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甲宝  李峰卿  吴建国  夏晨  陈传松  曾平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56-17157,17160
我国杉木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但造林质量的总体水平比较差,从良种、轻型基质容器苗、营造混交林和初植密度等方面探析了提高杉木人工林造林质量的措施,从而保持杉木人工林持续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2.
福建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图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密度管理是通过控制造林时初植株行距以及后继的疏伐管理,对林分密度的控制,进而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福建杉木人工林密度量化调控,基于Reineke自然稀疏方程,构建福建杉木密度控制图。结果表明:1)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最优生长密度上下限以及杉木林分郁闭线;2)构建了杉木优势高模型、杉木材积模型、立地指数模型作为密度控制图的辅助方程;3)基于密度控制图,模拟了3种常见密度下,对杉木林分进行的3种不同经营措施(不进行任何经营措施,合理抚育间伐,对照性抚育间伐),获得不同经营措施下林分总收获量、林分总枯损量、林分年平均收获量等林分参数以及对相应的林分年龄,为合理安排经营密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各径级根系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林分密度(1800、3000和4500株·hm-2)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养分积累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杉木人工林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大呈上升趋势;同一林...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杉木种群密度与生长之间的数学模型 ,以探讨杉木人工林种群密度与生长的客观规律 ,从而为林业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118块杉木人工样地的林分生长和环境因素资料,用环境因子中10个定性和4个定量因子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杉木要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预防模型。经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表明模型达到极显水平,可应用于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预报,并对各环境因子的偏相关系数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坡位和林分平均胸径是影响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的重要因子(a=0.01),而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及干缩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特性,将其应用于建立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并用免疫进化算法优化求解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免疫进化算法的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建模方法科学合理,林分蓄积量和平均胸径预测误差小,一定程度上优于以往传统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分密度控制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闽北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新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探讨了密度效应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本文提出能应用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密度效应模型V=α·Nβ_1·Hβ_2,式中α、β_1、β_2为参数,V为单株材积,N为林分每0.06hm~2面积上的株数,H为林分优势木高度。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资料进行研究,其结果是满意。文中还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它们可为森林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经营因素对2代3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 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3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对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  相似文献   

12.
坡相对杉木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坡相四个因子在两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17年生杉木人工林和2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的最重要坡相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和小于45°的坡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闽北地区杉木丰产林110块样地的经营密度,应用半峰宽公式计算其合理经营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4~0.88,最大密度线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2~0.89;两种模型的经营密度经u检验表明没有显著差异;符号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合理经营密度都适用于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计算机辅助经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探讨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辅助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果达到收获最大、效益最佳.本辅助经营系统是在福建杉木人工林特殊的整地方式和抚育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立地指数、竞争、不同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及间伐次数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而建立的,该系统能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进行动态预测,并反馈在合理最优密度下的间伐时间和间伐强度,通过及时抚育间伐控制立木株数来保证林木始终处于最优生长空间;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从而辅助指导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活动.用80块模外样地调查资料对生长模型进行了F检验和U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建立了影响杉木自疏的海拔、坡位及林分平均胸径与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对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存在极显著影响 ,坡位与林分平均胸径的交互作用对自疏存在显著影响 .运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 ,在检验模型适应性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分析了杉木人工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随坡位及林分平均胸径变化的内在规律 ,为杉木人工林密度定量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的  相似文献   

17.
前茬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4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 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杉木人工林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与造林密度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1 800、3 000、4 500株·hm~(-2))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乔木层地上部分、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氮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氮储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而林下植被层和根系氮储量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乔木层地上部分是杉木人工林氮储量的主体,造林密度为1 800和3 0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氮储量表现为:乔木层地上部分>根系>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4 500株·hm~(-2)林分则表现为:乔木层地上部分>根系>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氮储量在乔木层各器官以及各径级根系中的分配相对分散,没有明显的主体。造林密度对乔木层宿存叶和宿存枝氮储量分配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乔木层其他器官和各径级根系氮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一定造林密度范围内,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和枯枝落叶层氮储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而林下植被层和根系氮储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西六万林场不同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及柳杉与杉木混交对柳杉林分生长的影响,为广西科学种植柳杉、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50株/ha柳杉林作为对照林,2075、1800、2700株/ha柳杉林和柳杉与杉木混交林(1450株/ha)作为试验林,在各试验林分中分别设置3块标准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和分析各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密度对径级的分布影响明显,密度越大,径级株数高峰期来得越早;林木蓄积量大小依次为1450株ha>2075株/ha>1800株/ha>2700株/ha;在柳杉与杉木混交林中,柳杉的各林分因子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与相近密度纯林(1450株/ha)相比,单株材积提高了47.3%,总蓄积量提高了32.0%.[结论]提倡以大、中径材为主要培育目的种植柳杉人工林,应选择柳杉与杉木混交的模式,可提高林分收获量,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人工林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林(杉木林、厚朴林和毛竹林)中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密度和重要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碳密度最大,为0.153 kg/m3,厚朴林碳密度最小,为0.027 kg/m3,前者是后者的5.6倍;4种森林类型中灌木碳密度排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毛竹林>厚朴林;天然林中灌木高度、基径和生长状况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