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水稻插秧机是把规格化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机具。保证和提高机插质量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水稻插秧机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必须达到作业质量指标:漏插率不大于5%,伤秧率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不小于85%;移栽作业的秧苗密度合理适宜,秧苗翻倒少,漂秧少,秧苗稳、直;株 相似文献
3.
水稻编织布秧机插技术是在引进的日本盘秧机插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进创新而研究成功的。它具有适应性广,成本低,投资省,功效高,技术简单可靠,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的优点。近年来在我省长乐等地许多种粮专业大户中大面积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单位在引进该技术的过程中。初期往往出现大量漏苗现象,影响了该技术的使用效果。造成机插漏苗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农艺方面的,也有农机方面的。现根据我们近年来的实际经验将机插漏苗的最常见原因和解决办法分述如下:一、农艺方面1.秧苗规格不合要求:正确的秧片规格要求是,… 相似文献
4.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商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指标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钩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等:影响插秧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育秧与整地情况、插秧机的制造质量、调整与操作等。 相似文献
5.
机械插秧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主要参数如下 :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漂秧率等。提高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措施有 :育苗的农艺标准、整地标准、机械调整、操作要点等。一、育苗农艺标准(1)苗床土质量。筛过的苗床土不能混有茎杆等杂物。(2 )秧片 相似文献
6.
7.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9.
10.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标准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制造质量差、操作不当等. 相似文献
11.
正(1)作业前检查调整。机插作业前须对插秧机做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穴数应根据水稻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对粳稻品种平均每穴以3~4株苗、每亩基本苗以5~7万株、每亩穴数以1.8万穴为宜。(2)作业要求与检查。插秧作业时,应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3)插植部位保养。检查与调整横向纵向取苗量;检查 相似文献
12.
机械插秧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参数如下: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漂秧率等。提高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措施有:育苗的农艺标准、整地标准、机械调整、操作要点等。 相似文献
13.
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农机自动作业发展需求,实现插植作业和速度的自动控制,设计了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以井关PZ-6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研究了具有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接口和手动优先的手自一体插秧机速度与插植机构控制方案,设计了插秧机专家PID速度控制算法和PID插值机构控制算法以及插秧机自动作业联合控制策略。联合导航控制系统分别在水泥路面、泥底层平坦和不平坦的水田进行了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平均误差分别为3. 25%、5. 40%和8. 01%,速度平均误差不超过10%的概率分别为98. 6%、90. 1%和68. 0%;泥底层平坦水田联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联合控制与人工操作相当,效果良好。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满足插秧机在无人驾驶时自动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机动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衡量标准主要参数如下: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漂秧率等。提高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措施有:育苗的农艺标准、整地标准、机械调整、正确使用操作等。一、育苗农艺标准(一)苗床土质量。筛过的苗床土不能混有茎 相似文献
17.
18.
用插秧机来代替人工栽插水稻,是水稻种植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使用维护好插秧机,对推进水稻机插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非常重要。笔者就插秧机的使用和维护谈谈一些经验和体会。(1)作业时,插秧机尽量直行,转弯时不能插秧。通过水渠或较高田埂时,要注意秧门不被碰撞,应搭木板或抬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