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有机废水养殖螺旋藻的可行性、可以养殖螺旋藻的有机废水种类及有机废水养殖螺旋藻的试验研究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了各种有机废水养殖螺旋藻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并对有机废水养殖螺旋藻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酸奶是以螺旋藻为原料,采用最佳配方将螺旋藻与酸奶有机结合起来,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高生物活性新型营养保健酸奶。研究螺旋藻酸奶的生产工艺、配方以及产品感官性状、酸度等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螺旋藻添加量4.0%、蔗糖添加量7.0%、发酵剂接种量3.0%、发酵时间4.0h,选用0.3%的黄原胶作为稳...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属于蓝藻类,呈螺旋状,为了探究不同品系螺旋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度,本试验选择了6个品系螺旋藻,分别控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一、材料和方法1-螺旋藻种分别选择ND、HB、GD、WSH、NN和NDL6个品系进行培养。2-培养液选用Z氏培养液,培养容器为5L玻璃缸。3-藻种培养初始溶度为0-4(OD值)。4-培养温度为20℃、25℃、30℃和35℃。5-培养时间为5天。将配制好的Z氏培养液倒入玻璃缸内,接种螺旋藻种,使培养藻种初始溶度为0-4(OD值),温度分别控制在20℃、25℃、30℃…  相似文献   

4.
选取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两种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沼液中的生长特性、对沼液中污染物净化效果以及优势藻种品质安全情况,以获得可有效净化养猪场沼液污染物并能积累生物量的微藻。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比钝顶螺旋藻更耐污,两种微藻在低浓度沼液(10%和20%)中生长较好,培养10天后蛋白核小球藻OD680最高D0处理为2.12,螺旋藻OD560最高L0处理1.73。利用20%浓度沼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经10 d培养结束后,蛋白核小球藻最大生物质产量能达到1.31 g·L-1,而钝顶螺旋藻的最大生物质产量为1.09 g·L-1。蛋白核小球藻对沼液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82%、75.04%、86.05%、57.87%、93.50%和77.92%,高于钝顶螺旋藻。经沼液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干重的61.87%,且Hg、Cd、Pb、As和Cr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因此,蛋白核小球藻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液...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作为一种全天然、高蛋白、营养丰富的功能性食品日益风靡世界。螺旋藻中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如β—胡萝卜素、叶绿素、α—γ—亚麻酸、多糖藻蓝蛋白、维生素、糖酯、微量元素等,都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螺旋藻片的制作工艺复杂,干燥、灌装以及旋盖的技术要求较为严格。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本文采用盐析和双水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盐析法:饱和度35%~75%的硫酸铵沉淀藻蓝蛋白,饱和度10%~30%的硫酸铵去除螺旋藻杂蛋白;双水相萃取法:由8%PEG4000、16%柠檬酸钠和4%氯化钾组成的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盐析后的藻蓝蛋白。结果表明:经6步不同饱和度硫酸铵盐析后的藻蓝蛋白纯度(A620/A280)为3.1,再经双水相系统分离纯化可使藻蓝蛋白纯度达到4.0。采用盐析结合双水相萃取法提取纯化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可大幅提高藻蓝蛋白的纯度,为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是一种蓝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富含各种虾类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磷、钙、色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为了检验螺旋藻在青虾养殖中的作用,镇江市水产研究所开展了养殖试验。一、材料虾苗来源:购自丹阳市,规格15cm左右。试验池:选取5个水泥池,每个池子160m2,池深05m,水深04m,水源为曝气后的自来水。清理试验池:试验池经常冲洗,消毒,曝晒后,加水04m,投放冲洗干净的水花生和苤菜,投放面积为试验池面积的2/5,水草适应试验池环境后,投入虾苗。二、方法5口试验池,分别编号为Ⅰ~Ⅴ号池,其中Ⅰ~Ⅳ为试验池,分别投喂不同螺旋藻含量的颗粒…  相似文献   

8.
仕罡  李杭 《南方农机》2002,(5):28-28
螺旋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及维生素B12、β-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钾、铁、碘、硒等矿物质。由于其细胞壁结构的特殊性,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消化率达86%,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配料螺旋藻1.25千克、水50千克、乳化剂0.5千克、蔗糖100千克、β-胡萝卜素0.3千克、柠檬酸0.5千克、维生素C0.3千克、乳酸0.2千克、香精1.0千克、葡萄糖酸锌0.2千克。2.工艺流程螺旋藻→称重→加水配液→酶解→护色→离心分离→调配→均质→预热→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成品3.操作要点(1)配液。称取螺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螺旋藻在厌氧条件下的发酵状况,在PH6和PH8分别有单位样品最大总产气量(70.86ml.g^-1)和甲烷量(11.62mg.g^-1),3价铁对产甲烷有明显影响,一部分碳向成烃方向转化成烃中间产物氯仿沥青“A”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赣江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赣江中下游10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水平较高,常规污染指标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污染最重的在赣州;重金属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减小。赣江中下游浮游藻类共计38属102种,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鉴定出43种、18种和29种。优势种主要有团藻、栅藻、针杆藻、舟形藻、颤藻、螺旋藻等,均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eaver生物多样性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赣江中下游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至较严重污染状态,污染最重的是赣州,最轻是的新干。  相似文献   

11.
农业模型、农业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等技术贯穿于智慧农业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全过程,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明晰农业模型的内涵和作用,促进农业模型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模型的内涵,阐述了农业模型和智慧农业要素与过程的关系,明确了农业模型的作用并附以应用案例,比较了农业模型的国内外重要发展动态与趋势。国内外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重要进展比较表明,农业模型研究应用需要考虑农业生物要素的4个水平、农业环境要素的6个尺度、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要素的6个层次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农业模型环境要素空间多尺度研究应用有较大发展潜力;农业模型与分子遗传学、感知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农业模型研究应用的公私有组织协作,粮食安全挑战将成为农业模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且需更注重将各种农业系统模拟、数据库、和谐性与开放数据及决策支持系统相连接。中国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模型系列,也融入农业模型的互比较与改进、智慧农业等世界潮流,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农业模型是农业系统要素内及要素间关系的定量化表达,是农业科学定量与综合的重要方法,具有认识论价值,它与感知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智慧农业数据获取与处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信息农业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果实采摘是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最耗时费力的环节。为了实现果实的良好抓取,本研究设计了一款结构精简、具有自适应性的柔性机械手。该机械手由柔性手指、气动元件、手腕和底座组成,基于3D打印制作,装配简单。其中,气动元件和柔性手指由柔性材料TPU和PLA打印而成,手腕为具有柔性的一体件打印而成;利用气动元件的伸缩功能实现对手腕的驱动,带动柔性手指自适应变形抓取果实。结合常曲率变形和D-H坐标法建立了单手腕的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柔性机械手功能性验证试验和安全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柔性机械手具有适应果实的形状进行自适应抓取的功能,对表皮较为脆弱的果实没有损伤;气动元件满足使用要求,可以完成对手腕的动作驱动。研究结果将为机械手柔性抓取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参数试验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耀明  周伟  徐立章  孙韬  唐忠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5):62-67,92
为解决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收获秆青叶茂难脱高产水稻时脱粒分离损失大且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设计了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在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上,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顶盖导向板个数和滚筒轴间距进行了优选,得到优选结构参数为: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凹板筛栅条轴向间距分别为10 mm、16 mm和16 mm,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顶盖导向板的个数都为4个,第Ⅰ切流和第Ⅱ横轴流以及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轴间距分别为645 mm和667.5 mm;在得到的优选结构参数下,以喂入量、脱粒间隙和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极差分析得出试验范围内切双横流水稻脱粒分离装置的优选工作参数为:喂入量为5 kg/s,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间隙分别为40 mm、35 mm和40 mm,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滚筒转速分别为550 r/min、600 r/min和750 r/min。在此参数下,得到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指标为:未脱净率0.05%,夹带损失率0.36%,脱粒总损失率0.41%,第Ⅰ切流、第Ⅱ横轴流和第Ⅲ横轴流脱粒滚筒功耗分别为3.33 k W、21.26 k W和12.58 k W,脱粒滚筒总功耗37.17 k W,脱出物杂余质量分数14.37%。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设施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作业生产成为了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环节。虽然我国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以及产值不断扩大,但与欧美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提高设施我国设施产业机械化水平,研制可靠的机械作业装备,综述分析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现代化设施蔬菜作业机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总结归纳我国设施蔬菜作业机械的类型以及优缺点,指出我国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机具适应性差、农业机器人应用相对落后等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要加强研发智能化、信息化设施农业装备,推进新材料及农业机器人新技术的应用等提升设施蔬菜机械化水平的对策,为我国设施蔬菜机械化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农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型、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建设农业机械化全国农机科技新高地。采用走访调研、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农业机械分为生态、粮经、蔬菜、林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七大产业类,论述各产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研究各自的发展特点,总体处于减速稳定、减量提质发展阶段。目前存在区域、产业间不均衡,装备结构性过剩,利用率低,先进智能农机装备发展不足等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智能化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发展方向,提供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集成技术方案,提高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物滞留池结构配置、参数选取对鲁中地区雨水蓄滞、净化效果,选取植物种类、土壤配置、过滤层、过滤层粒径4种代表性因素,对选定因素设置3个水平,通过室外正交试验设定9组试验方案,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蓄滞及净化效应对应的试验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利用TOPSIS多目标分析决策方法得到综合指标,确定显著因素,为结构配置提供方案.雨水蓄滞方面,平均雨水存蓄率达56.08%,平均产流起始时间及平均峰现时间分别为103.94,146.50 min,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水体净化效应方面,对悬浮物(SS)、总磷削减整体效果明显,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62.89%和70.86%;对COD削减效果较明显,平均削减率为48.03%,对总氮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弱,平均削减率为42.56%.构建生物滞留池分类方式,对于选定的弱蓄滞、强过滤型生物滞留池,影响因素中过滤层选择影响最显著,过滤层粒径影响次之,植物种类、土壤配置影响不显著,最佳的结构配置中植物种类为狼尾草;土壤配置为40%栽培土,30%草炭土,30%砂质土;填料为上层30 cm厚石英砂,下层20 cm厚沸石;过滤层粒径选择小粒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滴灌+冠层弥雾微喷(降温增湿措施)模式对葡萄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定微喷处理(WP1,WP2与WP3)与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在果粒膨大期测定不同处理的光合特性,果粒体积,产量与品质等数据结果显示:微喷处理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处理,微喷处理中WP1处理的胞间CO2浓度最低;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呈现“M”变化规律,在14:00出现“午休”现象,但微喷处理比对照处理“午休”时长较短,且WP1处理在14:00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较小,各处理果粒体积与增长速率大小依次为WP1,WP2,WP3,CK,各处理的果粒体积增长速率均在7月15日达到最大.使用熵值法对各处理的产量与品质进行评价,各处理得分大小依次为WP1,WP2,CK,WP3.说明每日恰当的微喷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净光合速率,果粒体积与果粒体积增长速率,产量与品质,但当微喷时间较长时也会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因此以微喷1 h/d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