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近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就业信息的缺乏。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能力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因和就业信息需求,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广东、江西、安徽等省460个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维度构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感染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工作技能构成。且大学生就业能力正向促进其就业。应帮助大学生做好人格特质塑造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着力点,推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3.
梁博 《乡村科技》2020,(7):44-45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的就业创业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经济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的环境也更加良好。本文主要运用SWOT法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环境,并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的实现路径,同时提出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屈松林 《乡村科技》2019,(11):37-38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将迎来政策支持,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与就业的环境。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与就业能力模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模型构建,最后尝试探索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工作影响广泛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就业援助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人手.对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构建的框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详尽的阐述。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将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对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的重要根基,大学生就业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与基础工作亲密接触,而且能够大学生的更好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尤为突出,农林高校作为为基层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部门,其大学生毕业后真正服务基层的却很少,这导致基层人才的匮乏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重矛盾。通过对某农林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进行调研,从面向基层就业的视角提出充分发挥农林高校基层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就业教育,并为基层单位与大学生之间搭建有效的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上升,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既有优势和机遇,也有劣势和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就业的SWOT分析,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战略选择。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女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进行职业规划,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男女平等的就业观念。女大学生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面对社会上挑战,塑造全新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23所高校44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KSF分析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要素进行关键性评估,探讨社会兼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有积极的兼职态度和动机,但所选择的兼职岗位专业相关性和技术能力较低,兼职就业促进效应不显著。与雇主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人际沟通与合作、社会实践和专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成功因素。通过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三方努力,改变大学生兼职观念,建立兼职就业长效机制,探索大学生兼职就业新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和行业对于复合型、能力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要注重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育和开发,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工作岗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要采用多样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措施和开发路径,以较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就业理想,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价值,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国家、社会和高等院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本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别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解决求职心理问题,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就业信息和搭建就业平台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主要形式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下,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逐渐增加,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49万人,比2014年多出将近22万。在毕业人数增多,社会工作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个高校开始在校园内开展创业就业类社团。创业就业类社团和大学生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引导创业就业类社团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在介绍大学生就业创业类社团内涵、功能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就业创业类社团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及现阶段就业创业类社团存在的发展问题,最后为如何实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模式也从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转换为大众教育,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上最受关注的热点,同样也是最难解决的难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有效就业的研究慢慢发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介入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应该加快构建全员和全程的大学生就业辅导体系,增强辅导人员其自身的专业性水平,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辅导有效性,增加高校与用人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针对当前大学生在选择就业难的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已经不能够将其局限于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上面,而是应该更加积极的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展开不同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能够在自我的基础上对职业进行设计和选择,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有效就业展开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75-6276,6279
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空间面临的不利影响,认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急剧增多等因素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指向限制了大学生的择业空间,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使大学生就业空间无法得到拓展。指出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逐渐呈现放缓状态,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不容乐观。加之大学毕业数量每年都以递增的趋势增加,更加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下,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和制定优化,并探究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就业政策等相关问题的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发展上予以深入研究分析,进而探寻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让就业政策有效引导大学生有效、合理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二三课堂素质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指导",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实质内容,分析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区别,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上当受骗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安全是事关毕业生顺利就业、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应当引起社会、高校、家庭的重视,认真分析就业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采取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防范意识以及提供一个安全的就业环境等措施,确保大学生安全就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缺乏全程性、个性化等问题,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和毕业生本身的需要。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必须以生为本,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实施全程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