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味梅     
永福县罗锦镇永升山区有个叫喇叭坳的大山岭,漫山遍野生长着野生杨梅树。在梅林东南一角的高处,挺立着一棵长势十分奇特的梅树。这棵梅树自根部起高约30厘米上下处,分杈东南北三枝,形如三把遮天盖地的绿色巨伞。每年在杨梅成熟季节,这三枝梅树便各显千秋:东面一枝所结梅果是暗红色的,酸得令人掉牙,而且还带有点煤油味;南面一枝梅果粉白,味则如蜜糖般纯正甜美;而北面的梅果却是鲜红色的,味道酸中带甜,十足的杨梅风味,本是同根生,产果则三色三味,当地山民称其“三味梅”或“三色梅”。三味梅@阳新发  相似文献   

2.
梅王     
我省洱源县南大坪乡是产梅乡,海拔2,430米,是梅子的最佳适生地,每年可产鲜梅20万斤左右。其中有一棵60年生的梅树。生长在坡度为30度,坡向为西南的红壤坡地上,棵梅树最高年产鲜梅可达487.5公斤,以每公斤1.90元的收购价算,可收入926.25元,当地群众称它为“梅王”。今年,我们对全省梅子资源进行了调查,均未发现这么大的梅树。这棵“梅王”的品属为“苦梅”,树高为9米,根径45厘米,干高70厘米,(?)周1.9米;冠幅东西12米,南北11.7米,分枝8枝,分枝粗15~25厘米。枝条的结实性能很强,一般5—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果用梅产地、面积、历年产量、品种、加工利用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花期气温、土壤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对梅树产量的影响,对长兴县实生梅群体中的变异、生产情况和开发利用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栽梅适生区域为:年平均气温13℃~23℃,≥10℃的积温4500℃~8000℃的地区。根系在-8℃~-5℃时会发生冻害,枝条在绝对温度低于-20℃不能安全越冬,花期温度0℃~20℃较为适宜,低于℃的,越于0℃和高于20℃不利于梅树开花结实。适合梅树正常生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600~2200毫米地区,但花期阴雨和遇旱风都不利座果。梅树根系分布浅,抗旱性能弱,但对水分敏感,好气性强,耐劳性差,多雨积水,会发生大量落叶或根腐致死,特别是桃砧梅树。梅树是喜光性较强的果树,对光照的要求弱于桃,而强于苹果。喜微酸性土壤,以PH小于4.5或大于7.5时,梅…  相似文献   

5.
大理州元梅     
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小学院内的这株古梅树又称元梅,为大德九年所植,品种为单桃粉梅,树龄700余年,为全国现存的4株元梅之一。《永平县志稿》载:"庭前有元梅一株,猗曲苍劲,遍生藓苔,每当岁首,花枝盛开,花皆重瓣,实则对生"。林则徐、李根源、赵藩等名人对这株元梅均有记载和题字。  相似文献   

6.
赵玉敏 《云南林业》2005,26(6):21-21
在中国的花卉中,梅花以其不畏严寒,“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高贵品格,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人们对于梅的观赏价值知之较多,而对于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则知之甚少。为此,笔者把梅的食用、药用等用途介绍给读者,以期对梅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漫话酸梅     
正当桃花李花盛开之际,梅树已经绿叶丛丛,子满枝头了.梅,属于蔷薇科的落叶乔木,果实球形,味极酸.梅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相似文献   

8.
梅树是中国原生树种,非常珍贵。介绍了先人原始食用果梅,用果梅作为祭祖和调味品,发展到用梅树的自然分化进行选育、驯化、嫁接栽培等技术,培育出多品种的梅花,从而把赏梅、咏梅推向高潮,随即进入隋、唐、五代艺梅渐盛,宋、元艺梅兴盛,明、清艺梅昌盛的三个时代。先人还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资料如《梅谱》、《梅品》、《花境》等。  相似文献   

9.
梅子栽培容易,丰产性能强,经济效益高,对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要求不严。若水肥条件好,嫁接苗第二年即开花结果,一般2—3年开花结果,实生苗3—4年开花结果,7—8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延续至60—80年,结果寿命可达百年以上。经调查,我省梅产区的老梅树,有的已三四百年,但仍花果满树,结实百斤以上。梅树盛果期一般株产100—150斤,最高可达500公斤以上。梅树阳性喜光,喜温凉湿润气候和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微酸性红壤。据调查,  相似文献   

10.
梅花,神、姿、色、香俱上,傲霜斗雪,凌寒绽放,冠领群芳。古往今来,梅花不知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留下了几多赞梅咏梅的佳句!梅园无处不飞花无锡梅园是江南五大赏梅胜地之一,梅园植梅5000余株,名种荟萃,梅开时节,雪海红霞,蔚为奇观。如此意境,颇似“八万四千天仙洗脸,齐向此处倾胭脂”。邓尉十里香雪海邓尉山梅树成林,素有“十里香雪梅”之誉。邓尉山植梅品种繁多,梅花盛绽时,花香喷溢,香闻数里,登临赏梅最佳处“梅花亭”,举目四顾,但见山上山下,由远及近弥漫数十里,浪涌雪堆.一片梅海,美不胜收。房山梅花花似…  相似文献   

11.
提高梅花观赏品位 塑造南京景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是南京市市花 ,亦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大力开发和利用梅花资源 ,不断提高梅花的观赏品位 ,已成为梅花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认为应用梅花美化市容 ,塑造南京景观特点 ;要加强地栽梅树的综合管理 ,提高梅花的观赏品位 ;要发展梅盆景 ,盆栽生产 ,满足市场需求 ;要发展梅插花生产 ,用“市花”来装饰厅堂居室 ;要用早、中、晚不同品种合理配植延长梅花干花观赏期 ,使其更好地发挥市花的标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5种不同的野生酸梅繁殖苗,在立地条件、种植密度、管理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对8年生梅树果实与母树果实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选优嫁接和选优实生的梅果保持了选优母树果实的优良特性,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传统嫁接和传统实生梅果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丽江县金山乡米糯村民兵和志川发展经济林的事迹和成军正值寒冬腊月,笔者来到横亘在丽江东坝子西侧的蛇山,只见满山梅花正在怒放,红的、白的,一朵朵、一串串,纯洁高雅,引得成群的蜜蜂在梅树间飞舞。这幅万梅飘香的“画卷”出自一位普通民兵之手...  相似文献   

14.
梅为蔷薇科植物,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民间因梅花早春开放,且艳丽芬芳,喜作庭园、盆景观赏栽培,或房前屋后种植。梅的果实富含糖、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加工成各种保健食品,如盐梅,苏裹梅、燉梅、雕梅、话梅、糖水青梅,陈皮梅、青梅酒、梅酱、梅醋、梅粉、梅饼等。在医药上,药用价值也较高,盐梅有解热、祛风寒的功效;乌梅有治肺  相似文献   

15.
树王集锦     
杨梅树王浙江省温岭县长屿乡芒岙村的西山坡上,有一株大杨梅树,树龄200多年,树高12米,树干周长2.1采,有9支树权,呈伞形,这橡树至今仍苍翠挺拔,果实累累。1982年曾结果1100多斤。它结果多,成熟早,水分多,甜味浓,当地群众誉为“杨梅树王”。泡桐树王  相似文献   

16.
茶梅,又称小茶梅、早茶梅,是常绿灌木。茶梅树形矮小,呈小灌木状,高约1米,叶小形,终年常青,体态优美,风雅可掬。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花苞有红、粉红之别,还有奇异的杂色和镶边。花期可从10月至翌年4月,它傲霜迎雪,演绎出"已是悬崖百丈冰,惟有茶梅笑"的动人画面,给人们在寒冬中增添了无限温暖和活力。茶梅原产我国江南和日本南部的四国、九州及冲绳诸岛山区。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环境,夏季忌烈日暴晒。喜土质疏松、排水  相似文献   

17.
杨梅属常绿果树,而且盛果期年限长,果农认为一般可维持50~60a,如果土质好,培管科学,盛果期年限可更长些。若要延长扬梅树的盛果期年限,合理修剪是重要的一项枝术措施。 盛果期扬梅冬季修剪的主要经营任务是保持适宜的树形、增加树冠通风透光性、及时更新衰老的结果枝组,延长其盛果期年限。修剪时将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过密枝,重叠枝全部剪除,对于内膛无价值的枝要剪去,但对着生在内膛内空虚部位的枝则要短截,将其培育成结果枝,用于更新树冠。对骨干枝的下垂部分要作适当的回缩,以促其抽生新枝,通过人工培管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中赏梅     
南国有梅。除粤北梅关外,尚有梅在阳春市春湾山中间村。此说多年前已有所闻,只是未曾亲临一领“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的韵味。“诗写梅花雪,茶煎谷雨春”。先贤们对梅的描写,可谓汗牛充栋,而最令人神往的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云南古梅     
云南植梅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以前.云南各地就已栽培梅树。明《嘉靖大理府志》中,已有对梅林的记述,清檀革《滇海虞衡志》中,有唐梅、鲁梅的记载。唐宋时期,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大理、洱源一带,元代以后才逐渐移至昆明。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滇西城乡保存了较多的食用古梅。明代在大理、洱源一带已有相当规模的果梅园。洱源的蜜制品"雕梅"很早以前就名扬中外。而滇中地区园林中,则保存了较多的观赏古梅。特别是昆明地区极富特色的寺观园林中,梅花更是传统的观赏花之一。古梅种植在寺庙、道观,经历代僧尼、道人的抚育管理及香…  相似文献   

20.
梅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应用历史和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梅在古代首先是从梅果的应用开始由野生到栽培的。从考古发现中可判断梅有7200年以上的应用史。考古大多发现器皿中所藏的炭化梅核。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