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畜牧》2007,(12):15-1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PortaSCC)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PortaSCC)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R)(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某奶牛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试验显示,博达(R)(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此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4.29%(57/105),乳区阳性率为26.03%(107/411):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极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P<0.01).  相似文献   

4.
采用SMT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38.79%(313/807),乳区阳性率为19.35%(606/3132)。阳性牛的分布在不同牛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3胎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在不同乳区间有显著差异,左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同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床位置、泌乳生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R牛奶测试技术对太原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监测,试验显示,博达R牛奶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00),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0.01)。  相似文献   

6.
利用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和朔州两地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OO),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乳房炎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O.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O.01).  相似文献   

7.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河南省中牟县某奶牛场随机抽样500头奶牛的乳房炎检测,获得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并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月份、泌乳时期、分娩头数、乳区、日产奶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胎次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 8(P0.01)、0.928 8(P0.01)、0.663 8(P0.05);各月份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而临床型与隐性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 6(P0.01);随着泌乳时期延长奶牛乳房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且二者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各月份的分娩头数与临床型、隐性型乳房炎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 6(P0.01)、0.862 6(P0.01);4个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间、左右乳区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4个水平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产奶量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 9、-0.910 4、-0.946 5,三者均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奶牛乳头评分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改善乳头评分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随机抽取泌乳奶牛100头,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总阳性率为19.0%,奶牛各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26%、19%、11%,前乳区的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贵阳市清镇、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84头泌乳奶牛的1 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分别为53.8%、26.1%.数据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常态化的乳房炎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监控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促进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合肥市某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SMT逐月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牛的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但存在牛群差异性,而新感染阳性率与季节有明显关系(P<0.01),以三、四季度为高;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右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左侧乳区(P<0.01)。  相似文献   

14.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牛群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19%,5岁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2~4岁奶牛(0.01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取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和散养农户的6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1.67%,乳区阳性率为45.78%;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四乳区发病率分别为46.67%、48.33%、31.67%和45.00%,乳区发病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奶牛胎次的提高,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r=0.84);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P0.0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奶牛产奶量下降约8.89%。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流行广,是导致奶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为了解昆明市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状况,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昆明市周边3个标准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合作社奶牛按照30%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在抽检的2 297份乳样中,隐性乳房炎阳性数为897份,阳性率为39.05%,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8.79%)显著低于奶牛合作社(56.21%)(P<0.01);奶牛后乳区发病率(69.34%)明显高于前乳区(57.64%);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奶牛乳房炎患病率随之显著增高。本调查对掌握昆明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发生、提高牛奶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于2004年7~11月在大理地区奶牛主要养殖区内进行,共选择了10个自然村,随机选取临床健康、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的泌乳奶牛106头;应用奶牛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加州乳房炎试验(C·M·T)法、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进行检测。结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4·00%~61·73%,平均57·55%;乳区阳性率为23·58%~32·08%,平均29·24%。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奶牛泌乳量和季节间的关系密切,呈显著差异(P<0·05);患病乳区数发病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乳区数与其发病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患病乳区以一个为主;C·M·T法阳性反应强度+、++、+++乳区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乳区发病率按反应强度由低至高排列为+>++>+++。  相似文献   

18.
刘鸽 《中国乳业》2021,(12):94-99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5.62%。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兰州乳房炎检测(LMT)和乳样体细胞数(SCC)检测。经LMT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数据分析发现:各乳区患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奶牛场乳腺炎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分析昆明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临床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昆明某奶牛场饲养的342~426头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方法]应用奶牛临床乳腺炎诊断方法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牛场奶牛临床乳腺炎平均发病率为8.35%,各年之间平均发病率(8.17%~8.63%)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之间最高和最低发病率相差5.22个百分点(6.57%~11.79%),差异显著(P<0.05),不同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较大(6.32%~16.67%),1~3胎次与4~7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日均产奶量分别为0~10 kg、10~20 kg、20~30 kg和30 kg以上的奶牛临床乳腺炎发病率(3.33%~11.88%)差异极显著(P<0.01).乳区的平均发病率为9.35%(8.99%~9.80%),各乳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区平均瞎奶头率为3.21%(1.60%~4.45%),后乳区的瞎奶头率极显著(P<0.01)高于前乳区.[结论]昆明地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