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垦淡灰钙土玉米锌肥后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1年新垦淡灰钙土上施用锌肥与不施锌肥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新垦淡灰钙土第 1年增施锌肥 30 mg/ hm2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 ,但随种植年限的延长 ,有效锌含量逐渐递减。玉米产量逐年递增 ,1999、2 0 0 0、2 0 0 1年较 1998年玉米产量分别增产 2 0 .3%、31.2 %、35 .2 % ,而较不施锌肥的分别增产 4 9.0 %、2 3.1%、2 .9%、0 .8%。说明增施锌肥对新垦淡灰钙土早期种植玉米产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在等量氮、磷、钾肥用量条件下,不同锌肥用量对当地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得出了当地最大锌肥施肥量和最佳锌肥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土壤养分观测、田间营养诊断和锌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石灰性土壤上引起土壤缺锌的原因、缺锌的面积、施用锌肥有效的土壤有效锌临界指标和施锌的增产效果;介绍了三年来推广施锌技术的做法及取得的效益。通过对本县4个土壤养分观测点化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为0.59mg/kg,接近或低于土壤有效锌临界指标;轻、中度缺锌土壤施锌后作物一般可增产5%-15%,重度缺锌土壤施锌后增产20%以上。锌肥的施用,在提倡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土壤深松耕、平衡施肥的基础上,一是按施肥配方生产含锌复合(混)肥提供给农民;二是针对不同作物、作物不同时期的需肥特点,推广基施、拌种、浸种、基叶喷施等简便灵活的施锌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运用PB70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研究了氮钾锌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锌配施可以协调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为玉米平衡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应远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4):292-294,301
在江汉平原灰潮土田和利用其耕层土壤进行田间和盆栽试验,对水稻,小麦和油菜施用锌肥,结果表明:(1)3种作物施用锌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中中稻和油菜的增产率比小麦的高,水稻的常规品种又比杂交品种的增产率高。(2)施用锌肥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在水旱轮作中,锌肥以施在水稻上的为好;如果中稻和油菜轮作,两者都应施用锌肥;如果是中稻和小麦轮作,则可以只在水稻上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7.
8.
宁夏盐环定灌区新垦淡灰钙土玉米施肥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不同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新垦淡灰钙土种植玉米时施用不同肥料,均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其产量水平,尤以氮,磷,锌肥配施效果最佳。同时施用肥料能改善淡灰钙土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表明,在灰钙土地上,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甜菜块根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和积累,从而获得较高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在三要素中,氮肥对甜菜块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随施氮量增加增产愈显著;块根产量与磷肥用量相关性不明显且不稳定;钾肥对块根增产不够明显,但能提高块根含糖量.甜菜生育期中对氮、磷的吸收,至叶丛期即渐达高峰,对钾的吸收至糖分积累期才渐达高峰,故栽培上氮磷肥宜早施,钾肥可适当晚施.  相似文献   

10.
锌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锌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施肥量的基础上,施入锌肥的不同处理的玉米在各个生育时期的表现有差异,这说明在目前的生产水平和条件下,榆树市先锋乡中微量元素相当缺乏,硫酸锌的最佳施入量为1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坑栽玉米试验研究了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土壤施Zn1 ̄2mg/kg时,不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对锌营养的需求;施Zn3 ̄5mg/kg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植物锌营养水平,使玉米八叶期株高和干重依次增加18.5% ̄18.8%和57.3% ̄58.1%,收获期籽粒及其粗蛋白质产量分别增加28.4% ̄32.1%和67.5% ̄69.1%;施Zn10 ̄20mg/kg时,玉米出现类似镁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土施和叶面喷施锌肥条件下玉米吸收、积累锌的规律,旨在为科学调控玉米锌营养状况、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年在吉林风沙土地区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土施锌肥(0kg/hm2(S0)、3.4kg/hm2(S3.4)、6.8kg/hm2(S6.8)、10.2kg/hm2(S10.2))和叶面喷施锌肥(0kg/hm2(F0),2.25kg/hm2(F))共计7个处理(S0F0(对照)、S3.4F0、S6.8F0、S10.2F0、S0F、S3.4F、S6.8F)对玉米各生育期植株锌含量、籽粒锌含量、籽粒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锌肥利用率、Zn吸收总量和Zn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玉米植株中Zn的含量随着土施锌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苗期较S0F0处理增加了2.7~8.5倍,其他生育期增加幅度有所降低;与S0F0处理相比,S3.4F0、S6.8F0、S10.2F0可以使玉米增产9.7%~37.7%,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6.2%~20.4%,玉米Zn吸收总量增加21.5%~81.9%。土施+叶面喷施锌肥处理比单独土施锌肥增产5.5%~17.0%,生物量增加18.5%~30.8%。【结论】土施+叶面喷施锌肥可以明显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Ca—K型斜发沸石对盐化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型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赤城产Ca-K型斜发沸石对盐化土壤有效钾的影响,以及斜发沸石在盐化土壤的供钾能力和后效。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沸石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施入铵态氮肥能促进沸石中钾的释出;将沸石一次 施入盐化潮土中,在4a内土壤速效钾可增加5%~25%。显然,Ca-K型斜发沸石对土壤钾的供应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供锌水平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锌水平对玉米的幼苗生长发育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浓度在10^-8-10^-5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中锌浓度的提高,玉米苗的长势越来越好,生长的最适供锌浓度为10^-6-10^-5mol/L,生长的最差营养液锌浓度不是0,而是10^-8mol/L;茎叶的锌浓度,在供锌水平为0-10^-7mol/L时,随着供锌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供锌水平为10^-7-10^-5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翠珍  邵长泉  孙汉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69-6869,6889
在滨海盐化潮土上进行夏玉米施用硅肥田间点播试验,研究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玉米抗病性,改善植株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结构;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施硅肥112.5 kg增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硅肥75 kg次之,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6.64%、15.87%,每公顷纯增效益分别为916.81、127.1元。从产出投入结果看,经济最佳硅肥施用量为75~112.5 kg/hm2。  相似文献   

16.
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玉米拔节期喷施不同剂量玉丰保及在玉米11片展开叶时喷施不同化控剂,并调查施药后玉米地上部鲜重、叶面积指数、株高、节间长度、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11片展开叶时施用玉丰保,对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控制株高,增加茎秆粗壮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锌污染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三个土壤锌水平上的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在锌污染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使在土壤锌施入量达600mg·kg-1时,菌根真菌对玉米仍有近50%的侵染率,说明菌根真菌对重金属锌具有相当的抗性。锌污染土壤中菌根共生体的建立,明显地改善了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输,有助于植株在重金属污染逆境中的生长。更为重要的是,菌根植物在未增加体内锌浓度的前提下,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叶和根中的锌吸收量,表明菌根植物在重金属锌污染的土壤上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松嫩平原黑土和黑钙土锌肥的有效施用条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7.2、石灰含量>3.9%、砂粒含量>40%、代换量<15cmol/kg、有机质含量<20g/kg及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缺锌临界值0.8mg/kg的土壤条件下,施用锌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高磷情况下会降低土壤锌的有效性,易加重玉米缺锌。玉米品种试验表明:“吉单101”、“四单8”等玉米品种对缺锌最为敏感,施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苏南典型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典型区,研究农田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昆山市土壤全Cu含量平均为28.48 mg/kg,变异系数为34.23%;全Zn含量为114.79mg/kg,变异系数为89.55%。土壤有效态Cu含量为3.17~23.51 mg/kg,平均8.37 mg/kg,变异系数为56.31%。土壤Cu的活化率为31.02%,变异系数为34.79%。土壤有效态Zn含量为0.99~16.53 mg/kg,平均3.73 mg/kg,变异系数为87.15%。土壤Zn的活化率为3.56%,变异系数为78.09%。(2)土壤全Cu含量是影响有效态Cu含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0.01 mm黏粒含量也是影响有效态Cu含量的重要因素;全Zn是影响有效态Zn含量的相对重要的因素。<0.01 mm黏粒含量是影响Cu活化率的最主要因素;pH是影响Zn活化率的相对重要因素。(3)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在不同功能区和地貌区差异均不显著。土壤Cu的活化率在不同功能区和地貌区差异均不显著,化工区和中部平原区含量较高。土壤Zn的活化率在不同功能区表现为菜地区显著高于化工区和印染造纸区,在不同地貌区以北部洼区较高,南部湖荡区较低,差异不显著。(4)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和土壤Cu,Zn活化率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东北玉米集约化生产区秸秆资源利用和培肥土壤,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常规栽培(对照)、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和秸秆翻埋还田,采用常规方法探索半干旱地区玉米秸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栽培方式(对照)土壤容重最大,为1.38g·cm~(-3),其次为覆盖还田、翻埋还田和旋耕还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00%、8.06%和7.46%。0~2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旋耕还田高12.20%、7.35%和16.30%;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8.52%、17.64%和22.63%。20~4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0%、13.73%和15.82%;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8%、14.66%和17.82%。覆盖还田处理的行粒数最大,其它还田方式略低。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年平均产量最高为秸秆翻埋还田,较对照提高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