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翁珺 《中国茶叶》2006,28(4):24-25
河南信阳种荼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陆羽《茶经》中把信阳归为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县)、舒州次”。北宋苏东坡渭:“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久负盛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搞活信阳茶叶流通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信阳毛尖历史悠久,自古闻名,茶文化源远流长。信阳产茶历史起于东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唐朝,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  相似文献   

4.
信阳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就是名茶产地。"信阳毛尖"是中国当代十大名茶之一,然而由于地方史志资料所限,在对信阳地方茶史研究的过程中,信阳茶历代的加工方法和演变的过程始终是个学术空白。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种史志资料和唐宋以来文学作品的分析,厘清历代信阳茶的加工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白毫早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适制绿茶的早芽良种。我场于1982年、1984年、1985年先后三年从湖南引种到信阳茶区试种,为了解白毫早在信阳茶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便于推广应用,从1982年开始,与本地当家种(信阳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白毫早在信阳茶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5,27(5):11
四川邛崃古称临邛,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万担茶乡和茶叶集散地,是中国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成都平原的"小茶都".宋代花楸茶已作为贡茶并年年上贡.据县志记载,邛茶十八堡之首的花楸堰茶圃被康熙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圃".  相似文献   

7.
扶晓  郭桂义  杨洁  高俊峰 《茶叶》2005,31(1):42-4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信阳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鲜叶产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性良好,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凫早2号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略早,为早生种,产量低于对照,抗性强,适制绿茶,品质优异,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徐小丽 《茶叶》2007,33(1):50-52
茶叶在安康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安康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早在唐朝就曾作贡茶供宫廷享用,北魏时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中亚、西亚。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陆羽将安康产茶区划归为  相似文献   

9.
钱远昭  郑乃福 《茶叶》1995,21(4):40-41
信阳毛尖素以“细圆、光直、多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继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59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后,1985年又获国家银质奖,199O年荣升国家金质奖,1991年在首届杭州国际条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成为河南茶叶生产上的瑰宝。信阳毛尖生产干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地区,这里种茶始于东周,距今已两千多年。唐代陆羽《茶经》曾把此地划为我国古老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菜区”,载有“谁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县)、舒州次……”。唐地理志记有:“义…  相似文献   

10.
保持武夷大红袍茶树无性系后代成茶品质优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乃我国著名茶区,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之一,历史悠久,唐代武夷岩茶已是上层社会馈赠之珍品,宋代列为贡品,元代于武夷山之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专事贡茶采制,明末清初开始研制乌龙茶。  相似文献   

11.
张婷 《中国茶叶》2021,(1):72-76
近代信阳茶叶贸易在艰难环境中曲折发展,随着由水路运输为主转变为铁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方式的改变,信阳茶叶销售地区更为广泛.八大茶社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策略对信阳茶叶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茶社们打造茶叶品牌的实践为当代茶叶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总结近代信阳茶叶贸易的商路变迁、商贸制度、销售体系的变迁,为当前信阳的茶叶贸易提供经验启...  相似文献   

12.
敖存  龚淑英 《茶叶》2009,35(4):224-226,230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绿茶产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本文在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农、茶企等的状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阳毛尖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近十年来其销售规模扩大了3倍、公用品牌价值增长了66.37%,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较快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AHP法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因素的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茶叶原产地与口感、信阳毛尖茶品...  相似文献   

14.
信阳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唐宋时期就是名茶。百年前,信阳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章。然而,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学界和民间对这一史事产生疑问。本文对信阳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章的真伪进行了考辩,并对奖章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挖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建芳  周颖  周枫  王荣荣  方玲 《茶叶科学》2011,31(4):313-318
以信阳毛尖为主要原料,对影响其液态发酵工艺过程的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设计L9(34)正交优化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直观分析,确定毛尖茶酒最佳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0.3‰,蔗糖添加量180g/L,pH4.6,温度24℃,发酵时间12d。采用该条件生产的绿茶酒不仅具有茶香和酒香,酸甜适口,且富含功能成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6.
信阳毛尖茶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权恭  杨京  刘钟栋  陈肇锬 《茶叶》2005,31(2):88-90
本文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个峰。对比夏茶与春茶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综合评价春茶的香气品质优于夏茶。  相似文献   

17.
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信阳市2004~2007年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连续四届的感官质量评比结果,运用生物统计软件SAS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五项审评因子间,外形与其他四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汤色与香气、滋味、叶底的相关性显著;与品质总分(Y)的关系,滋味(X4)﹥香气(X3)﹥汤色(X2)﹥叶底(X5)﹥外形(X1);加权评分,色23分、香23分、味24分、形(包括干茶和叶底)30分的比例较为合理。并运用DPS数据软件处理,使用逐步回归建立各因子与品质总分间的相关方程为:Y=25.8852+0.731X1+0.702X2+1.02X3+1.2204X4+1.03X5。  相似文献   

18.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传统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级别原料,按照不同工艺制作5组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同组茶样不同工艺间,感官审评总分差异不显著;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多酚类、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8个指标,工艺间差异不明显;第2组茶样苦涩味指数和品质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茶样品质指数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来说,现代工艺茶样品质略高于传统工艺茶样品质,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方玲  吕立哲  金开关  赵丰华  郑杰 《茶叶》2011,37(3):133-136
茶产业是信阳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对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阳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聚集。本文根据GEM模型从基础、主体、市场三个方面对信阳茶产业竞争力做出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播期及灌浆期温度对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粳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对不同播期的稻米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齐穗后的温度也不同,稻米品质性状随之发生变化,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碱消值>糙米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着播期推迟而提高,6月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减小,相比4月25日播种的处理,5月10日播种的处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大,胶稠度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齐穗后10 d日均气温对碾米品质影响较大,高温不利于碾米品质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受齐穗后20 d日平均气温影响明显。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后10 d和20 d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结合近35年气候条件和本研究结果,将豫南粳稻齐穗期安排8月20日—30日,有利于提高豫南粳稻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