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蚕场属经济林 ,辽宁省偏远山区 1 0万余户农民用它饲养柞蚕。近 3年 ,每户养一季蚕 ,所得收入平均 60 0 0元左右 ,是这些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仅丹东地区有 81 3%的乡、镇饲养柞蚕 ,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 2 0 %左右 ,有 30 %左右的农户若不饲养柞蚕连适龄儿童也得辍学。但是 ,当前柞蚕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蚕场生态建设亟待解决。蚕场还兼烧柴场、放牧场和山菜、野果、中草药材及食用菌等采集场 ,有的地方还在蚕场里取土及采石。概括起来是“重索取 ,轻建设 ,少投入 ,难管理”。蚕场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生物、非生物在转换、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柞蚕场更新审批的政策依据,针对凤城市各乡镇在柞蚕场更新工作中存在的申报审批效果参差不齐问题,分析了由蚕场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思想上不够重视等原因引起,建议要采取加强对相关政策宣传落实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柞蚕人工放养在柞园中,常被害蚕蚂蚁捕食危害。害蚕蚂蚁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柞园资源高效利用。文中对辽宁省柞蚕主产区柞园中害蚕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数量、发生规律以及对柞蚕的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柞园害蚕蚂蚁对柞蚕放养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黑褐草蚁、血红林蚁是柞园害蚕优势种,蚁害每年可造成经济损失4 200万~8 300万元,调查结果将为防治害蚕蚂蚁提供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公章 《新农业》2006,(4):54-55
凤城市东汤镇柞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柞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了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这里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一、柞蚕场的管理 (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辽宁各地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相似文献   

7.
韩兆国 《新农业》2006,(12):34-35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自然状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9%。全市有40万农户,其中2万户从事柞蚕放养,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0%,占辽宁省的30%,是全国最大的柞蚕饲养市(县),年农民养蚕收入超亿元,蚕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7%。山区农民“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全市22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在养蚕农民和加工企业之间活跃着1000余名蚕茧经纪人。2003年以前,全市的柞蚕生产、流通、加工三个领域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尤其是养蚕农民,由于缺少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交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收入很不稳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广大蚕民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组建蚕业协会并通过协会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实惠。2003年12月,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农民高庆年牵头组建了凤城市蚕业协会。运行2年来,协会得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养蚕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带动了近2万养蚕农民共同致富。经纪人增加了收入,加工企业增加了效益,真正形成了蚕业协会带动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8.
柞蚕场内有些蚂蚁是柞蚕的常见害虫,它们种类多、分布广、为害期长。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和为害。辽宁省有蚂蚁为害的蚕场160万亩,约占全省养蚕面积的1/5,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蚕场利用。为害柞蚕的蚂蚁资料甚少,为了解决辽宁地区蚕业生产蚂蚁为害问题,我们进行了蚂蚁种类、主要种类生物学以及防治方面的系统研究。现将辽宁省为害柞蚕的蚂蚁主要种类及其分布、为害情况等进行整理,供有关方面参考。我们深入辽宁省各蚕区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共发现6种蚂蚁为害柞蚕。其中主要4种已定名。1.小黑油蚁〔Lasius niger(L.)〕:又名普通黑蚁形态特征:工蚁(图1)体长3.0~4.0毫米,全体黑褐色,具光泽。触角12节,黄褐色,端节粗而尖细。头长方形,额稍凸,复眼黑色,位于侧方,于中线之前。上额三角形,具7~8齿,红褐色。足长而粗,扁柱形,  相似文献   

9.
利用柞蚕场的柞树枝材栽培香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业是辽宁省的特色优势产业,由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省有柞蚕场800万亩,轮伐下来的柞树枝材是培育香菇、黑木耳、平菇、榆黄蘑等食用菌的良好基质,按4年轮伐一次,每年可产柞枝150万吨,生产食用菌菌棒75亿棒,同时节省木材近230万立方米,既为食用菌生产解决了基质问题,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山区生态。香菇一直是辽宁省食用菌栽培的最主要菇种,  相似文献   

10.
丛娟 《新农业》2004,(11):51
凤城市的柞蚕饲养业具有传统性、大宗性、广谱性和派生性。在开放搞活的形势下,又具有外向性。然而柞蚕饲养属于生物再生产,其中的主要生产要素——柞蚕场,由于多年使用和输出。特别是随着能源的紧缺.人们频繁的砍伐更新。使蚕场地力逐年下降,柞树树势逐渐衰退。蚕场及其柞树是发展蚕业的基础.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柞蚕业的兴衰。而且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增加投入.使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