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者分析并总结了当前生态环境需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生态需水的概念阐述,类型区分,生态需水量的相关计算方法,提出了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展望了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并以山东东明、单县、夏津三地为代表,计算出黄河故道地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得结果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浙江余杭苦竹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开展了苦竹需水规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年需水量为687.89 mm,月需水量为19.33~97.15 mm,当地苦竹各月的作物系数为0.91~3.84,苦竹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各占总需水量的96.86%和3.14%,苦竹需水量与水面蒸发的回归方程为E=142.47-4.74 ε 0.068ε2-0.000 3ε3,生产1 t新竹需耗水96.1 m3.本研究为苦竹生产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苦竹稳产、高产、节水等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是指导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区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重庆主城区盘溪河为例,建立了盘溪河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盘溪河基本生态需水量、自净需水量及蒸发渗漏需水量,以确定其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城市按海绵城市理念开发后,盘溪河生态需水量为1.297×10~7 m~3/a,小于城市按传统模式开发后的河流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4.
生态需水估算是造林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持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北京延庆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Pleiades高分卫星数据,解译典型造林树种并统计面积,并结合Penman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典型造林树种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杨树和油松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是150.38mm、179.00mm和116.97mm,适宜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64.13mm、432.58mm和282.74mm。平原造林地生态需水量在8月份达到峰值。适宜生态需水条件下,典型造林树种刺槐、杨树和油松的实际需水量分别约为830.22m~3、4 983.67m~3和1 278.12m~3。2014年为枯水年,生长期降雨量为331.10mm,而有效降雨量仅为265.34mm,在这种情况下,均不能满足刺槐、油松和杨树的正常生理作用所需要的生态需水量,刺槐、杨树和油松生态亏缺水量分别为90.59mm、138.04mm和8.20mm。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6.
不同季节麻栎树干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个体和群体耗水特性对区域水量平衡的影响是评价森林生态效应的重要依据.以往有关林木耗水的测定技术和计算方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单枝、叶片、单木、林分空间尺度上逐渐趋于成熟 (刘奉觉等,1997;孙慧珍等,2004),应用上述方法研究林分个体和群体的耗水性已经成为近年来林木水分生理生态和森林水文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当前我国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有关湿地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 结合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 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态需水概念、理论、计算原则及相关计算方法。基于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概念就是为解决和恢复湿地生态问题及实现湿地保护目标所需要的水量。计算需注意的地方主要有7个方面, 即:①维系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②维持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不再退化; ③恢复历史某个时期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功能; ④维持湿地基本特征或者某些具体目标; ⑤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⑥保护不同级别濒危珍稀物种或特殊生态系统; ⑦实现国家发展计划。计算方法主要有:湿地分级法、水文生态法、模拟模型法及遥感解译法。  相似文献   

8.
湿地的敏感因子——水,已成为扎龙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进展,采用水量均衡原理,利用系列资料数据计算得出天然状态下扎龙湿地水资源平衡量和受控状态下扎龙湿地的蓄水量,比对分析后得出扎龙湿地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建议扎龙湿地应确定合理的补水方式和补水时间,同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林木耗水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系统阐述了林木耗水研究的意义,介绍了林木耗水的概念,辨析了现实耗水性与潜在耗水性的区别及其应用条件,探讨了林木耗水与水分利用的含义,综述了林木耗水研究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林木个体与群体耗水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研究林木蒸腾耗水的意义,综述了林木蒸腾耗水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应用条件,重点介绍了林木水分传输机理与耗水调控机制和林木蒸腾耗水性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林业科学》上连续登载的“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笔谈的阶段小结。文中概略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位置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的 6项原则 ,即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保护先行 ,善待自然 ;多样措施 ,林草为本 ;生态经济 ,密切结合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加大投入 ,群策群力。最后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及有不同看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导向问题 ,退耕还林还草的选向问题 ,林草植被建设的方式和技术问题 ,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生态学原理,对我国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强调选择造林树种要注意它们的生态学要求和生态适应对策,要采用合适的种源,注意发展混交林。为了维持土地肥力,轮伐期不宜过短。要注意景现的生态镶嵌,不宜使一个树种的纯林大面积集中成片.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论述了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注意问题,介绍了适宜我国中西部发展的几个主要生态经济林树种,提出了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为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更加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混交林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通常认为,相对于纯林,混交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产力、增加碳储量,具有更高的生态韧性(抵抗力与恢复力)。但混交林是否必然优于纯林,且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汇、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混交林绝不是简单的树种组合与排列,其结构与生态过程相对复杂。文中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分析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储量、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林经营管理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混交林与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多样,总的结论是,若要得到混交林的积极效应,不能单纯增加树种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树种特性、生态互补、林分结构以及立地和环境的影响。我国混交林研究主要是通过造林实验对比分析生长效果,选择较优混交造林技术。文中最后提出我国混交林研究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对混交林的科学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生态意识的觉醒、环境危机感的增强、森林和林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不仅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森林经营体制与规模等做出相应的转变。单纯注重森林蓄积消长量的调查和木材的培育利用,显然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应拓宽到森林多种环境信息资源的调查和多目标的经营利用上,为此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调查应完善的内容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所采取的措施与手段,指出成立林业公司是森林经营的一个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生态林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3个代表区域生态林现状,阐述了人工生态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通过间伐造林试验,提出了适合本区特点的生态林间伐方式、适宜树种、整地方法和改造途径,建议对嫩江流域生态林采取封育措施,减少人畜破坏,消除土壤板结层,恢复土壤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充分发挥生态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乔木蒸腾耗水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 揭示了乔木蒸腾耗水的内在调节机制(根系吸水、水分传输通道的输水、冠层叶片的水汽蒸腾扩散)和外部影响因素(微气象因子、土壤因子、边界层导度); 对研究乔木水分利用的研究尺度(叶片水平、单株水平、林分水平和区域水平)进行了详细综述。认为热技术法是当前测定乔木蒸腾耗水比较理想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环境再生产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立论的着力点林业发展过程中 ,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森林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与森林经营者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随处可见 ,上述矛盾相互交织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此 ,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带来的矛盾和困难已经刻不容缓。其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理顺和协调森林所有者、经营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 ,为林业发展提供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林员政策是我国开展生态扶贫行动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是践行“两山”理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生动实践。生态护林员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了脱贫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在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目标完成的背景下,生态护林员政策的任务重心也应从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目标中脱离出来;过渡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的提出,也使得生态护林员政策适时调整更加迫切。文中总结归纳我国生态护林员政策提出的理论框架,分析其政策实施机制及成效;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探讨目前生态护林员政策面临的问题,包括生态护林员选聘范围受限、指标分配不平衡、缺乏生态护林员收入保障和激励机制、政策资金来源单一有限、监管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生态护林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最后对生态护林员政策动态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of forests is defined as the water resources used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natural balance of forest ecosystems, which can be expressed by evapotranspiration of tre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 relationship of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of forestland with tree growth showed that, if the soil moisture was above the temporary wilting point or the point of growth retardation, the growth of trees can, respectively, be basically or normally sustained. Therefore, they can be taken as the minimum and the suitabl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e forest. These points can be estimated by introducing the soil factor (K s) and tree species factor (K t) to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the Penman formula.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for forests in the Jinghe watershed, western China was estim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inimum and suitabl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e forests in the Jinghe watershed were approximately 204×107 and 340×107 m3, respectively.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4, 18(6)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