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化水是一种被磁场磁化了的水。本试验是对这种磁化水用于大豆油脱胶工序的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磁化水添加量为油质量8%、脱胶时间30min、脱胶温度75℃和搅拌速度70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脱胶油的磷含量为16.9mg/kg。同时,采用磁化水脱胶比普通水脱胶可提高中性油含量,脱胶油精炼率可提高0.65%~0.70%。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的先进方法,探索了潍柴华丰动力有限公司型号为R3105T农用柴油机中残留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回收工艺条件。首先分析了含油污泥的基本特性以及油泥样本成分和基本特征参数;其次,深入探讨并完善了新型的油泥回收处理方法;再次在超声波辐射油泥的实验中采用对比实验法对破乳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直观测量和实验分析的方式探索了含油污泥在超声波辐射后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60℃采用超声波,声强1W/cm2,时间为4~5min的条件下采用超声波处理含油污泥效果最佳。最后用离心法分离了固体和液体,获得其最佳工况条件为3 000r/min,用时12min,并采用耦合膜截留的方式将剩余的含油污水彻底分离,达到了水清、油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射流空化对水酶法制取大豆油所产生乳状液的破乳机制,通过光散射粒径、破乳率、总提油率和乳状液显微结构为指标分别考察射流空化压力、射流空化温度和射流空化时间对乳状液破乳机制的影响。破乳率和总提油率随着射流空化压力(0. 2~1. 0 MPa)、射流空化温度(80~120℃)、射流空化时间(5~25 s)的增加而增加,射流空化作用实现彻底破乳后,破乳率和总提油率反而下降。乳状液粒径分布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破乳后分散的小粒径油滴转变成直径较大的油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射流空化辅助水解破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破乳工艺条件为:射流空化压力0. 8 MPa、射流空化温度100. 92℃、射流空化时间21. 38 s,此条件下破乳率为90. 29%,总提油率为87. 06%。  相似文献   

4.
吴琼  代永刚  陈星 《农业机械》2011,(11):87-90
本研究采用醇碱皂化法从大豆油脚中提取辅酶Q10,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焦性没食子酸添加量8%、皂化时间50min、皂化温度70℃、NaOH浓度0.2g/mL,在此最佳条件下辅酶Q10的提取含量为294g/g。本研究证明此方法提取大豆油脚中的辅酶Q10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化脱胶法对黄瓜籽浸出毛油进行精炼,通过钼蓝比色法测定脱胶前后油中总磷脂含量,比较脱胶效果。分别考察温度、加水量和搅拌方式对脱胶效果的影响,得最佳脱胶条件:低温30℃,先快搅20min,加35℃软水3W(总磷脂含量3倍),柠檬酸0.1%(W/W),后慢搅20min,脱胶后总磷脂含量达0.23%(W/W)。  相似文献   

6.
以磷脂酶A1为催化剂,探讨了酶催化大豆油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8℃、反应时间180min、pH值4.8、加酶量30mg/kg、加水量2.0%和搅拌速度120r/min,可使大豆油含磷量降到5.4mg/kg。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光皮树油在磷酸-乙醇作用下的脱胶、脱酸效果,酸值由23.18(KOH)/(mg/g)降到0.35(KOH)/(mg/g),磷脂含量由0.110%降至0.012%。在自制的K2CO3负载于ZrO2固体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单因素分析,精炼的光皮树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n(甲醇):n(光皮树油)=6: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光皮树油与甲醇发生了酯交换反应,所得产物为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芝麻油脚为原料,经过滤和离心分离,再经正己烷萃取、丙酮脱油及真空干燥得到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8.2%的芝麻油磷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芝麻油磷脂的组分,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芝麻磷脂中PE、PA、PI和PC含量分别为31.23%、15.54%、14.68%和34.22%。芝麻磷脂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酸的含量分别为20.65%、7.02%、31.41%、38.31%、0.35%及1.07%。芝麻油磷脂与芝麻油的脂肪酸组分差别:芝麻油磷脂中油酸含量较芝麻油低8.66%,亚油酸含量低5.11%,棕榈酸含量高10.69%,硬脂酸含量高1.84%。芝麻油磷脂与大豆油磷脂的组分差别:芝麻磷脂中PE含量较大豆磷脂高9.83%,PC含量低1.98%,PI含量相当,PA含量高15.54%。芝麻磷脂中含有大豆磷脂及其他磷脂中未有的独特成分即芝麻素,含量为11.6mg/100g。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熔点(8、12、18和24℃)的超级棕榈液油与大豆油或菜籽油混合,制成的混合油在冰水浴0℃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菜籽油与超级棕榈液油混合油的冷冻稳定性优于大豆油与超级棕榈液油混合油。将通过冷冻试验的混合油应用到香辣酱中,并对超级棕榈液油基香辣酱的冷冻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超级棕榈液油基香辣酱中最适宜的混合油的比例是:菜籽油与超级棕榈液油(12℃)=8:2或菜籽油与超级棕榈液油(8℃)=7: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沙棘果浆提油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分步提取的方法,既先采用乳脂离心机进行初步提取沙棘果油,沙棘果浆出油率6.1%;对离心后的沙棘果浆用盐水破乳处理,通过离心分离去除大量水分,通过添加高温豆粕调整轻相液的水分,然后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沙棘下脚料进行萃取,分析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对沙棘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萃取条件:料粕比1∶2、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min、分离温度45℃,提油率可达68.3%。  相似文献   

11.
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醇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0%,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min;大豆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品质达到我国GB/T 20828-2007、美国ASTM和德国DINE生物柴油标准,其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为96.79%.  相似文献   

12.
高温辅助脱色对精炼大豆油色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油的色泽来源主要是天然色素和加工色素,一般的脱色方法是加入大量白土脱色,本文研究以最少量的白土脱去碱炼油中存留的磷脂和部分易氧化色素,对得到的油脂进行高温处理,得出前期以0.8%的白土添加量处理后的大豆油在高温250℃处理后色泽红值达到国家一级大豆油标准。证明在少量白土辅助高温处理后完全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大豆油产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台YN系列38CRD2型柴油发动机排气管加装尾气回收式烟雾机进行负荷特性试验,在安装烟雾机后,在定喷头安装位置和喷头型号的条件下,研究发动机转速、喷头流量、烟雾剂浓度的变化对尾气回收式烟雾机雾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排气管前后端温度变化及加装烟雾机前后油耗变化得到尾气能量的回收效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发动机转速由2000r/min上升至2800r/min的过程中,烟雾机正发烟,当发动机转速达到2400r/min上下时,烟雾机的雾滴颗粒粒径最佳;在定发动机工况下,当烟雾剂浓度从10%增加到50%时,发现不同的烟雾剂浓度同样可以使尾气回收式烟雾机发烟,为得到尾气回收式烟雾机的发烟效果,我们发现,烟雾剂浓度调整至10%~30%浓度范围内效果最佳,所以机器作业时烟雾剂的浓度可在此范围内适当进行调整。当烟雾剂浓度为30%时,尾气回收式烟雾机的雾滴颗粒粒径为最佳粒径,推荐选用此浓度的烟雾剂;试验发现喷头流量与雾滴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供药泵流量在2.5L/min-7.5L/min范围内烟雾机正常发烟,其中尾气回收式烟雾机喷头流量在为7.5L/min时喷头雾化较优。2)安装烟雾机后,油耗增幅为2.552%~3.882%,且增幅较小,当发动机转速在2200r/min~2400r/min时,此时发动机最为稳定且烟雾机雾滴颗粒粒径均匀;通过采集的前后端温度数据计算得出尾气回收再利用率为11%,能节约柴油发动机88g柴油,说明尾气回收式烟雾机可回收尾气中的能量,提高燃料利用率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更准确地反映磷脂酶在催化大豆油脱胶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将磷脂酶催化底物所产生的电子转移过程转换为电流输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固定化磷脂酶作为生物元件,采集58℃下磷脂酶催化大豆油脱胶试验反应过程的电流变化,4h后测定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3.69mg/kg,脱胶效果较好,验证了电流变化过程与催化反应过程的吻合程度。证明通过检测反应过程的电流变化可判断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程度,为实现计算机连续在线检测控制反应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挤压加工参数对重组米崩解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借助粘度速测仪(RVA)综合考查了机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L-a-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4个参数对挤压重组米崩解值的影响。推导出描述重组米崩解特性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对参数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4个因素对重组米崩解值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机筒温度、L-a-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螺杆转速、物料含水率。通过频数选优,崩解值较佳时各参数范围分别为:机筒温度71.1~75.5℃、物料含水率29.2%~30.5%、螺杆转速185~208 r/min、L-a-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0.44%~0.55%。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获取的挤压重组米,崩解值平均为1221 cp,满足常规稻米对重组米崩解值(大于1200 cp)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5个影响因素(筛分粒度、CO_2流量、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考察.以油得率为响应目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筛分粒度、压力和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了超临界C_O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筛分粒度60目,CO_2流量20L/h,压力35MPa,温度45℃,时间120min.在较优提取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到24.2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3.34%和66.8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油脂复脱色工艺,以脱色率作为指标,将油脂复脱色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并通过紫外扫描光谱和罗维朋比色计对油脂中的色素物质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油脂复脱色工艺中最优参数,2次白土添加量为1.0%和1.0%,2次白土添加时间分别为5和15min,此参数下油脂精炼率达到86.5%,脱色效果达到国家一级食用大豆油标准,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锆改性固体酸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Zr改性的固体超强酸S2O82--TiO2/Fe3O4作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的催化特性.试验表明:甲醇脂肪酸液料比3 mL/g,催化剂投入量1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4%,产品得率90%,且催化剂回收再次利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赵节昌 《农业机械》2011,(29):60-6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蕤仁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8mL/g、超声温度60℃和超声时间38min。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15.88%,与理论计算值15.75%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蕤仁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20.
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优化牡丹籽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为自变量,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1 mL/g,超声波功率300 W,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54℃,提取次数为3次.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达24.1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78%和64.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