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乌龙茶香气是衡量毛茶品质和市场价值的重要因子,相同工艺下,高香与非高香茶树品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差别大.为探明高香与非高香茶树品种制成乌龙茶后的差异香气组分,筛选高香乌龙茶品种关键选育指标,本研究以高香乌龙茶品种'春闺'为对象,'福云6号'为对照,以闽南乌龙茶工艺制成春闺乌龙茶(CG)和福云6号乌龙茶(F6).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两个茶样的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CG和F6香气特征及主要差异香气组分.结果如下,主成分分析显示,CG和F6之间香气特征差异较大,CG中代表性香气组分为橙花叔醇、吲哚、(E)-4,8-二甲基壬-1,3,7-三烯、2-甲基丁酸苯乙酯、己酸叶醇酯、苯乙醇、(Z,E)-α-法尼烯、脱氢芳樟醇、茉莉内酯等;F6中代表性香气组分为2-甲基戊酸甲酯和α-法尼烯.呈花香的闽南乌龙茶特征性组分橙花叔醇与吲哚组分在CG中相对含量可达50.4%,而在F 6中仅为3.8%.说明,茶树品种对乌龙茶香气类型和含量起到关键性作用,且橙花叔醇和吲哚含量可作为评价高香与非高香茶树品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川凉薯10号’是由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选育,于2013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母本为‘会顺23’,父本为‘S01-266’,20102011年四川省区试,鲜薯平均产量1 476 kg/667 m2,比对照‘米拉’增产16.4%。‘川凉薯10号’干物质含量29.6%,淀粉含量22.9%,蛋白质含量2.66%,还原糖含量0.24%,维生素C含量18.3 mg/100 g FW。该品种抗晚疫病,高抗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邱晓莹  朱潇婷  朱朝安 《茶叶》2021,47(3):154-157
'早黄茶'是临海地区从群体种选育出的一系列特早生高产茶树新品系.本文介绍了该系列品系的来源和得名,观察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征、生育特性、经济学特性等,进而评估其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安市马铃薯主产区种植马铃薯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研究、调研和总结,研发集成出一套以"大四化"(大垄栽培、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施肥立体化、药肥一体化)为核心技术并集成种薯处理、平衡施肥等技术的马铃薯种植模式,即马铃薯"大四化"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对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水肥管理等重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项技术有助于实现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节肥节水,节本增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对保障马铃薯丰产稳产、促进马铃薯种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效解决樱花品种'初美人樱'种苗繁殖速度慢的难题.[方法]以'初美人樱'樱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杀菌方法、基本培养基、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驯化与移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冷处理苗培育出的嫩芽,成活率最高可达90%.启动培养最适培养基MS+2 mg/L6-BA+0.15 mg/L...  相似文献   

6.
以乌龙茶品种黄棪作对照,对'芝龙'茶树新品系进行形态特征、春梢生育期、产量、制茶品质、抗逆性、生化成分等鉴定.结果表明:'芝龙'新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芽期比黄棪迟4~5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制乌龙茶香清幽,味醇爽、汤中有香,内质评分优于对照种.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 51.4%、茶多酚 20.95%、氨基酸4.05%、儿茶素总量13.37%、咖啡碱4.95%.耐寒性强,耐旱与抗病虫害性能均与对照种相当,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龙园秋丰'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实生选育的夏秋两季结果型红树莓品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于2018—2020年引种栽培.通过3年栽培观察,该品种长势健壮,果大,高产,品质上等.平均枝高138~178 cm、枝粗1.34 cm,平均单果重2.9~3.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11.5%,可溶性总糖含量5...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4号’是以‘陇薯7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新品种,2018年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从播种至块茎成熟125 d,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皮色为黄色、肉色为黄色、芽眼深度较浅。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790 kg/667m~2。块茎干物质含量22.40%,淀粉含量15.74%,维生素C含量16.80 mg/100g,粗蛋白含量1.86%,还原糖含量0.26%。抗病毒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该品种在甘肃的天水、陇南、临夏、定西、平凉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巴皂角母树林种子'是普通皂角树的实生变异品种,1996年发现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林场西苍土架子山皂角林地.该品种具有树体健壮、抗逆性强、坐果率高、结实量高等特性,综合经济性状超过当地主栽品种,为优良的皂角新品种,2018年被辽宁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林木良种,可在辽西地区栽培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湘妃翠在杭州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妃翠成活率鉴定前达100%;定植第3年树高、树幅分别为148.8 cm、132.8 cm,超过对照;发芽期和对照相当;发芽密度超过对照10%以上;鲜叶产量后2年超过对照达50%以上;制茶品质优良和对照相当;抗逆性中等.湘妮翠适宜在江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武夷名丛'白鸡冠'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利用价值,促进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本研究以白鸡冠茶树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制成白茶、绿茶,分析样品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白鸡冠制成的白茶、绿茶均表现出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感官综合品质较优,表现出良好的白茶、绿茶适制性.白鸡冠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茶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白鸡冠白茶,白鸡冠白茶和绿茶中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的白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12.
"荷襄"具有株形美观,花型独特优美,花色清新,花枝紧凑均衡等特点,2014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该品种为多头托桂型切花菊,适宜辽宁地区保护地栽培。针对该品种的选育、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推广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品系'福萱'(0314C)的春季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不同杀青方式(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和干燥方式(炒干、烘干)制作绿茶,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及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青绿茶样的品质最佳,感官特征为外形毫洁白,乌绿翠,汤色嫩黄绿,花香尚显,滋味清醇,叶底嫩黄.炒青样的水浸出物总量(42.30%)和游离氨基酸总量(4.75%)均为最高,同时其酚氨比值(3.48)最低,而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均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7.35%、3.44%,儿茶素总量及L-EGCG、L-ECG含量亦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3.37%、8.61%、1.68%,L-EGC含量则以蒸青样最高(2.14%),而烘青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548.68).  相似文献   

15.
王霆  王芸  蒋迎晓  杜亚琴  章永富  陆湘珍 《茶叶》2021,47(3):158-160
东阳市茶园种植品种主要是'木禾群体种'、'龙井43'、'浙农117'、'白叶一号'等,其中'木禾群体种'占比65%以上,而且茶园土壤是红黄壤为主.对不同地域环境茶园土壤抽样调查和理化分析,同一土壤类型中,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氟化物、微量元素与海拔高度无相关关系;不同土壤类型,各类土壤肥力指标无明显规律,微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建议土壤酸化茶园适时施有机肥和配方肥,改善土壤现状.  相似文献   

16.
17.
罗文文  方奇挺 《茶叶》2022,48(1):29-33
'春雨二号',是一种适制高香型绿茶的国家级品种.本研究设计了'春雨二号'绿茶加工过程中以温度为变量的五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极差法分析,明确各个工艺对花香物质(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等)组分影响大小及最佳温度组合,从而进一步发挥'春雨二号'的品种优势.实验表明,对'春雨二号'花香型化合物组分占比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金美霞  陈晓阳  吴政孺  林杰 《茶叶》2021,47(1):21-25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羊文伟  寿松涛 《茶叶》2021,47(3):147-149
从杂交后代或者种子繁育后代的分离群体中筛选优良单株,培育无性系茶树良种是迄今茶树育种的重要手段.杂交或者种子后代性状分离程度的大小是影响选种成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析了'鸠坑种'茶树种子后代20个单株儿茶素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在种子繁殖后代,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6.94%),而CG变异系数最大(253.96%),儿茶素类总含量和EGCG的变异系数介于咖啡碱和CG之间.该结果说明,在种子繁育后代中筛选低咖啡碱茶树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