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哺乳仔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涉及云南省陆良县5个规模化猪场的152份发生仔猪腹泻病的病料,检测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PC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结果表明: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和PCV,5个猪场中,有2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1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PCV和PED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PC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和PEDV.综上所述,引起云南省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可确定为PCV和大肠杆菌,同时部分猪场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PEDV的混合感染,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猪场业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7):113-115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豫南地区发生仔猪腹泻的218个猪场进行病原体检测,以调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引起仔猪腹泻主要病原体是PEDV(为94.5%),其次为PCV2和PRV,分别为72.1%和33.9%,CSFV和TGEV仅为5.5%和6.0%;100~500头母猪规模场发生仔猪腹泻最为严重(126个),其次是500~1 000头母猪规模场(58个);混合感染非常普遍,二重混合感染最为严重,高达70.6%,其中100~500头母猪规模场感染率最高(76.2%),PEDV+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101个场),三重混合感染为21.1%,其中100头以下母猪规模场最高,为27.0%,PEDV+PCV2+PRV混合感染最为严重(40个)。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仔猪腹泻5种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安徽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对从安徽省37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的粪便或病死猪肠段共计186份,用RT-PCR和PCR技术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5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PEDV阳性病料数占59.1%,阳性猪场占75.7%;TGEV阳性病料数占5.4%,阳性猪场占8.1%;RV阳性病料数占2.7%,阳性猪场占2.7%;PRV阳性病料数占8.1%,阳性猪场占21.6%;PCV-2阳性病料数占25.8%,阳性猪场占54.1%.PEDV与TGEV混合感染占4.3%,PEDV与PCV-2混合感染占18.8%,PEDV与PRV混合感染占10.8%,PRV和PCV-2混合感染占4.8%;其他病因50例,占26.9%.结果表明,PEDV、PCV-2 、PRV的单纯或混合性感染是近年安徽省仔猪腹泻的最为重要的3种病毒性病因,说明在今后的仔猪腹泻病防控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对该3种疾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9,(6)
为了调查稻城县规模化藏香猪猪场仔猪腹泻的原因,采集了3个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共50份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50份样本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A群轮状病毒4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3个猪场的阳性率为64%、50%、60%。试验结果表明,PEDV是引起3个猪场腹泻的主要原因,为稻城县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经胎盘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新生仔猪肠炎的影响。6头怀孕母猪被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头。感染组3头怀孕母猪在分娩前3周鼻内接种6mLPCV2组织培养毒(病毒含量为1.2×105TCID50/mL,毒株为SNUVR000470);对照组3头怀孕母猪同时接种正常细胞培养上清液。PCV2感染母猪所产的30头仔猪被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头;对照组非感染母猪所产的30头仔猪被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15头。A和C组仔猪在3日龄口服2mLPEDV第3次传代病毒液(病毒含量为1×106.5TCID50/mL,毒株为SNUVR971496)。在感染后36、48和72h测量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平均比值,A组PCV2感染母猪所产的仔猪感染PEDV与C组PCV2阴性母猪所产的仔猪感染PEDV差异显著。在感染后24h,A组PEDV感染仔猪的空肠组织中比C组检测到更多的PEDV核酸。此后,在感染后36、48、60和70h,C组PCV2阴性母猪所产的PEDV感染仔猪的空肠组织中比A组检测到更多的PEDV核酸。由此推断,经胎盘感染PCV2显著影响PEDV所致疾病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9):96-97
采用RT-PCR方法对从连云港市64个规模猪场(发生腹泻病)采集的960份猪肛拭粪便样本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其中腹泻样品640份、非腹泻样品320份),所有样本PEDV感染阳性率为38.33%(386/960),其中腹泻样本达46.25%(296/640),非腹泻样本达22.5%(72/320),哺乳仔猪达41.23%(336/815),育肥猪达22.07%(32/145),猪场阳性率为78.125%(50/64)。结果表明PEDV在连云港地区规模猪场腹泻猪群中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发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在广西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PCV3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西482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7份病猪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分析PCV3阳性率在广西不同地区、年份、季节和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对145份PCV3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显示,PCV3除在百色、防城港未检出,在广西其他12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2017~2019年广西PCV3样品阳性率和PCV3猪场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季PCV3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育肥猪PCV3阳性率最高,为21.70%,其次是流产母猪、保育猪、流产胎儿,阳性率分别为20.00%、19.05%和11.02%,哺乳仔猪PCV3阳性率最低,为8.21%;PCV3单一感染率较高,为30.34%,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也较为常见,甚至出现四重感染。调查结果表明,PCV3感染在广西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感染呈增加趋势,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各生长阶段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以育肥猪最为严重,对母猪和保育猪危害也较大;PCV3单一阳性率较高,但仍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是与PRRSV和PCV2的混合阳性率较高,提示这3种病原在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母猪健康度对哺乳仔猪腹泻的影响,试验对4个发生哺乳仔猪腹泻猪场的母猪和仔猪血液样品、乳汁样品、仔猪肝脏组织样品及仔猪小肠内容物样品进行母猪健康指数、仔猪血液生化指标、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表明:哺乳仔猪腹泻与母猪健康指数、中毒指数、免疫指数、过敏指数、营养过剩或不足、母猪乳汁和仔猪肝脏中AFB_1的含量、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仔猪炎症及PEDV呈正相关。说明母猪中毒、免疫力低下和健康状况不良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冷和平  丘民希  曾俊霞 《养猪》2012,(4):99-102
案例猪场的临床表现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传播的机会不大;母源抗体对哺乳仔猪存在较坚强的免疫保护。由于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病比较急,如果空栏消毒不到位,仔猪在母源抗体对其产生有效免疫保护之前就已经接触到PEDV,生产上试图加强免疫或返饲母猪以期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的目的很难实现。因此,对PED的综合防制,关键要抓好3个环节:1)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为仔猪提供高效的母源抗体免疫保护。2)加强对哺乳仔猪周围环境的消毒和空气净化,避免仔猪在健全的母源抗体免疫保护体系建立之前接触PEDV。3)创造条件让初生仔猪尽早吮吸初乳,快速建立起母源抗体对仔猪的免疫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某猪场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对病死仔猪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检测出PCV20RF2特异性片段,并分离鉴定到埃希氏大肠杆菌,未发现TGEV与PEDV感染,表明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是PCV2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11.
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病毒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三者均为RNA病毒[1].笔者多次采取腹泻哺乳仔猪小肠病料送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健康监测中心做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这几年产房哺乳仔猪严重腹泻的病原主要是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其次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还有几次送检腹泻哺乳仔猪的同时挤该窝哺乳母猪奶水2 mL送检腹泻病原,发现多数所产哺乳猪发生腹泻的母猪奶水里面含有与腹泻乳猪一致的腹泻病原,说明导致乳猪腹泻的病原很可能是通过母猪奶水感染.本文对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目前母猪和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来自于15个猪场的85份母猪血清和29个猪场的55份仔猪可疑病料(脾脏、淋巴结、肾脏等),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PCR法进行PCV2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15个猪场中,1个猪场母猪抗体呈阴性,其他14个猪场母猪抗体均呈阳性,猪场PCV2阳性检出场为93.3%(14/15),85份母猪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75.3%(64/85)。29个猪场的仔猪,PCV2核酸检测阳性猪场为19个,猪场阳性率为65.5%(19/29),55份仔猪可疑病料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61.8%(34/55)。可见,母猪和仔猪感染PCV2相当普遍。对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及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进行比较发现,母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越高其仔猪群病毒核酸阳性率却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了解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广西仔猪腹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RT-PCR/PCR检测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广西14个地级市36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4份仔猪腹泻病料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率在不同年份、季节、地区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PEDV、PDCoV、PRRSV、PoRV、PCV2、CSFV、PRV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样品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9.74%、8.32%、7.77%、4.92%、3.72%、3.28%和2.08%,未检测出TGEV;PEDV已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高发,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在感染猪群中也持续存在,PDCoV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广西仔猪腹泻PEDV阳性率高,单一感染高达50.55%,仔猪腹泻混合感染情况也较多,其中以二重感染情况较为常见,同时也存在四重感染现象。结果表明,广西腹泻仔猪存在7种病毒性病原不同程度感染情况,其中以PEDV导致的仔猪病毒性腹泻尤为严重,新发PDCoV阳性率仅次于PEDV,需重视并加强对新发PDCoV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正>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病毒(PEDV)引起的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初生仔猪呕吐、腹泻、脱水。近几年来,国内PED呈高发趋势,特别是哺乳仔猪病死率高达100%,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贵阳市某猪场有母猪600余头,母猪于产前60 d、25 d先后对PEDV和TGEV进行了2次免疫,2015年1月初母猪首发腹泻,而后3~7日龄仔猪相继发病死亡,1月份死亡300余头哺乳仔猪;经过再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我国多数省份发生了哺乳仔猪以腹泻为主、伴有呕吐和脱水为临床特征的疫病,具有传染性。暴发该病的猪场,哺乳仔猪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该病的主要病原。PEDV  相似文献   

16.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自上世纪70年代后,PEDV在世界各地猪场都有感染。PEDV感染给我国养猪业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同时PED经常与其他腹泻类疾病相伴发作,所以临床确诊PED比较困难,通常需依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上海周边地区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组学特征,特别是冠状病毒流行情况,采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对6个猪场的90份疑似病毒感染导致腹泻粪样进行检测,并通过Geneious和MEGA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完整的α冠状病毒属中的PEDV ORF3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数据显示,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群落组成主要由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63.67%)、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12.68%)、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4.07%)、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2.51%)等组成。在唯一一个检测出PEDV阳性的猪场中,腹泻仔猪PEDV阳性率高达43.33%(13/30)。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在本研究获得的3个PEDV ORF3基因序列中,有1个属于G2基因型,与其他参考PEDV病毒株相似性较高(96.44%~99.70%);另外2个ORF3基因序列属于G1基因型,相似性相对较低(95.11%~99.41%)。与PEDV传统株CV777蛋白序列比较分析发现,除piglet91株产生F2S突变以外,三株PEDV存在一致性突变,分别如下:V21A、I70M、V79I、F80V、L85I、L92F,这一特性,有可能是PEDV传统株与流行株基因型的鉴别依据。上海周边地区腹泻仔猪肠道病毒组成丰富,在不同猪群中,不同病原感染的情况有所差异,除了PEDV外,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也是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PEDV的ORF3基因与传统分离株相比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新检测到的毒株突变位点与病毒毒力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腹泻仔猪肠道的病毒谱,并为仔猪病毒病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2)
正1猪流行性腹泻现状众所周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对哺乳仔猪的危害很大,10日龄以下哺乳仔猪感染后临床表现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1]),发病猪场处置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自2011年以来PEDV席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加拿大和美国等。自2014年以来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葡萄牙、丹麦、意大利等养猪发达国家均报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2014年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共325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现,发病猪场中,这5种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2.00%、28.57%、19.43%、53.71%和9.71%,而屠宰场的感染率分别为5.33%、2.67%、5.33%、59.33%和11.33%。对猪群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发现,PCV2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率最高。其中,发病猪场二重感染最高的为PRRSV+PCV2,达到11.43%,其次为PEDV+PCV2、CSFV+PCV2和PCV2+PRV,阳性率分别为5.71%、4.00%和4.00%;三重感染率最高的为PRRSV+PEDV+PCV2以及PRRSV+PCV2+PRV,阳性率均为2.29%。屠宰场二重感染最高的是PCV2+PRV,达到3.33%;三重感染最高的是CSFV+PCV2+PRV,阳性率为0.67%。结果表明,在发病猪场和屠宰场中,PCV2的感染率最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PR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对这2种病毒的监控对控制广西地区猪群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