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区近海、沿海生长着多种底栖虾类。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以捕对虾的双拖网在嵊泗外海(机轮底曳网禁渔区以外海域)对虾类进行试捕,平均虾的网产量为506斤,近年来,上海市及江苏、浙江二省的机帆渔船以单船桁拖式虾拖网在近海拖虾,其产量与机轮双拖相当。依现行鱼货收购价格已具备专业捕捞经营价值。说明虾类已形成新的渔业资源。近海虾类渔获量的增加,有着诸多原因。主要是近海虾类群体数量增多,东海虾类分布的海区,也是多种鱼类繁殖、育肥的海区。每年夏、秋二季,东海多种鱼类在近岸繁殖后,都要在近海群栖,强烈摄  相似文献   

2.
根据池塘中养殖鲤鱼数量,规格对底栖动物数量的影响以及大伙房水库蓄水初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评述不考虑食底栖动物鱼类的现存量而以底栖动物的数量来估测底栖鱼类的鱼产力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王蕾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水产学报》2011,35(7):1037-1049
2005年—2006年及2010年5—6月对枸杞岛近岸岩礁生境分布的底栖海藻进行观测和潜水采样,发现岩礁生境潮下带底栖海藻组成模式分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藻类为优势种两类。2009年2月—2010年1月利用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海域岩礁、沙地和贻贝筏式养殖区3种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通过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等统计分析手段发现:(1) 岩礁生境鱼类以底栖趋礁杂食性为主,沙地生境鱼类以中下层洄游肉食性为主,贻贝筏式养殖区生境鱼类大型个体占优;(2) 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组成较小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稳定。前者为枸杞岛近岸优势种群繁衍提供有利条件,对鱼类幼体和小型个体有诱集作用,为鱼类捕食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鱼类群落较稳定;后者易受外界鱼类迁移的影响,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月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4.
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ambams clarkii),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沙塘鳢(Odontobuti sobscura)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呆子,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5.
水丝蚓是底栖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生物量和分布状况,对增殖杂食性鱼类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响洪甸水库如何发展杂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库内丰富的寡毛类资源,特把1983年两次对响洪甸水库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24  
渤海鱼类的食性有浮游动物食性,浮游、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八个类群。低级肉食性种类,中级肉食性种类与高级肉食性种类的比为22∶19∶10。浮游动物、鼓虾、钝尖尾和尖尾鰕虎鱼、鳀鱼、短尾类是食物网中的主要环节。肉食性鱼类有5个捕食类群,以黄盖鲽为代表,主食鼓虾与短尾类;以鳐类、石首鱼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底栖鱼类;以中上层鱼类为代表,主食浮游动物;以牙鲆为代表,主食小型中上层鱼类。五大类群之间虽有竞争但更趋协调。  相似文献   

7.
渔业增殖工作包括重点保护增殖底栖杂食性鱼类,合理控制利用凶猛鱼类,移植引进鱼类新品种以及投放大规格鲢、鳙鱼种等综合措施.总渔获量由1985年的250吨,增至1990年的881吨.底栖杂食性鱼类由占渔获物总量的29.1%上升为46.1%,肉食性凶猛鱼类由62.5%降至34.8%。移植入库的太湖新银鱼已能在库中自行繁衍。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 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殖放流地点和时间,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莲花洲港生态涵养区的修复效果,2021年1月、4月、10月在武汉至安庆段的东流水道莲花洲港对底栖动物群落和鱼类分布状况进行调查,设置21个采样点,采集底栖动物和鱼类样品,分析工程区不同区域及非工程区底栖动物和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的种类数不同,透水框架区获取底栖动物6种,鱼巢排区17种,工程其他区域25种,非工程区8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底栖动物密度差异显著(P<0.05),透水框架区最高,为191.1个/m2,其次为鱼巢排区60.44个/m2,其他工程区44.44个/m2,非工程区较少,仅28.39个/m2。各区域Pielou 均匀度指数(J)差异性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差异性显著(P<0.05)。CCA分析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为流速、水深、温度、溶氧、硝态氮、氨氮。水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密度以透水框架区最高,为25 581.21尾/hm2,鱼巢排区次之,为3 239.00尾/hm2,工程其他区域为808.73尾/hm2,非工程区最低,仅6.82尾/hm2。研究表明,透水框架和鱼巢排营造了适宜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水流条件,有利于底栖动物生存和鱼类聚集,且透水框架的生态涵养效果优于鱼巢排。  相似文献   

10.
韦晟 《水产学报》1966,3(1):52-61
前言黄海北部是我国机输作业的重要渔场之一,每年夏、秋季有大批底层鱼类进入该海区索饵,这些鱼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摄食对象。该海区不仅饵料底栖动物丰富,而且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种类也较多。因此,查明黄海北部底栖动物饵料基础状况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已进行底栖动物铒料基础的预报。我国对于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工作,于解放后才逐步开展。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过黄海北部调查,1958~1959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60年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现为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逐年进行了黄海北部渔场的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8年1—4月和8—12月在北部湾采集的248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样品,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生态。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为广食性底栖肉食性动物,摄食饵料生物包括8个类群,鱼类和虾类是优势饵料类群,相对重要指数占比为92.92%。日本金线鱼四季均大量摄食鱼类,另外,在春季兼食虾类,夏季兼食蟹类,秋季兼食虾类和多毛类,冬季兼食虾类和星虫类;随着体长增加,日本金线鱼由摄食虾类和鱼类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鱼类为主,摄食转变体长节点为130 mm。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日本金线鱼摄食饵料种类多样性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7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4,从春季到冬季,H’值和J’值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秋季最高;H’和J’随体长呈增加趋势,体长≥160mm群体的摄食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同位素分析方面,δ13C值范围为–18.25‰~–15.39‰,极差为2.86‰;δ15N值范围为13.01‰~17....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严云志一行13人来祁门县开展水生生态系统调查,研究水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溪流生态系统及其生物成分的影响。调查组共调查7个乡镇13个水坝,采集坝上坝下100米范围内野生渔业资源、底栖动物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阊江水系渔业资源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确定低头坝等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河岸带植被、土壤及对鱼类、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分布和数量的影响,为皖南山区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积累重要基  相似文献   

13.
应用同位素分析黑龙江中游主要鱼类营养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月—2011年10月对黑龙江中游采集的32种鱼类和6种底栖无脊椎动物,运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进行水生态营养层次的分析。结果显示,鱼类δ13C值为-32.00‰~-17.32‰,相差14.68‰;δ15N值为7.58‰~14.78‰,差值达6.80‰,跨度都很大。底栖无脊椎动物δ13C值和δ15N值的跨度不大,δ13C值为-29.64‰~-26.10‰,相差3.54‰;δ15N值为7.09‰~9.91‰,相差2.82‰。通过δ15N值计算出黑龙江中游32种主要鱼类和6种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网营养层次,其中肉食性鱼类鳇(Huso dauricus)占据了黑龙江中游鱼类中最高的营养位置。通过分析初步建立了水体食物网连续营养谱,并结合底栖无脊椎动物同位素数据勾勒出黑龙江中游食物网营养结构图。  相似文献   

14.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其它水生植物上百种。长江还拥有许多珍稀、特有鱼类和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我国淡  相似文献   

15.
紫薄鳅的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aps(Sauvage)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附属水体,属底栖性鱼类,喜生活在流水环境中,食物为底栖无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16.
半滑舌鳎又称半滑三线舌鳎,地方名为龙力、舌头、牛舌、鳎米、鳎目鱼等,属于暖温性的近海大型底栖鱼类。由于其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内脏团小、出肉率高的优点,且自然数量少,因此是海产鱼类中的珍贵品种,很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又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口吻部发达,具有底栖翻底摄食的能力,特别适宜进行池塘养殖。在半滑舌鳎养殖池中适当混养中国对虾,可摄食鱼的残食,既节省饵料又改善池底环境,可取得鱼、虾双  相似文献   

17.
<正> 底栖动物是湖泊鱼类天然饵料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种类还是经济水产品。研究这类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现存量,对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是十分必要的。洪湖是一个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湖泊,底栖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959~196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作过调查。但二十多年来,洪湖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底栖动物  相似文献   

18.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思明 《水产学报》1997,21(2):135-142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失,种群数量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表明属温带水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年、月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 二长棘鲷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是鲷科鱼类中仅次于真鲷的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近来海洋鱼类增养殖的重要鱼种之一。是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暖水性底栖鱼类。分布较广,北自日本南部,朝鲜近海,南至印度尼西亚都有栖息。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湾,都构成底拖网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性喜集群,适应性较广。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1964~1965年南海北部底拖网鱼类资源调  相似文献   

20.
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模型研究Ⅰ:能量流动模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根据1984~1986年和1986~1987年在大亚湾进行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构建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初步能量流动模型.文中根据大亚湾游泳动物的食物组成特点,把该海域生态系划分15个功能组,分别是海洋哺乳动物、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头足类、底栖动物、水母、浮游动物、珊瑚、沉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功能组的划分基本能覆盖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经EwE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3.88级;各营养级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7.2%,11.2%,8.7%,2.9%,可用构建金字塔形状来描述营养流动的转换效率;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传递效率为8.9%,略低于林德曼转换效率(10%左右),可能是由于在该海域大量的沉水植物(马尾藻)未能被充分利用而腐烂所造成;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48%,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