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蘑菇增产灵是一种新的蘑菇子实体生长促进剂,由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开发和研制而成。本文讨论了蘑菇增产灵对蘑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子实体原基形成期,喷施蘑菇增产灵溶液的处理,蘑菇产量比对照增加15~20%以上,蘑菇质量未发现显著的差别。根据统计分析,蘑菇增产的效应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贤  金卫群 《食用菌》2010,32(3):63-63,68
防治双孢蘑菇褐腐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根据双孢蘑菇褐腐病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双孢蘑菇的途径和病害发生规律,对菇房和床架采用敌敌畏和石灰进行菇房环境消毒及床架的杀菌处理;采用日光暴晒5h和38%甲醛熏蒸消毒覆土,能明显控制病害菇的发生。药物防治及综合措施防治试验以采用38%甲醛覆土消毒结合施保功化学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培养料的后发酵,是提高蘑菇产量的一个途径。目前国外已普遍采用这一技术。1978年,张树庭教授来我国介绍了后发酵处理培养料后,各地才开始试验,并获得了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1977~1978年,我们曾试用磁化水提高蘑菇产量。初步试验证明,蘑菇喷磁化水后,有一定增产效果,见下表。据我们分析,磁化水使蘑菇增产的原因是:(1)喷水pH值在7.2~7.5时,能促进蘑菇菌丝扩展,增加根状菌束,成熟早,产量高。而水经过3~5次磁化,可以使酸碱度偏碱。(2)水在  相似文献   

5.
合成和半合成培养料栽蘑菇的研究,国外比较重视,美国、丹麦、英国等用血粉、啤酒糟、硝酸铵、尿素代替马粪,西德用棉籽粉、大豆粉、紫花苜宿代替马粪,取得一定成效;日本高桥教授用尿素、石灰氮、硫酸铵代畜粪,产量达到10.6~28.4公斤/米~2,现在已发展到再添加“菇原”,其产量又有提高;南朝鲜用尿素作补充氮源,产量达12.7公斤/米~2。我们从1980年开始研究无粪合成料代替粪草料种蘑菇,经三年的试验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6.
目前蘑菇生产中仍普遍采用粗、细土粒两次覆土,不仅工艺繁琐,且常因土粒理化性质不良而影响蘑菇产量。为此,我们于1984年开始用河泥花生壳作一次覆土试验,获得了增产效果。1985年进行了较大面积栽培试验,比常规的粗、细土粒两次覆土增产18%。  相似文献   

7.
培养料发酵时间长短对培养料质量和蘑菇产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我省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时间一般为25~30天。近二年来,我们把培养料发酵时间缩短为18和14天,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79年在凤(氵窖)大队菇场试验,面积29.6米~2,80年在农科所试验,面积20米~2。培养料配比见表1。堆制发酵天数,风(氵窖)菇场为28和18天二个处理,农科所为23和14天二个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蘑菇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控制物质运转,促进菌丝生长和分化,增强抗逆能力,对提高子实体质量也有明显效果。我所78年进行了试验,效果很好。79~80年在全县240万尺~2蘑菇生产中推广,增产15~30%。材料和方法 1号配方:用于培养料发菌。  相似文献   

9.
蘑菇健壮剂原名蘑菇健壮素,是一种增产增值效果十分明显的蘑菇增产剂。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号健壮剂以促进菌丝生长为主,有复壮菌丝、提高菌丝抗逆性的显著功能;二号健壮剂则具有促进蘑菇子实体粗壮肥大,促使蘑菇形成快,结菇多(一般可增产20%以上)、提高蘑菇品质等效果。此外,蘑菇健壮剂对平菇、凤尾菇等食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农科院土肥所研制的稀土营养液,在我县蘑菇生产上的应用已近两年,取得了较明显的增产效果.1988年春季蘑菇小区试验,一般增产10—15%。高的达27%以上.在1988年春蘑菇小区试验的基础上,秋蘑菇推广应用了稀土营养液500公斤,主要是在书院乡、瓦屑乡等,栽培面积达5556米~2,并在惠南牧场继续进行小区试验,1989年春季分别在书院、瓦屑、新港、万样4个乡推广应用了500公斤稀土营养液栽培近5556米~2面积.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章忠梅  俞木青 《食用菌》2001,23(5):35-36
覆土粗细度是影响甲醛对蘑菇褐腐病防治效果的主要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覆土粒在直径小于0.3cm时防效最佳,并提出了相应的覆土制作工艺改进措施,为解决目前国内防治蘑菇褐腐病时农药残留难题找到了一种简捷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小麦草蘑菇培养料的质量及蘑菇的产员有较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内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40.8%;室外堆制发酵翻堆两次后,改小堆进行空心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33.8%,其增产幅度同室内二次发酵的较为接近,且耗资少,省工简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蘑菇栽培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用合成培养料代替了传统的粪草发酵料,而且已普遍由传统的室内床架栽培改为露地栽培。实践表明,蘑菇露地栽培比传统栽培可省工近一半,成本降低1/3,增产20%左右。本文主要介绍果园套种蘑菇的技术要点。 (一)培养料配方及处理 配方1:稻草80%,米糠10%,油枯7%,过磷酸钙1%,尿素0.5%,最后翻堆  相似文献   

14.
章政 《食用菌》2003,25(5):29-29
栽培双孢蘑菇要获高产稳产 ,掌握覆土的性状和覆土管理方法是一重要环节。就全国而言 ,各地覆土的配制及它们的性状各不相同 ,有用黄土作覆土的 ,也有用砻糠细泥、草炭配合土及黄土碳渣等作覆土的。但无论如何栽培中覆土的性状及管理方法 ,对于蘑菇菌扭结成菇蕾及其重要 ,这也就是蘑菇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1 覆土的消毒与覆土 将调配好的覆土 (pH7.5左右 ,含水分 5~ 7成 )以一方土 1L40 %的甲醛用量稀释成 1%~ 5 %的溶液再加上 0 .5 %~ 1%的敌敌畏或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消毒 ,甲醛的浓度视消毒时堆土的速度和土的干湿度而定。经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5.
“菇原”对蘑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为了探讨其增产原因,我们首先从菇原对蘑菇菌丝生长影响方面进行了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菇原和菌种:菇原由日本Ferro公司提供。菌种采用本所菌种厂的双孢蘑菇176菌株。 (二)试验方法: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种方法。 1.平板培养法;取直径9cm的培养皿,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菇原制成平板,采用打孔器定量接种。取生长10天左右的平板菌落边缘部分作为接种物,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打孔器挖取(连琼脂块),随即转移到供试的平板培养基中央,每皿一块。于24℃下培养14天和17天,测定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县利用蘑菇房床栽草菇发展较快,为摸索稳产高产的栽培方法,我们采用各种材料作为“复土”试验,结果以复棉籽壳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一般可增产30—50%。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菇房准备:利用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菇房、床架及二次发酵的设备,经清洗消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7,(6)
采用相同环境的出菇方式,对四个双孢蘑菇品种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 :双孢蘑菇品种192、2000分别比对照品种2796增产14.4%和10.8%,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82年,我所采用厦门大学化工厂生产的三十烷醇[CH_3(CH_2)_(28)CH_2OH],进行了不同浓度三十烷醇喷施蘑菇的试验。结果表明,0.5ppm浓度的三十烷醇为最佳浓度,比对照(清水)增产。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三十烷醇设0.1、0.2、0.5、0.8、1.0ppm、清水对照等6种处理。以本地接种的彭浦菌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床架排列,三次重复。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2015,(4)
对比试验表明:双孢蘑菇W2000转潮快,W192比对照增产11.43%。W2000比较对照增产9.8%,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市蘑菇生产是80年代才开始的,是生搬外地的经验。通过近几年的栽培实践,我们对蘑菇栽培技术进行六大改进。改进后的技术经试验示范,逐年扩大,到1991年全市栽培面积达700m~2,平均单产18.5kg/m~2,比1985年前的13.5kg,增产5kg,劳力和成本分别比原来节约支出67%和35.3%,增产效益将近30%。现将“六大”改进简述如下。(一)改匍匐型菌株为气生型菌株 1985年后蘑菇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为了提高蘑菇罐头的出口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