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公顷分别施用纯氮0、75、150、225 kg,研究氮肥水平对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2号的产量、养分吸收量、不同部位分配比例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磷肥、钾肥和硼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75~225 kg·hm~(-2)可显著增加春油菜地上各部位产量,其中籽粒平均增产量为1 274 kg·hm~(-2),平均增产率为77%,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增加3 116 kg·hm~(-2),平均增产率为79%。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地上部氮素累积量(P0.05),平均增加69%;在施氮水平为150~225 kg·hm~(-2)时,施氮可以显著促进春油菜磷、钾素的累积,累积量平均增加69%和239%。青杂12号成熟期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分配均表现为:籽粒茎秆角壳,分配比例平均为74.7%、19.5%和5.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杂12号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从28.2 kg·kg~(-1)下降到15.3 kg·kg~(-1),增施氮肥后氮肥农学效率、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地力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8.2 kg·kg~(-1) N、32.8%、25.6 kg·kg~(-1) N和59.1%。根据产投比结果分析,本试验条件下青海省春油菜推荐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10号与新陆早12号在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600~900kg/hm2氮肥用量是较为适宜的施氮水平,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和获得高产。两品种相比,新陆早10号较新陆早12号对较高氮肥用量反应敏感。因此在较多氮肥用量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0号、中高氮肥用量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2号栽培种植较为适宜。叶面积指数升高,叶片平均倾斜角度减小,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对光能的截获率增加,可以得出不同品种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表现及理想群体冠层结构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旱地分期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地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施用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能改善其籽粒品质,孕穗期和扬花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小麦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它们分别从15.0%,28.21%和31.97mL;而产量最高是氮肥播种前作底肥和拔节期追施2次施用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及不同氮肥总量(540,420,300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不同追肥比例及追肥时期)对豫东潮土和豫南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及氮含量的周年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显著降低潮土和砂姜黑土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两类土壤2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以及田间持水量,且深耕处理下两类土壤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增加4.30%和2.63%;土壤全氮以及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总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条件下,追施氮肥前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底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追施氮肥后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考虑到经济效益,建议采用小麦季隔年深耕而玉米季免耕直播的耕作方式,在潮土区的B1C3(小麦季300 kg·hm~(-2)纯氮,按照底肥与拔节期追肥之比为1∶1施入,玉米季240 kg·hm~(-2)纯氮,按底肥与拔节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之比为2∶1∶1施入)施肥模式,和砂浆黑土地区的B2C1(小麦季240 kg·hm~(-2)全底施,玉米季180 kg·hm~(-2)纯氮,底肥与拔节期追肥之比3∶1施入)施肥模式为两地最优的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experiments of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uper hybrid rice (SHR) combinations to sheath blight (ShB)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nd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NF) dosage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ShB occurrence were conducted in Hangzhou during 2005-2006.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different SHR combinations to Sh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the same combination, the severity of ShB depends on the seeding and transplanting period. The disease index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itrogen dosage, but depended on resistance level of combination. The ShB severity of susceptible combination showed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F dosage. At the flowering stage, there were no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method on the occurrence of ShB, but the fertilization method showed significantly effect at dough stage. The occurrence of ShB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upply rate of nitrogen at different rice growing stage. When the total NF supply was 165 kg per hectare, the occurrence of ShB with high NF rate (80%) at early stage (as basal and tillering fertilizer) and low rate (20%) at late stage (as panicle fertilizer)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low NF rate (60%) in early and high NF rate (40%) as panicle fertilizer. The result was the reverse of conventional viewpoint about that high NF supply at rice late growing stage might lead to severe occurrence of ShB.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期播种和分期插秧试验研究晚育晚插节水栽培对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沈农602晚播的最适期是5月上旬,插秧期在6月中上旬,可以取得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而适期播种的秧苗,晚插最迟不应晚于6月10日;如想获得7 500 kg/hm2的产量,晚播不能迟于5月20日,插秧期在6月中上旬,而适期播种的秧苗,晚插的最后期限是在6月20日之前完成插秧,过晚不能完全成熟,结实率低,充实度差。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处理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黍9号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糜子蛋白质含量都显著大于对照,而淀粉含量都显著小于对照;产量以PN2(普通尿素150 kg·hm-2)最高,增产幅度为28.48%;产量与穗数和单株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2;糜子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本试验条件下,糜子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增加穗数和单株粒重来实现的。以普通肥料N150 kg·hm-2为最适施氮量。研究表明不是所有土壤类型都适合施用缓释尿素,研究区为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通气性好,施用普通尿素比缓释尿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的盆栽试验,在水稻幼穗分化至灌浆结实的不同时段,人为控制土壤水分以模拟干旱胁迫的发生,研究了中度干旱胁迫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中度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都有影响,最终籽粒产量均比正常供水时显著下降,穗分化15~30 d控水处理影响最大,其次是开花至花后15 d和花后15~30 d的控水处理,减产原因主要是结实率下降和千粒重降低。不同品种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超级稻品种较普通杂交稻品种来说相对要小,但也有受影响较大的超级稻品种,大穗型品种(国稻6号、两优培九、Ⅱ优7号)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要低于中穗型品种(天优998、Ⅱ优602、汕优63)。  相似文献   

9.
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两个水稻品种,于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后1~10天、抽穗后11~20天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0.030~-0.035 MPa 和-0.060~-0.065 MPa的控水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控水使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减少;穗分化期控水使穗长明显变短,穗节数和穗颈节枝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降低;抽穗后1~10天控水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变小.控水处理对每穗的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上的总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均大于对一次枝梗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两品种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减产幅度以穗分化期>分蘖期>抽穗后1~10天处理>其它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穗粒数>成粒率>每穴穗数>千粒重.增加各部位的枝梗数、二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和成粒率更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脲酶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河南温县和许昌为试验地点,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作以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脲酶抑制剂在拔节、开花期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较大,以加0.12%脲酶抑制剂效果较好.(2)加0.12%脲酶抑制剂处理高于其他处理产量,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与籽粒千粒重.(3)加脲酶抑制剂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氮因子生产力、氮肥农艺效率都高于习惯施氮,都以加0.12%脲酶抑制剂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在桃江县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防治两优0293大田生育期主要病虫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控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危害,对大部分病虫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技术,且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2.38%~68.59%、增产2.46%~118.00%;其中施用52.5%丙环唑•三环唑悬乳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高、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相关分析及其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美军  唐启义 《植物保护》2008,34(3):133-135
介绍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常用的Pearson相关分析,多序列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3种相关分析方法的原理、参数估计以及统计检验的方法。结合两个实际例子介绍了多序列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双季稻田常见病虫害的新型高效药剂,选用9种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9种药剂在中高浓度下对防治对象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其中10%溴氰虫酰胺OD 4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对早稻田二化螟防效最佳,药后28 d防效达93.22%;30%唑虫酰胺SC 67.5 g/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烟草抗病虫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既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又是双子叶模式植物,因此以烟草为对象展开研究一方面可以阐明异源基因的功能,另一方面有可能获得对病虫害抗性提高的有实用价值的转基因烟草株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在验证抗病虫害基因功能、提高烟草抗病虫害生物逆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虫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三种氮肥基追比(N1,基肥∶追肥=0∶10;N2,基肥∶追肥=2∶8;N3,基肥∶追肥=4∶6)对杂交棉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主茎功能叶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氮肥追施比例的减少,主茎功能叶生理特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进一步分析指标参数知,零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叶面积指数(LAI)、主茎功能叶SPAD值、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峰值出现日提前20 d,植株早衰;N3处理花铃后期SPAD值、NR活性与SP下降幅度大,分别下降了31.08%~32.04%、57.12%~74.55%和78.53%~80.79%,至吐絮期光合速率较最大值下降了66%左右,减少了光合产物向棉铃中转移量;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氮肥基追比均以2∶8处理条件下主茎功能叶各项参数最为协调,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5.04%~25.44%,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延长了叶片功能期,延缓了杂交棉中下部叶片衰老速度,增加单株成铃,提高铃重,皮棉产量达4 233.3 kg·hm-2以上。兆丰1号皮棉产量低于鲁棉研30号,除N1处理外N2,N3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