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 vachelli Richardson)均为我国特有的暖水性鱼类,但急性温度变化是鱼类在商品运输、养殖生产甚至自然生活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胁迫。监测鱼类在急性温度胁迫后的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变化有助于评价急性温度变化对鱼类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金属是一类非降解且富集性较强的常见水体污染物,被鱼类摄取后可在脑组织、肾脏和肝脏等器官中富集,并对鱼类产生分子、生理生化等毒性作用,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甚至引起死亡。文章从重金属进入鱼体内的途径、重金属在鱼体内的富集情况、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胁迫对鱼类的影响,并提出今后应加强重金属胁迫对鱼类毒害作用机制的系统深入研究,探讨不同重金属对鱼类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确定重金属暴露浓度与响应指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重金属胁迫下鱼类氧化胁迫发生的信号调控机制,同时加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研究,将重金属对鱼类毒性的研究与水质监测及在线预警相结合,进行预警鱼类的筛选与驯化及鱼类生物学灵敏性信号指标选择等,为渔业环境监测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拥挤胁迫对鱼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78-1080,1082
拥挤胁迫是高密度饲养环境对动物所处生存状态产生的压力。鱼类对该胁迫的应激反应可分为3个阶段:鱼体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生理、生化、免疫反应的变化以及鱼类行为的变化、生长率减慢、抗病力降低等。依据这3个阶段概述了拥挤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补偿生长是动物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性行为,也是评价其种群进化及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标准.文章通过对非营养胁迫后鱼类补偿生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当前的鱼类补偿生长研究仅局限于某一生态因子,缺少多生态因子协同作用或环境胁迫与营养胁迫协同作用方面的研究,且有关鱼类生物能量学机制尚不明确;过于注重对鱼类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而忽视对水环境的生态保护效应.因此,今后应加强开展多因素协同作用诱导的补偿生长研究,从生物能量学角度出发,深入了解鱼类补偿生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同时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的特点,研究水体环境因子调控在鱼类补偿生长过程中引起的相关效应及机制,进一步强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优势,从而推进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产养殖中,环境胁迫已经成为影响鱼类免疫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环境胁迫对鱼类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并简述了其机制及研究此项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RPL11/MDM2/P53信号通路在鱼类低温胁迫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利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定量技术,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马鱼Danio rerio两种抗寒能力不同的鱼类鳃RPL11/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低温胁迫下,...  相似文献   

7.
低温是鱼类常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有关云纹石斑鱼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设置了9、13、17℃3个温度梯度,研究短期低温胁迫(7 d)对云纹石斑鱼幼鱼肝脏和血清中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呈上升趋势;不同温度组,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不同,胁迫过程中9和13℃组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7℃组无显著变化。9℃组血清中SOD和TAOC在7 d胁迫前后显著上升,而其MDA含量在胁迫前后显著下降,其余抗氧化指标变化不显著。就血清免疫指标而言,各温度组血清中溶菌酶(LZM)活力和免疫球蛋白M(Ig M)含量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Ig M含量变化并不显著。综上,低温胁迫对云纹石斑鱼幼鱼抗氧化和免疫性能影响显著,低温胁迫导致该鱼体内的MDA含量升高,因而肝脏合成更多的抗氧化物质来进行抗氧化防御。  相似文献   

8.
植物耐热常规生理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在高温胁迫下植物体内与耐热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饥饿胁迫下鱼类的生理生化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瑞氏染色法研究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大鳞副泥鳅的成熟红细胞逐渐发生变化,先出现核膜溶解,然后出现细胞形变,接着出现核质扩散和细胞膜溶解,最后整个成熟红细胞膜完全溶解,核染色反应由紫黑色变为紫红色最后变为粉红色。大鳞副泥鳅的幼稚红细胞则明显增多。[结论]在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出现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膜溶解和核质扩散,因此红细胞核异常可以作为饥饿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欧洲垂枝桦是集用材、园林绿化和防护林造林于一身的优质树种,在北欧等地区广泛用于许多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国内对欧洲垂枝桦的开发利用较晚,在国内对其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质。欧洲垂枝桦虽具有良好的抗性,但由于其种子成熟度差且在幼苗期极易受到环境变化或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限制了该树种的大面积推广,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欧洲垂枝桦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对叶片表型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对欧洲垂枝桦幼苗抗旱相关性显著的激素种类,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对欧洲垂枝桦幼苗内渗透调节生理指标的影响,系统地评估欧洲垂枝桦幼苗对干旱胁迫做出的积极响应,为后续对欧洲垂枝桦抗旱品种筛选培育与规模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法,对欧洲垂枝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并进行复水试验,测定幼苗在胁迫与复水试验后渗透调节物质及激素含量,探究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欧洲垂枝桦幼苗的影响。在整个试验阶段,叶片表型变化随胁迫浓度的增加与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症状逐渐严重,表型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和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在相同时不同处理浓度下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同时...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辉  查学强  罗建平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568-3569,3571
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考察了土壤含水量9%、12%、15%、18%、21%及24%6个梯度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率,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指标H2O2、MDA及叶绿素含量,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SOD、CAT与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玉米萌发率及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玉米幼苗H2O2与MDA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干旱胁迫越严重趋势越明显;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各不相同,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初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呈下降趋势,POD与CAT活性在干旱胁迫初期变化不大,后期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干旱胁迫能加剧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且膜脂过氧化的程度随干旱胁迫的加大而加大,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活性在胁迫初期会上升以抵抗干旱胁迫,后期则下降,且不同的酶在抗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不同。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协调且保持一个稳定的平衡态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较多,已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调控、基因组印记、基因沉默、母体效应、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等。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提高,投喂过量等均会产生刺激鱼类生长的环境因素。已有文献报道,环境胁迫因素刺激可影响鱼类表观遗传修饰,但并未涉及遗传信息的变化,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解释为表型变化。本研究围绕环境胁迫因素对鱼类表观遗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阐释环境因素与基因互作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国胜  王军辉  鲍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84-5785,5787
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考察土壤含水量分别为9%、12%1、5%、18%2、1%及24%时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方面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小麦萌发率、苗高及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小麦幼苗H2O2与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水分胁迫越严重趋势越明显。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各不相同,SOD与POD活性在水分胁迫初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在水分胁迫初期变化不大,后期则呈下降趋势。说明水分胁迫能加剧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且膜脂过氧化的程度随水分胁迫的加大而加深;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活性在胁迫初期会上升以抵抗水分胁迫,后期则下降,且不同的酶在抗水分胁迫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数据不确定性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崇明岛附近水域历史研究资料和生态系统特征,初步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涵盖种类组成、耐受性、营养结构、繁殖共位群及健康状况和生物量5类属性的12个指标,并评估该水域2020年8月和11月鱼类生物完整性状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5类属性的指标中各抽取1个作为评价指标(鱼类种类数、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数量比例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别估算单一指标和5个指标共同变异系数为30%时,崇明岛附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变异水平对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崇明岛附近水域2020年8—11月间的鱼类生物完整性处于“差”等级。数据不确定分析结果显示,指标监测值存在30%变异时,崇明岛附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结论虽未发生改变,但是鱼类生物完整性得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随着指标监测值不确定性的增加,崇明岛附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波动程度逐渐增加。分析结果表明,指标监测值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与监测值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各赋分区段的具体位置有关。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鱼...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胁迫对海州常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0~0.8%不同梯度盐(NaCl)胁迫对1 a生海州常山播种苗生长特征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海州常山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SOD与POD酶活性、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盐分胁迫浓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新梢和功能叶片逐渐失绿甚至焦边枯黄,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细胞相对质膜透性逐渐增大,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SOD与POD酶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在低、中度(0.2%、0.4%)盐胁迫下,海州常山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等于或大于0.6%盐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显著,由此认为0.6%是海州常山盐胁迫的阀值.  相似文献   

16.
水体急性低氧一直是水产养殖中的棘手问题,而铁代谢在鱼类低氧应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铁离子对鱼类应激低氧胁迫的影响,本研究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肝脏细胞(ZFL)为研究对象,利用柠檬酸铁胺(FAC)对ZFL细胞进行外源补铁,同时用去铁胺(DFO)清除ZFL细胞的内源及外源铁,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ZFL细胞对低氧胁迫的应激反应。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ZFL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存活率,而与清除内源及外源铁相比,补充外源铁能够明显改善ZFL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存活率。同时,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补充外源铁显著提高了低氧胁迫下的ZFL细胞中铁蛋白的表达量。此外,通过qRT-PCR比较在该条件下与铁吸收(tfa)、铁储存(fthl27、fthl28、fthl31)和铁输出(fpn)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均显著提高。进一步对低氧胁迫下ZFL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补充外源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ZFL细胞中ROS的水平,由此证明在一定范围内胞内ROS水平的增加有利于ZFL细胞抵抗低氧胁迫。可为探究低氧导致的鱼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为低氧导致养殖鱼类产量低下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松丽  龙华  石春梅  蔡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42-16143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下辣椒(Capsicum annuum)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对试验材料进行自然干旱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湘研20号辣椒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供试辣椒小苗株高增长越缓慢,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辣椒水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为探明低温胁迫条件下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耐寒辣椒品种湘研1号,耐寒性一般品种早丰1号和不耐寒品种湘研5号为试材,对辣椒在低温胁迫前后离子渗漏电导百分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除使湘研5号SOD活性下降外,其他处理的电导百分率、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均表现上升,在低温处理前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拟南芥为供试材料,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指标3个层次研究了镉(Cd)的毒理效应,筛选Cd敏感生物标记物.分子指标的研究以18S rRNA为看家基因,错配修复基因MutS 2 homolog(atMSH2),atMSH3,atMSH7,细胞增殖核抗原1和2(atPCNA1和atPCNA2)为检测目的基因,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Cd胁迫对上述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1.0、3.0mg·L-1)Cd处理7 d后,根长随Cd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0.125mg·L-1Cd处理下,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在0.25、1.0和3.0mg·L-1Cd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地上部atMSH2,atPCNA1,atPCNA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字型关系,分别在0.125,0.25和0.125 mg·L-1cd时达到最大值.以上结果表明,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上述3个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趋势相符,且均对Cd污染胁迫较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d污染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水体中重金属对鱼类氧化胁迫的影响,介绍鱼类在受到重金属暴露后机体组织总抗氧化酶(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以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来反映其受到重金属毒性作用情况,以期通过监测鱼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变化来反应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也为鱼类养殖的水体条件监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