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大鳞副泥鳅为底栖鱼类,在传统的苗种培育方法中多采用泥塘作为培育池,泥鳅苗种喜欢钻进泥土中,被搅动的泥巴容易将泥鳅鳃堵塞,控制不好容易导致大量死亡。同时,饵料种类、苗种培育塘水质管理、病害防控等环节也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试验中发现传统苗种培育方法成活率不足20%。本研究从泥鳅养殖的水体、饵料和环境出发,肥水培育泥鳅苗种,使用发酵料、浮游动物和配合饲料分阶段投喂,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  相似文献   

2.
鱼类的无公害养殖,环境是前提,鱼种是基础。苗种培育不仅是鱼类无公害养殖的重要环节,更是无公害商品鱼养殖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在鱼类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鱼类苗种培育的管理工作。苗种的培育主要分夏花培育管理、春片培育管理、2龄鱼种培育管理等三个阶段。夏花的培育比鱼  相似文献   

3.
<正>在鱼类苗种培育过程中,按照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常需要对苗种进行分选,确保苗种培育的同步性;此外,对于有互相残杀、蚕食习性的鱼类还可降低苗种因大小分化而相互残杀的概率。在苗种销售过程中,养殖户一般对苗种的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某些热带、亚热带鱼类,在不能自然越冬或无越冬条件的地区就要求放养大规格的越冬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草鱼鱼苗培育成活率,加快培育速度、为塘提供大量大规格的苗种是目前渔业生产中极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之一。提高草鱼苗种培育成疾率和成长度又是四大家鱼苗种培育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于1983年5~6月份对于提高草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和成长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固着类纤毛虫病是青虾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不仅青虾亲本、苗种体表有寄生,而且受精卵表面也往往有寄生。据观察,在自然界中白洋淀青虾受精卵发育后期,几乎所有卵表面都或多或少有纤毛虫滋生。青虾苗种培育的水源为河水、湖水或水库水,水体中有机质较多;而且培育过程中虾片、藻粉等人工代用饵料的使用,以及青虾苗种代谢废物的排放,使水体中有机质过多,为固着类纤毛虫的大量繁生创造了条件。因此,青虾工厂化苗种培育过程中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要从生产设备消毒、亲本消毒、水质管理和饵料投  相似文献   

6.
土池大水面培育花蛤苗种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花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我们在莆田北江垦区1500亩(单口池塘)的土池中开展花蛤苗种大水面培育,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利用虾、蟹育苗设施进行梭鱼苗种的繁育:孵化和前期苗种培育均在水泥池中进行,鱼苗的后期培育在室外土池进行。该技术能有效利用现有闲置育苗设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玛拉巴石斑鱼从亲鱼培育到幼鱼出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讨论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影响仔、稚、幼鱼成活率的三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鳜鱼养殖过程中,苗种培育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继2020年南方多阴雨及多地洪水肆虐后,鳜鱼养殖形势愈发艰难,因此,本文分享几点鳜鱼苗种养殖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借鉴。一、苗种质量控制苗种下塘成活率与优质亲鱼培育和孵化等环节息息相关,因此选择优质亲鱼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5.苗种培育溪流性鱼种类较多,苗种培育方法各异。其中斑鳜苗的开口饵料为其他初孵仔鱼,培育过程需要投喂活饵料鱼,适合在清水网箱或水泥池中进行。其他大多数种类的开口饵料为浮游动物轮虫或枝角类,因此适合在土塘中培育。土塘可以通过施肥大量培育浮游动物,天然饵料丰富,短期内不需投喂人工饲料就可满足鱼苗生长,培育的苗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的特点。一般选择面积1~5亩的土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分析高体重(high weight,HW)和低体重(low weight,LW)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皮肤、鳃和胃肠道菌群多样性,为斑点叉尾(鮰)微生态研究及筛选斑点叉尾(鮰)源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菌群丰富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鳃、皮肤、前肠、后肠和胃.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皮肤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eus)是水体、鳃和胃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肠道的优势菌群.HW斑点叉尾(鮰)鳃菌群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及前肠菌群的丰富度显著高于LW斑点叉尾(鮰)(P<0.05).皮肤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胃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前肠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和双歧杆菌属(Bfidobacterium及后肠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的拷贝数分别是101 97、107.69、106.19、103.83、106.13、103.92和104 26,均显著高于LW斑点叉尾(鮰)(P<0.05).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皮肤、鳃、胃肠道均形成独特的菌群结构,LW和HW斑点叉尾(鮰)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W斑点叉尾(鮰)菌群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5月龄家兔18只随机分成3组,设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川芎嗪组和黄芪组。分别在造模后5min、10min、15min、25min测定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最大下降速率;测定Ⅱ导联心电图(ECG)的T波、ST偏移、P-R间期、Q-T间期、心率等的变化。结果:CXz和MR组与PIt组比较,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抬高和ST段偏移均有极显著或显著抑制作用(P﹤0.01或P<0.05);25min后CXz组MR组均能抑制P-R、Q-T间期的延长、HR增加,但MR组在静脉注射后5~10min对P-R间期和Q-T间期有延长,HR有降低作用。CXz和MR组与PIt组比较对LVSPH和±dp/dtmax均有明显提高,对LVEDP均有降低作用,能够扩张冠状血管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结论川芎嗪和黄芪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黄芪组和川芎嗪组对心血管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4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均有不定根产生;除穗花狐尾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断枝均有新芽产生.投掷和扦插对金鱼藻断枝生物量、节数和新芽的产生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显著;对黑藻和伊乐藻断枝生物量、株高、节数、不定根和新芽的产生影响显著;对穗花狐尾藻断枝的生物量、株高影响显著,对节数影响不明显,而对不定根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退化水体的修复、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鱼类不同组织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实验以养殖黄颡鱼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黄颡鱼18个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脂肪、前肠、中后肠、眼睛、鳃、尾鳍、鱼鳔、骨骼、胃、皮肤、血液、全鱼)中7种矿物元素(Ca、Mg、Zn、Fe、Cu、Mn和Se)的含量与分布。结果显示,Ca在骨骼、鳃、尾鳍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尾鳍和骨骼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Mg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最高,在眼睛中含量最低;Zn在骨骼、肌肉、皮肤和眼睛中占比较高,在眼睛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Fe在骨骼、血液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血液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Cu在骨骼、肌肉和肝脏中占比较高,在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高,而在脂肪和眼睛中含量最低;Mn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较高,在眼睛和脂肪中含量较低;Se在肌肉、骨骼、皮肤和肝脏中占比较高,在脾脏、肝脏、肾脏和前肠中含量较高,在肌肉和脂肪中含量较低。研究表明,黄颡鱼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Ca、Mg、Zn、Fe、Cu、Mn、Se),而且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研究采用ICP...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大规格幼鱼(全长10.53±1.41 cm,体质量15.02±2.46 g)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以及5、15、25、30、35五种盐度对肠、幽门盲囊、胃和肝脏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下,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消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池塘跑道式循环水高密度应激对团头鲂肠道、肌肉及脑组织中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以体重为(2.33±0.13)g的团头鲂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在高低两种密度(低密度组,平均534尾/m~3;高密度组,平均1073尾/m~3)下饲养,养殖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低密度组相比, 30 d时,高密度组肌肉中Keap1、Bach1,脑中Bach1和肠道中Cu-ZnSO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NOX2、Nrf2、Keap1,脑中NOX2以及肌肉中NOX2、Nrf2、Cu-Zn SOD、CAT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 60 d时,与低密度组相比,高密度组肠道中NOX、Nrf2、Cu-Zn SOD、CAT,肌肉中NOX2、Cu-Zn SOD及脑中NOX2、Nrf2、Keap1、Bach1、Cu-Zn SOD、CA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Bach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90 d时,高密度组肠道中Nrf2,肌肉中NOX2、Nrf2、Bach1、Cu-Zn SOD、CAT及脑中Nrf2、Keap1、Cu-Zn SOD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Keap1、Bach1、Cu-ZnSOD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池塘工业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60 d可通过提高肌肉和脑中NOX2 mRNA表达量激活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并诱导Nrf2下游抗氧化酶(SOD、CAT)基因表达,以保护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而高密度养殖90 d会降低Cu-Zn SOD mRNA表达量,导致肠道氧化应激损伤,影响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与教育、用途与工艺、体制与环保和资金来源等角度,介绍了美国疏浚物有益利用及其管理现状。美国的疏浚和疏浚物管理,不仅在工程层面享有技术指导,还在体制层面遵循相应的规范和享受一定的便利,呈现全面、联系和综合的特色。在“工程顺应自然”倡议指导下,美国的疏浚工程旨在保障和提升通航能力的同时,依托疏浚物有益利用进行生态保护、改善或修复,进而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综合效益。可借鉴美国的相关技术、管理与指导理念,结合国内研究进展与相关经验,依托与水工程生态学等生态环保领域的积极合作,完善我国的疏浚与疏浚物管理体系与“工法自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鱼类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笙  王东方 《水产学报》2017,41(4):628-639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10影响体轴形成,miR-219影响头部和尾部细胞的凋亡;miR-122、miR-30、miR-145分别影响肝细胞成熟、肝胆管和肠道发育,miR-138和miR-143调控心脏发育,miR-126、miR-150、miR-451调控血小板、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miR-10和miR-126影响血管生成,miR-200、miR-183分别影响嗅觉、听觉系统的发育,多个microRNA参与视网膜、肌肉、鱼鳍、肝脏等器官的再生;miR-133a/b、miR-206抑制肌肉细胞分裂,miR-214、miR-499、miR-199、miR-3906调控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成;miR-430促进原始生殖细胞的生成;多个microRNA参与到禁食和再投喂调控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此外,microRNA通过对免疫因子的调控参与到先天免疫、低氧适应、体色调控、应激反应、肌间刺形成等生理过程中。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将有助于对鱼类microRNA研究领域现状的了解和把握,促进鱼类非编码RNA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现状及其变化与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根据2006年11月—2008年6月5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和物理环境调查资料,对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产卵场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航次采集到74 813粒鱼卵、16 826尾仔稚鱼,共有135个种类。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09种,隶属于15目67科99属,还有17个种类仅能鉴定到属、6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科和3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目。2006年—2007年秋季、冬季和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多;2008年春季的种类和数量较2007年春季明显偏少;2008年初夏种类的数量与2008年春季基本相近,但鱼卵的数量明显增多,仔稚鱼的数量基本相近。42种优势种类、重要种类和主要种类构成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主要成分。东海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冬季表层水温锋面强度最强,春季次之,初夏最弱;锋面的位置秋季离岸最近,冬季次之,春季和初夏离岸最远,冬季偏南,初夏季节北移。表层盐度锋面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域,与岸线大致平行,其强度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初夏季节最弱。秋、冬季节陆架深水海域的水温较沿岸海域高,鱼类生殖群体在陆架深水高温区产卵;春季和初夏季节沿岸海域明显升温,鱼类生殖群体由深水区向近岸海域进行生殖洄游,产卵场分布由陆架中部向近岸海域扩展,并在近岸海域形成了中心产卵场。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与温、盐锋面和种类的温、盐属性的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温度锋面暖水一侧,并有各自最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水温、盐度与种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导致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锋区的辐聚和卷夹作用以及种类的生物学属性是影响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以及密集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