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蚕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中,科学技术是推动蚕业发展的核心,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蚕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也就失去了继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其支撑和推动作用,还在于是否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看,蚕业生产技术路线选择应遵循资源状况和规划布局决定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又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既要针对蚕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又要考虑重庆市的农业人多地少、劳动力外出转移严重的现状。只有充分实现蚕业资源与合理地规划布局相结合,才能发挥蚕业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不断发展。1重庆蚕业发展的现状重庆蚕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1994年就达到发种250万张,产茧5.1万t,蚕农茧款收入6.2亿元。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经过13年的发展,虽然启动了多项蚕业发展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但生产规模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2007年发种仅89.8万张,产茧2.818万t,蚕农茧款收入4.1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从全国的第四位落到了第九位。为了使重庆蚕业从徘徊中走出困境,总结重庆蚕...  相似文献   

2.
<正>宜宾发展蚕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优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蚕业生产的形势稳中有升,但养蚕规模小、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只有提高科技养蚕水平、扩大养蚕规模和搞好桑园林下地的综合开发,才能促进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继安 《蚕桑通报》2006,37(2):47-50
黄山是安徽省重点蚕区,蚕业是我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蚕业经济比例占安徽省蚕业经济的25%以上.既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又具有充足劳动力资源,较好的区位优势.在以后的蚕业发展中,必将成为中部省区的一个重要蚕茧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4.
根据北方蚕区蚕业科研协作会议精神,按照<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2001年春我所对山东、陕西的四对品种进行了区域鉴定,目的是为了了解这些新品种的饲养习性、生物学特点、经济性状及其在陕西地区的适应性,从而推进北方蚕业家蚕品种的更新,促进北方蚕业的发展.现将2001年春季的实验室鉴定结果汇总如下: 1 试验材料、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炽增 《四川蚕业》2008,36(1):50-52
<正>国家实行"东桑西移"战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使我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作为全国蚕丝生产主产区的四川,蚕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的特点:蚕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蚕业主要集中在攀西、川中北、川南三个丘陵蚕区,占全省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06,28(4):53-53
<正>2006年10月27日全国蚕桑发展情况座谈会及组织编制“全国蚕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个蚕桑主产省市蚕业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的负责同志共计20多人。会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封槐松同志主持,会议主要内容一是各省市蚕业管理部门的同志通报交流了各省市  相似文献   

7.
胡之亮 《中国蚕业》2002,23(2):53-54
楚雄州是全国2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总人口250万,国土面积2.8万km2,是我国蚕桑生产的适宜区.蚕桑丝绸业是楚雄州的传统产业,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到2000年底全州有桑园面积2025hm2,其中投产面积803 hm2,年产鲜茧320 t.这里的单产和效益比较低,自然资源优势和行业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除思想认识、资金投入、行业管理体制、生产的规划布局存在不足之外,蚕业科技研发推广滞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认清蚕业科技的现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我州蚕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北方蚕区与南方蚕区因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表现出各异的地域分布规律及不同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南方蚕区降雨充沛,积温较高,桑树生长量大,亩桑产量高,效益好,丝绸加工业发达,蚕桑附加值高,这是南方蚕区的优势,但南方经济发达,就业门路广阔,农民从事比蚕桑效益更好产业的选择余地大,同时南方气候湿度大,气温高,蚕茧质量差,这又是南方蚕区的劣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外部变化,南方蚕区的优势逐渐消失,北方蚕区蚕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则表现明显.全国蚕桑生产重心转移,"南蚕北移,东蚕西迁"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蒙国栋 《广西蚕业》2000,37(3):26-29
本分析了环江县发展蚕业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该县蚕业生产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桐庐县地处浙西山区,总面积有18.25hm2。其中山地占79%,耕地占9%、水面及其它占1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面对耕地少这一实际,大多利用山丘缓坡、沿江滩涂种植桑树。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杭嘉湖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浙江蚕业实施东稳西拓战略,作为浙江西部地区的桐庐县,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和发展时期。笔者根据本县生产实际,对蚕业生产的优势及其发展对策谈点肤浅的认识。1发展蚕业生产的优势1.1蚕业生产是传统产业桐庐县的蚕桑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查宋时就有以绢…  相似文献   

11.
牛虹 《北方蚕业》2007,28(4):69-70
1 发起与筹备 1989年4月12日在四川眉山召开的全国蚕种生产会议上.北方组(11个省、市、区)讨论意见.为促进北方蚕业发展.开展北方地区蚕业经济技术的交流.与会者一致同意成立北方蚕业协作区.并建议由陕西省园艺蚕桑站负责筹备.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2):43-45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州蚕业资源优势相比潜力还十分巨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州蚕业发展的历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对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景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13.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何毅  郑琳 《蚕学通讯》2007,27(4):44-47
蚕业是重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全市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骨干项目和出口创汇的骨干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重庆市茧丝绸"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巩固渝西、提升库区、发展渝东南".笔者从重庆的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蚕业区域布局等方面对这一产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内涵、模式、推进措施等进行了思考、探索,以此提供给各地在发展蚕业和制定规划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业》2015,(2):41
<正>针对江、浙两省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现状及面临环境污染、灾害性气候影响、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制约、省力高效蚕业生产新技术与新机械研究缓慢等突出问题,为稳定东部区域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15年5月11~12日,江苏省蚕桑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在东台市联合举办了"江浙两省创新蚕业生产模式观摩交流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国农科院蚕研究所、苏州大学、安徽省蚕业研究所的岗位科学家及苏、浙两省各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及重点蚕种生产单位科技人员共76人。与会代表观摩了东台梁垛现代蚕业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7.
《北方蚕业》2015,(1):58-58
<正>《北方蚕业》以发展蚕业科技,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促进蚕桑(柞)生产,立足北方,面向全国,突出北方蚕业特色,学术与技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为办刊宗旨,发表蚕业学术论文、研究简报,行业探索与技术交流文章,刊载蚕业史话、文化名录,介绍蚕业新成果、新产品,报道北方蚕业科技动态与信息,内容涵盖蚕、桑、柞与茧丝绸各行业,产学研与农工贸各领域及其产业链各环节。为了促进北方蚕业科学技术研究,扩大《北方  相似文献   

18.
科技进步推动凉山蚕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四川蚕业》2006,34(3):1-3
蚕桑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优势项目,是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州有13个县市,13.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达到27.6万担(1担=50kg),农民售茧收入达到1.92亿元,其副产物桑枝、蚕沙,解决了养蚕农户的大部分燃料和部分肥料,并带动了缫丝、蚕具、蚕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凉山州的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蚕业发展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回顾凉山蚕业发展的历程,除了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有比较稳定的产业政策,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还得利于蚕业科技的进步,得利于蚕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科技进步推动了凉山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蒋明媚 《中国蚕业》2003,24(3):60-61
目前,蚕业科技档案还没有统一的专业分类标准,因而各级蚕业部门科技档案管理执行的分类标准不统一,这给蚕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带来诸多不便。本人长期从事蚕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掌握了有关蚕业科技档案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根据蚕业行业特点,参照其它学科,取长补短,结合实际,以统一标准建档、科学规范分类、设置纲目齐全、方便开发为目的,而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蚕业科技档案分类标准,现提供给蚕业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同仁,以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邛崃地属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西缘,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与其他蚕区相比,区位优势稍逊。但是,最近几年,邛崃市蚕业生产以龙头带动为动力,以综合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效益蚕业发展,塑造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蚕桑产业的典型,其做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