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农作物育种基础研究能力,拥有快速增加的公共育种经费投入,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育种科研队伍,常规育种经验极其丰富,但与发达国家种业相比,我国育种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这就是我国种业科技"悖论"。要破解我国种业科技"悖论",必须建立健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商业化育种的双轮驱动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育种技术集成创新的分子育种大平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航天育种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新兴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丰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办发〔2009〕5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国家  相似文献   

3.
航天育种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并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新兴农作物育种技术,是加快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丰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办发[2009]55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国家将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天水发展科技创新和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航天育种,推动科技兴农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玉米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品种需要,提出了今后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总体性)目标,即归为4类性状的"抗逆、丰产、优质、宜机收"。结合多年来在玉米田间试验及生产调研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阐释了将这4类性状确定为育种主要目标的理由,并对目前我国育种家常将"耐密"、"早熟"等性状直接纳入育种目标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九五"以来,我国烟草育种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力发展中式卷烟,为我国烟草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我国烟叶生产,特别是烤烟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中式卷烟烟叶原料生产的核心技术水平,需要重视烟草育种工作,针对育种现状,应该从育种基础研究、育种投入和良种推广三方面加强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对我国家禽产业化育种概况,特色的黄羽肉鸡产业化育种繁育抗病配套品系进行阐述,认为我国家禽种业研发条件也已成熟,"生态优选育种方案"的理论基础扎实、应用中成效明显,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还对我国家禽遗传育种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强调建立生态型高抗配套品系繁育基地根治"恐慌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作物育种高技术研究发展历程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育种高技术研究是提高育种效率、确保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系统回顾863计划对农作物育种高技术研究支持的基础上,综合专家问卷调查,分析评估了"十五"863计划农作物育种项目的产出,农作物育种项目总体符合高技术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贡献突出。在总结分析农作物育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农作物高技术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创新发展,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作物遗传育种学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从基因组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基因挖掘、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作物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一段时间,"超级"一词在我国种业界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从"超级稻""超级小麦""超级玉米",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重大育种科研课题的立项,可以说,"超级作物"育种俨然已成为体现我国目前较高科研水平和育种目标的代名词。但业内同时也有一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沿黄地区是我国优质米产区之一,以"原阳大米"为代表的沿黄优质大米誉满全国。近几年来,随着育种基础材料研究的深入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河南省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们就我国及沿黄地区超级稻育种概况展开论述,并详细阐述了河南省首个超级稻的选育经过及推广力度,提出了沿黄优质稻米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相继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作物育种和繁殖基地,开展"南繁"工作。南繁是利用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冬季进行育种、繁殖、制种、加代等工作,为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对玉米南繁制种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2.
工业大麻是一种多用途的作物,广泛用于纺织、造纸、食用油、功能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生物能源、建材、新生物复合材料等行业,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1]。在我国工业大麻的栽培种植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有意识地对汉麻品质进行选择始于20世纪初,我国的育种工作比较落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科研工作者开始从事育种研究,到20世纪60、70年代育种工作者利用南种北引,系统选育等方法选育出了如"五常40"、"东宁9"、"涞源195"等一系列品。伴随之后工业大麻种植量的减少,这些品种在生产上日渐消失,到20世纪90年代育种工作几乎停滞。直到近年伴随着工业大麻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重视工业大麻育种工作。我国工业大麻育种工作集中在云南、黑龙江、安徽等地。黑龙江省的工业大麻育种工作因为受气候限制,1a1个生产季对育种工作有一定限制,通过开展冬季工业大麻室内杂交试验,可有效缩短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进步,常规育种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日益突出。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精准化品种改良。因此,"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在"主要粮食作物分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育种发生了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50年代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下同);第二次是70年代开始的"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含杂种F1代优势利用--"杂交稻育种"和杂种非F1代优势重组的纯合利利用--"理想株型育种",下同).这两次水稻育种突破都首先发生在我国,都是以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即第一次绿色革命.这两次突破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发生了两次大的飞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的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豆,通称"黄豆",属于豆科草本。同时,大豆作为粮食作物中的一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来生产豆油、酱油、豆制品等等。所以,在我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期间,为了更好地满足豆制品产品生产中的大豆需求,应重点关注大豆育种工作,同时重点分析大豆育种的方法和策略,不断优化大豆育种工作现况。分析了我国大豆的贡献、用途、生产状况等,然后阐述了大豆的具体育种方法,包括分子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植物分子育种取得长足进步,已建立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并正由传统的"经验育种"逐步跨入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这是从近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分析山东省与国内玉米育种骨干种质的基本关系以及玉米生产中出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当前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中所利用的基本杂种优势模式和杂种优势群,结合"九五"国家玉米育种协作攻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探讨并提出了通过筛选、鉴定、扩增、改良、创新和有效利用优良基因以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构建新的玉米育种核心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基本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的关键性措施,是实现玉米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3月30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张秀荣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芝麻种质基因库的构建、发掘与育种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为我国芝麻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资源,实现了全基因组精准发掘和分子育种技术重大突破,使我国在芝麻研究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14,(10):42-45
<正>卢良恕是新中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推动了我国作物育种和耕作栽培科学的发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现代食物安全"等重要战略观点,开拓了我国现代食物研究的新领域;他始终关注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发展问题,是我国农业科技界德高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进行鲜食糯玉米育种的单位之一,已育成了具有特色的系列糯玉米品种16个,建立了遗传基础广泛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分离小群体法"选系方法,构建了"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等糯玉米杂优模式。其育成的苏玉糯1、2、5号等系列特色糯玉米品种先后成为江、浙、沪、广东、福建等省市和国家级的主栽糯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