比纯林减少0.43 mg·kg-1~1.09 mg.kg-1、土壤有效氮比纯林增加6.4 mg·kg-1~19.4 mg·kg-1、土壤有效磷比纯林增加0.36 mg·kg-1~1.37 mg·kg-1、土壤有效钾比纯林减少6.90 mg·kg-1~23.90 mg·kg-1,土壤CEC含量比纯林增加0.23 mg·100 g-1~0.85 mg·100 g-1;(4)混交林林冠面积、林冠厚度、林冠水分截留率分别比纯林提高47.83%~78.95%、40.63%~73.08%、6.15%~8.32%,枯落物饱和持水量是纯林的1.62倍~4.22倍;(5)混交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比纯林分别提高24.7%和27.35%,混交林年均利润是纯林的7.12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纯林>混交林>刺槐纯林,在生物量组成上,均为乔木层生物量大于灌木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2混交林中湿地松和刺槐的树叶、树皮及刺槐果的磷素含量分别大于纯林中的对应器官的磷素含量,湿地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枝的磷素含量分别是0.261 g.kg-1和0.264 g.kg-1,而刺槐树枝的磷素含量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分别为0.454 g.kg-1和0.348 g.kg-1;混交林中林分总磷素含量大于湿地松林分磷素含量而小于刺槐林分磷素含量,其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的磷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林分磷素总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半干旱山区坡面的刺槐,白榆人工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不同造林措施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集水措施-拍光坡面和在拍光的坡面上喷有机硅以防止雨水渗入而使较多的雨水流入植树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林木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坡面喷有机硅>坡面砸实拍光>自然坡面。经有机硅集水的林木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坡面。刺槐提高25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对刺槐、油松、侧柏纯林及刺槐 侧柏、刺槐 油松混交林等几种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群落外貌结构、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外貌结构较为复杂,林下植物群落类型各不相同;林下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 57~0.674 88和2.012 88~1.479 67,刺槐 油松林最高,16年生刺槐纯林最低;32年生刺槐纯林林下植物优势度最高者是糙隐子草,16年生刺槐纯林则为牡蒿,其它林型都是铁杆蒿;本地区选择防护林类型时,应优先选择刺槐 油松或刺槐 侧柏混交,对已有的成熟或衰退刺槐纯林可采取择伐萌蘖抚育,并间植油松或刺柏,形成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条件下白榆光合与蒸腾特性对光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彧 《森林工程》2009,25(3):26-29
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即对照组(含水量90%)、轻度干旱胁迫(含水量70%)、中度干旱胁迫(含水量50%)和重度干旱胁迫(含水量40%),以1a生白榆(Ulmus pumila)为试验苗木,分1800、1000、500、200、50和0μmol·m^-2·s^-1 6个光照强度,利用LI-6400测定白榆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探讨白榆的光合特性和蒸腾特性对光强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梯度下白榆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呈先上升然后逐渐趋向于平稳的趋势,蒸腾速率的变化曲线与光合速率变化曲线趋势大致相同,适度干旱胁迫下,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水分胁迫严重时,水分利用率开始下降。说明白榆具有抗旱能力,在比较干旱的条件下也能够很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河南林业科技》1992,(4):51-51
<正> 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邵泽坦于1981~1983年对刺槐栓皮栎混交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混交林中刺槐和栓皮栎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大于刺槐纯林和栓皮栎纯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