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     
郝良光 《江西棉花》2009,31(2):49-49
  相似文献   

2.
土壤组成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中的物质很复杂,但可以概括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所组成。固相物质部份包括不同大小的矿物质颗粒(土粒)、分解程度不一的有机质及参与有机质分解和  相似文献   

3.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土壤基本知识张亚莲(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土壤养分是指植物(作物)依靠土壤提供的必需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除碳、氢、氧主要从大气和水中获得外,几乎全部来自土壤。所以,土壤是植物营养元素的库源。1土壤养分的种类高等植物所必须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物质基础,它包括遗留在土壤里的动植物残体、施入的有机肥料以及经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其中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一般约占土壤有机质的50%~90%。 1 土壤有机质含量 各种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很大,因地域、土类和利用方式等不同而异。在湖南茶园中,红  相似文献   

5.
大豆连作土壤pH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付慧兰  邹永久 《大豆科学》1997,16(2):156-161
本文对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pH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指出,大豆连作土壤pH变化与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的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大豆连作土壤pH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也是连作大豆对不良环境的交叉适应。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福元 《茶叶通讯》1995,(4):41-41,40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一般是指土壤中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是土壤的活性部分。土壤含氮物质的积累、转化和损失与微生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微生物对岩石矿物风化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岩石矿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变成溶解性无机化合物。1土壤微生物种类土壤微生物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7.
土壤酸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淑华 《茶叶通讯》1995,(1):23-24,28
土壤酸碱性1土壤酸碱性的概念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左右土壤一些性质的变化,各种植物都有其适宜的酸碱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时,生长受阻。土壤水分中,溶解有各种物质,其中有的释放出氢离...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土壤因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海南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8个土壤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5~20cm 土层细菌数量达1.0×10°~12.9×10cfu/g(cfu∶colonyforming units),放线菌数量达0.7×10'~19.0x 103cfu/g,真菌数量达0.5× 102~5.2×102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H、含水量、全磷量、全钾量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效钾含量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全钾量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通径分析),仅有土壤pH是影响细菌、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8和1.15,并且两者都达显著水平∶全氮、速效钾通过土壤pH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间接作用也比较大,两者对细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4,对放线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58.土壤pH对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作用可能与红树林土壤普遍偏酸的现象有关,而多数细菌、放线菌类群生长的最适pH为6~8.真菌的线性回归模型未达显著水平,未能运用通径分析法来估计土壤因子的影响作用。这可能因为多数真菌类群嗜酸(pH5~6),而被调查的16个土样,有9个样品pH<5,有2个样品pH>6,土样pH的这种分布使其对真菌 数量的影响作用不能用线性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9.
《北方水稻》2015,(1):3
<正>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室是本所重点研究室之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3人,研究实习员1人。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以盐碱地改良利用为中心,历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使重度盐碱的不毛之地成为丰产良田、使昔日的"南大荒"成为"鱼米乡"。土肥室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不言而喻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点从事盐碱地改良、培肥地力、新型肥料(专用肥料)研制与开发、配方施肥、土壤修复与合理利用等相关研究工作。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完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壤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市5种主要茶园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的土壤主要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土壤物理性状存在着明显差异,高山草甸土属于砂质粘壤土,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容重、土壤固相和气相最低,土壤物理性状最好;黄壤和红壤属于粉粘土,土壤物理性状次之;潮砂土和紫色土属于砂壤土,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和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其它土壤类型,土壤物理性状最差。相关分析表明,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固相、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P0.01);土壤砂砾、粉粒和粘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砂砾、粉粒均与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气相、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P0.01),土壤粘粒仅与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橡胶园土壤粘土矿物组成与土壤电荷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14个胶园土壤中粘土矿物组成及土壤表面电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胶园土壤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部分土壤中还含有水云母、1.4 nm矿物及三水铝石.各粘土矿物组分含量因气候生态区、发育母质及地形而异;②胶园土壤表面以负电荷为主,负电荷量随土壤pH值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其为可变负电荷:③橡胶园土壤正电荷量少,且随pH值升高而减少;④低pH值时,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正电荷量大小顺序为:玄武岩>浅海沉积物>花岗岩和砂页岩.  相似文献   

12.
海南香蕉园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海南23个香蕉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分析18个土壤因子对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蕉园土壤5~30cm土层可培养微生物的区系组成表现为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应用逐个选入自变数的回归方法,得到3个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几个主要土壤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蕉园土壤真菌数量的关键因子是有效Fe,影响蕉园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有效P,而影响蕉园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关键因子是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地。茶树定植以后,从中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茶树生育是至关重要的。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茶树生育的综合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茶园土壤管理有简略化趋向。以铺草代替中耕除草,由于杂草、稻草来源困难,用其它有机物代替,如垃圾制造的垃圾堆肥和造纸、木材加工的废物以及农用聚乙烯薄膜。铺草、铺稻草铺草认为有:(1)防止土壤干燥和肥料的流失;(2)增加腐殖质、维持地力;(3)改良土壤物理性;(4)防止杂草发生;(5)调节地温;(6)补充养份等多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中国农机研究院北京农机化所研制成功的TFY—Ⅲ型多功能土壤分析仪,主要用于速测土壤水分、比重、容重、酸碱度、盐分和氮、磷、钾含量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6.
土壤营养诊断1土壤营养诊断的目的土壤营养诊断是指对土壤中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含量、养分形态和养分有效性的测定工作。其主要目的为:查明土壤某些养料的缺乏或过剩,作为推荐施肥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提高肥料利用率。2土壤营养的化学诊断法2.1土壤样品的采集...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蛰伏已久的土壤调理剂再次进入人们视线,早在20世纪科学家们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但知之者甚少。随着国家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土壤修复等战略指导意见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土壤调理剂也正式进入了大众视线。土壤调理剂是指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生物活性的材料,由农用保水剂及富含有机质、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论述了处女地(未开垦土)中不同磷酸盐种类的分布,不同土壤种类的磷肥效应,茶树吸收磷肥与各种土壤有效磷状况。尽管土中磷酸盐有较大的变动,在不同种类百分率方面是保持在相当接近的范围内,被铁包围的无效磷约占土中总磷量的五分之二,土中除了与钙结合的磷以外,土中各  相似文献   

19.
张帅  户杉杉  潘荣艺  高水练 《茶叶》2019,45(1):17-23
目前我国土壤酸化逐渐加剧,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茶园土壤酸化会影响茶园土壤进而导致盐基阳离子大量淋失,土壤持水率、孔隙度下降,破坏茶园土壤生态,不仅降低土壤肥力,还会使有毒重金属活化,最终会影响茶树产量与品质。本文就近20年来关于茶园酸化现状及成因、酸化危害分析以及目前土壤酸化改良措施三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目前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相关酸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崔振波 《福建茶叶》2016,(12):207-208
土壤酶属于一种特定的生物催化剂,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是土壤中生命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水解等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自古以来,我国在茶树的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从阐述茶树的生长规律及茶树生长土壤环境出发,重点分析了土壤酶和微生物与土壤成分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茶树生长中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内在联系,对茶树种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