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室内越冬幼鲍进行5种不同方式的剥离实验,以电剥离与温差刺激相结合的方式为最佳,单一使用温差刺激的剥离效果最差,酒精麻醉等其余3种幼鲍剥离方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波  李友乐 《齐鲁渔业》2000,17(1):31-32
在皱纹盘鲍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育成率低下,是困扰生产单位的一大难题。我们1995年和1996年在稚鲍培育中,采用安特消毒剂处理稚鲍和培养用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在长岛县第一育苗场进行,稚鲍剥离后在规格为 9 m×0. 9 m×. 5 m和 1.0 m×. 0 m×0.9 m的培育池中流水充气培养。所用海水经砂滤处理,海水盐度31.2~31.8,pH8.2~8.4。稚鲍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一般傍晚投喂,每天上午7:00~8:00清除残饵。1.2安特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杂色鲍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的相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色鲍的饵料系数为13.66,饵料转化率为0.0732,增重倍数为6.03。体重与体长生长速率(7~12月)关系式为W=0.3039L-6.1887。  相似文献   

4.
杂色鲍自然海区人工放养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杂色鲍标志放养和人工造礁试验的方法和结果.试验表明,杂色鲍的最适放养壳长为2.5—3.0厘米;2龄的杂色鲍,平均壳长为4.8厘米,这一龄段的鲍生长最快,3龄的杂色鲍平均壳长为6.3厘米,最大的个体可达7.0厘米;4龄以后,其生长明显减慢。据此,似可将3—4龄,壳长超过6.0厘米的杂色鲍定为上市规格。此外,本文还对杂色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生长、移动,以及人工造礁的方法和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勃 《水产学报》2003,27(2):119-123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稚鲍的酒精麻醉剥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稚鲍的剥离,是的人工育苗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关于稚鲍的剥离方法,国外曾有过一些报道,如日本,用氨基甲酸乙酯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等药物麻醉剥离已成为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剥离方法。对10毫米以上的稚鲍用温水剥离有时也作为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镜、电镜技术,比较了正常状态和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血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的杂色鲍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小细胞;杂色鲍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的血细胞在结构和形态上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推测,颗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类和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发挥主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8.
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2):64-67
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说明鲍的这段基因片段在遗传过程中比较保守。序列的A+T含量约为56.68%,G+C含量约为43.32%。8种鲍序列的主要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1-25bp、240-290bp和320~370bp3个区域。在序列的变异碱基巾,碱基的转换大大多于碱基的颠换,转换与颠换之比达到2.33:1,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2-0.128。用UPGMA法和NJ法绘制出8种鲍的系统发育树。结论认为,大鲍、皱纹盘鲍和盘鲍之间的遗传差异水平为亚种间的差异水平,台湾产的九孔鲍与大陆沿岸产的杂色鲍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鲍列为海产“八珍”之冠 ,它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海南地处热带 ,年海水温度 1 8~ 32℃ ,海水盐度为 32~ 35 ,适合人工养殖杂色鲍 (Haliotisdirversicolor )。根据常规杂色鲍工厂化养成的经济分析 ,于每m3水体投资成本为 0 .1 31万元 ,成鲍商品价格按 1 0 0~ 1 2 0元 /kg计算 ,每m3水体产出至少 0 .1 80万元 ,投入产出比 1∶1 .37,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海南省政府决定 ,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杂色鲍养殖业。1 杂色鲍生物学特性杂色鲍属软体动物门 ,喜栖息于海水盐度高且稳定 ,水透明度高 ,水流通 ,海藻丰富的岩礁海底 ;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上…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问题,进行稚鲍剥离规格、稚鲍剥离后直接投喂人工合成饵料与继续摄食底栖硅藻的对比试验,结果是:4mm稚鲍剥离死亡率比2mm稚鲍剥离死亡率低得多,稚鲍剥离后投喂人工合成饵料死亡率很高,摄食底栖硅藻,死亡率则很低。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南方杂色鲍工产化养殖受病害困扰,养殖海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共栖生物种群增加,病因较为复杂。工厂化养殖杂色鲍鱼采用2m以下海区砂层水,配合陆上过滤系统,或采用循环水生态系统工厂化养殖,能大幅度减少有害生物和污着生物,科学交替使用消毒丹和有益菌,能提高工厂化杂色鲍养殖成活率15~20%,减轻越冬时杂色鲍大量死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台湾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rpertexta)是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生长于台湾岛附近海域,于每年10月为繁殖盛期。80年代末从台湾引进到华南沿海地区,与本地的杂色鲍相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和品质优良的特点。开展台湾九孔鲍的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4.
利用坑道将海水温度调到鲍的最适生长水温14-21℃。结果:鲍能常年生长,养殖20个月,平均壳长6cm,体重26g,成活率93.4%。在总面积1000m^2坑道内,养成鲍10t,产值360万元,创利税238万元。  相似文献   

15.
鲍鱼(杂色鲍)作为深圳市农业经济的重要部分,由于近年发生的冬季病毒性疾病,正面临行业萎缩的严峻局面,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我们去年开始进行了皱纹盘鲍工厂化鲍苗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三个养殖车间,收获鲍苗200万粒,平均壳长2.5厘米,最大达3.5厘米,养殖成活率97.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海区选择深圳市大亚湾与大鹏湾交界,面向外海,海区洁净,无工业污染,附近无河流,水流畅通,盐度保持在31‰左右,水温年变化范围为13~31.5℃。2.鱼池…  相似文献   

16.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又称九孔、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由于其成品规格较小(5cm~7cm),达到商品规格所需的养殖时间较其他鲍种短,再加上其风味独特,深受中国、台湾、日本等东亚地区人民的喜欢. 中国大陆的杂色鲍养殖产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伴随着杂色鲍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特别是2005年之后,在各杂色鲍主养区普遍流行的"养成期暴发性死亡症"给杂色鲍养殖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大量研究已表明,养殖杂色鲍种质的退化是导致暴发性病害流行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风浪大的潮间带低潮区岩礁滩,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筒形沉箱,内置小型鲍礁,进行九孔鲍的养殖。每个沉箱放长2cm左右的幼鲍800 ̄1000个,随着生长将其稀疏至500个,喂以江篱、海带。经6 ̄8个的养殖壳长达5cm以上,成活率为70%左右,每个沉箱产商品鲍10 ̄12kg。  相似文献   

18.
经试验在水温25℃以下,采用提高培育海水比重,导致鲍幼体因环境突变引起不适而扭动最后脱落(剥离)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优点,同时能剥离鲍幼体的成活率,又对生长无影响认为是一种实用,可行和有效的剥离鲍幼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宾 《齐鲁渔业》2004,21(4):15-16
杂色鲍是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软体部非常发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八珍”之冠。其贝壳可做中药,称为“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现将杂色鲍人工繁殖及养成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东优1号"杂色鲍系利用杂色鲍日本群体为父本,杂色鲍台湾群体为母本,采用群体间杂交的方式获得的杂色鲍新品种。2011年在福建漳州古雷海区,笔者采用海区吊养的方式进行"东优1号"杂色鲍和台湾群体杂色鲍的养殖比较试验,并对杂色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