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五味子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其有效成分为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在查阅、收集国内五味子木脂素提取方法相关文献基础上,综述近几年五味子木脂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五味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五味子产地、种类、功效的基础上,从性状和显微鉴别两方面,探讨五味子正品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从形状、颜色、气味、种皮表皮细胞等方面,对比五味子正品和伪品的主要特征,为人们正确识别五味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食用、药用、化工原料和观赏价值极高,本文介绍五味子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阐述其优良特性以及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五味子具有观赏特性和生态特性,适合用在屋顶阳台绿化、立体绿化、棚架绿化,表明五味子在园林应用中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五味子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五味子多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最优条件。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超声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500W,提取温度55℃。  相似文献   

5.
指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五味子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查阅近几年来五味子炮制有关的文献基础上,对炮制对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化五味子炮制及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热风干燥装置对五味子热风干燥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不同干燥条件的试验,获得五味子的干燥特性曲线。试验表明:在热风温度为60℃、热风风速为0.3m/s、铺料密度为15kg/m2时干燥效果较佳。通过对基于不同方程建立的3个干燥模型进行了比较,确立了基于Page方程的五味子热风干燥模型。该干燥模型可以为五味子热风干燥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五味子是生长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根据北五味子的习性,从繁殖、播种、施肥、搭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北五味子繁育管理技术,以期为广大种植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经济植物,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由于产量过剩和加工不足,导致五味子种植效益明显下滑。通过分析五味子的营养成分,介绍其综合利用情况,提出发展五昧子产业的建议,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的营养成分、综合利用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经济植物,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由于产量过剩和加工不足,导致五味子种植效益明显下滑。通过分析五味子的营养成分,介绍其综合利用情况,提出发展五昧子产业的建议,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收集国内五味子多糖提取文献方法基础上,综述超声提取法、酶解提取法、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法、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法、双水相体系提取法、闪式提取法等五味子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设计、制造一种五味子园除草机,并进行田间试验应用与效益分析。该除草机采用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利用最终传动齿轮,通过除草机的传动箱带动除草轮在地面上滑转来剖切土壤,达到除草和疏松土壤的目的;同时配置培土犁,一次可完成除草、深松、培土复式作业。应用试验表明,该除草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能够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全喂入联合收获机收获羊草种子过程中存在损失率大、含杂率高的问题,根据清选作业流程,结合羊草种子自身物理特性,搭建羊草种子风筛清选装置,并对清选部件、喂料装置、接料装置进行设计优化。进行风筛清选装置室内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清选性能随各因素变化的规律,利用响应面试验建立各因素与含杂率和损失率的关系,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振动筛转速275 r/min,风机转速985 r/min,喂入量0.087 kg/s,在此参数组合下试验的含杂率为27.3%,损失率为3.3%,风筛清选装置满足设计要求,可为研发羊草等禾本科牧草种子全喂入联合收获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黑塌菜的收获效率,减少人工劳动时间并降低劳动强度,设计一款小型电动履带式黑塌菜收获机。通过查阅蔬菜类收获机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理论计算与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法,根据黑塌菜生长特点和收获要求确定黑塌菜收获机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切割装置、输送装置、割茬高度调节装置、行走装置与收集装置。对关键部件进行理论计算,确定切割、输送、割茬高度调节等装置的关键参数。对整机机架结构进行线性静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过程中,机架最大变形量为0.929 mm,最大等效应力为117.8 MPa,满足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要求。以江苏省如皋市黑塌菜种植基地的黑塌菜作为试验对象,展开黑塌菜收获机收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塌菜收获机进行土下切割作业时,平均割茬高度为10.5 mm,收获效率为0.09 hm2/h,漏割率小于5%,耗电量约为28.77(kW·h)/hm2,电量均价按0.51元/(kW·h)计算可得成本为14.67元/hm2,试验结果满足黑塌菜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柑橘链格孢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30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试验,并将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连醇提物用于奥林达夏橙的活体防效和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30种中药醇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其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达到100%,与咪鲜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025g/mL;防效试验第10天时,黄连醇提液对3种真菌孢子混合液的防治效果仍高达90.87%,与咪鲜胺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保鲜试验进一步表明黄连醇提液能有效降低夏橙果实腐烂和霉变的发生,提高好果率,减少果实中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损失,与咪鲜胺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针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板结严重且横走根茎错节致使自繁促生能力下降等问题,研制了复合式羊草切根机。同时,介绍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复合式羊草切根机切根性能稳定、效率高、能耗低,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对退化羊草地机械化改良机具的研发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白菜直播作业时,因土壤含水率波动大导致播种机后托板起垄种床厢面不平整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小白菜生长的犁耕开沟、旋耕碎土和主动辊压式起垄与平整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结合小白菜种床合理构建技术及大田旱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小白菜复式播种机犁旋辊压驳岸型种床成型装置。根据土壤挤压和垄体曲面成型原理,分析了种床辊压成型的动力学原理,确定了起垄辊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田间起垄试验表明,整机作业速度为2.0~5.0km/h,作业后垄体的垄高合格率、垄顶宽合格率和垄间距合格率分别为90.00%、93.33%和96.67%;双垄垄顶处的土壤坚实度稳定性系数均不低于92.36%,双垄垄壁处的土壤坚实度稳定性系数均不低于92.53%;垄顶厢面地表粗糙度的最大差值为2.19mm。采用驳岸型种床装置垄播的小白菜单行苗数变异系数及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0%,满足小白菜直播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石仙桃为治疗头痛药品的主要材料来源,针对其种子萌发的研究可为制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现以成熟度为150 d优质石仙桃荚果为外植体,探讨添加不同浓度生长素、激素和附加物建立再生体系对石仙桃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仙桃种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 NAA 0.1 mg/L+KT 0.5 mg/L+蛋白胨1 g/L;原球茎诱导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KT 0.5 mg/L+NAA 0.5 mg/L+蛋白胨1 g/L;假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蛋白胨1.5 g/L+香蕉泥40.0 g/L+土豆泥40.0 g/L+花宝1号1.0 g/L。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为-20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在柴达木地区,当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控制在-20kPa以上时,滴灌施肥灌溉阶段土壤盐分会增加,但是土壤仍属于非盐渍土,低耐盐植物可以生长;冬灌盐分淋洗效果显著,冬灌后土壤盐分基本可以维持平衡;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枸杞的株高、茎粗、冠幅增长率及干鲜果产量先增加再降低,当施肥比例为70%时达到最大;滴灌高频施肥灌溉有利于提高枸杞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并且当施肥比例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70%左右时,枸杞产量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高、肥料偏生产力高。  相似文献   

19.
打浆机是五味子提取原汁的主要设备。应用三维CAD软件Solid Works的自顶而下的方法结合零件设计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并在现场试用20天效果良好。设计过程包括主体结构组成、主要参数的确定和计算、装配图设计及干涉分析和间隙分析、打浆主轴的三维CAE应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