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蜡梅离体靠接,是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嫁接新技术。其特点是嫁接时期长,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成蕾早,成本低,适宜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一、砧木与接穗的选择砧木的种类对成活影响很大。试验表明,选用河南鄢陵的素心蜡梅和湖北的保康蜡梅实生苗作砧术最佳,以素  相似文献   

2.
蜡梅花盆景     
宋王十朋咏蜡梅诗:非蜡复非梅,梅将蜡染腮。游峰见还讶,疑自蜜中来。蜡梅系蜡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有素心梅与荤心梅两种花色。盆栽腊梅可欣赏其:枝之姿、花之俏、树之韵、品之骨、根之  相似文献   

3.
蜡梅品种较多,可分为原始种和园艺种两类,较为常见的有‘罄口’蜡梅、‘素心’蜡梅、‘虎蹄’蜡梅、‘金钟’蜡悔、‘狗牙’蜡梅5种。  相似文献   

4.
<正>你是否见过在10月上旬带绿叶开花的蜡梅?在气候即将步入严寒之前,抢先开放的一种蜡梅就是柳叶蜡梅。柳叶蜡梅为与虎蹄蜡梅、素心蜡梅是同科但不同品种,柳叶蜡梅在10月初即现初花,一直可以开到11月下旬。开放后其他品种的蜡梅陆续开放,从10月一直到翌年2月都有蜡梅观赏,使蜡梅的观赏期多延长两个月以上。柳叶蜡梅的花朵长在当年生枝条叶芽中,花径自然张开度为1.6cm,花色  相似文献   

5.
蜡梅品种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品种很多。从花径大小来看,有小于1厘米的小花类,也有大于4厘米的大花类;从中被片颜色看,有冰色、白黄色、浅黄色、鲜黄色、金黄色和绿黄色的过渡;从中被片形状看,有细长条形、披针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近圆形等的过渡;从中被片着生状态看,有内含、直伸、舒展之分,其先端状态则有直伸、反转、反卷和内折等一系列过渡类型;从内被片的颜色看,则有紫心、红心、绿心、素心和晕心等多种类型;从花型来看,有碗状、钟状、磬口、荷花、盘状等。这些性状间又有不同的相互组合,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蜡梅品种。下面介绍几个蜡梅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寒风料峭的早春,许多植物绿叶未展,蓓蕾深藏,而蜡梅却已绽开金黄的花朵,吐露芳香,宣告严寒将去,春天不远。蜡梅(Chimonenthus praecox)原产我国秦岭和以神农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系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从花色来分,有素心和荤心两种,前者花瓣、花心全是黄色,后者外瓣黄色,内瓣泛紫红色。花形有馨口、荷花、虎蹄之别。磬口蜡梅形似佛教用的磬,香味浓郁;荷花蜡梅形似  相似文献   

7.
正蜡梅花瓣艳丽,树形美观,花期从初冬至初春,既是迎春名花,又能带来节日的喜庆气氛。主要种类蜡梅有素心梅、虎蹄梅、罄口梅、金钟梅、狗牙梅等5种,其中以素心梅和罄口梅较为珍贵,色香俱佳,最具观赏价值。素心梅花瓣长椭圆形,向后反卷,花色淡黄,花芯洁白,花香芳馥,因其花朵较大,又称荷花梅。虎蹄梅花大色黄,花瓣较圆,中心小花瓣微带红紫色,花像虎蹄,香气浓开花早。罄口梅花瓣较圆,色深黄,心紫  相似文献   

8.
盆景造型传统的蜡梅盆景形式有独身梅、龙梅、疙瘩梅、单悬枝梅、双悬枝梅、圆悬枝梅、屏扇梅、珍珠倒卷帘等。其制作方法既可用幼树蟠扎造型,也可用‘狗牙’蜡梅古桩做砧木,嫁接‘素心’蜡梅、‘罄口’蜡梅等优良品种,其根部膨大,呈疙瘩状,谓之"疙瘩梅"。蜡梅枝条较脆,容易折断,不宜进行大幅度的弯曲造型。一般用棕丝将主干或大枝稍做吊扎蟠曲即可,再对细枝略加修剪。一般在5~8月进行,此时枝条柔软,操作前注意控制浇水,以进一步软化枝条以便于造型。河南鄢陵地区制作蜡梅盆景还有一  相似文献   

9.
素心蜡梅作为蜡梅的一个变种,经人工长期栽培形成了为数不少的栽培品种。又因各地气候、土壤条件不一,栽培方法不同,因此开花期、花瓣的大小、花色的深浅均有所不同,名称比较混乱,不乏同名异(品)种、同(品)种异名现象。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称法,具体有多少品种,全国也未统一整理过。根据有关资料,园林中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品种: 1.素心罄口花黄色或淡黄色;花径1.5~2.2厘米;花被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似匙。中层花被片1.3~2.0(2.3)厘米;内被片无紫线、紫纹。花被片半含直伸,花形似罄,顶端略外张或稍反卷。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野生居群蜡梅集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科的种类很少,在植物界是一个古老的小家族,其下包括美国蜡梅属、夏蜡梅属和蜡梅属,而蜡梅属系蜡梅科的主要成员,其全部种均原产中国。蜡梅就是蜡梅科蜡梅属的一种半常绿乔灌木植物,为第四纪冰川末期波及而幸存的孑遗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使蜡梅产生了极其丰富多样的种内变异。从花径来看,有花径小于1厘米的小花类,也有大于4厘米的大花类;从中被片的颜色看,有冰色、白黄色、浅黄色、鲜黄色、金黄色和绿黄色的过渡;从中被片的形状看,有细长条形、披针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近圆形等的过渡;从中被片的着生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采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方法。是建立在三十年以前的生物学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理论基础之上。三十多年来,由于生物遗传学理论的发展,育种途径的增加。而我们依然用旧的遗传学理论和方法在进行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搞了一些违反科学的蠢事,不分具体情况的采用优中选优和只强调一致性等。致使生产的原种纯而不优。不少单位生产的原种比原种后代减产,这不能不是原种生产上理论与方法问题的严重暴露。由于理论上错误观点的指导,使很难得到  相似文献   

12.
作物良种繁育是联系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纽带。近年来,我们在小麦新品种繁育推广中,针对“三圃制”存在的原种生产周期长,耗资大,费工多,不适应品种日益更新更换形势;单株、株行和株系在选择比较中淘汰率高有好的作用,但对提高种性难以奏效;优中选优使群体急剧缩小,加之人为选择标准掌握不准或对某些性状的高强度选择,有可能导致遗传基础贫乏或性状偏移等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3.
《种子》1987,(5)
我国在“六五”和“七五”期间的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推广方面的工作,取得重大的进展。现简介如下: 一、我国育种工作简况良种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选育和推广良种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重要农业增产措施。解放以来,国家对作物育种和育种繁  相似文献   

14.
饲用高粱为适应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其植株粗壮高大,茎叶青绿多汁,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以做成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其主要营养成分如可消化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生物产量等都相当于玉米,且有较好的适口性。单株选择是作物基本的育种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成效快捷,是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环节。在饲用高粱的单株选择中.根据育种方法和选择世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蜡梅是我国传统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本文旨在讲述蜡梅作为盆景的素材选取以及相关盆景制作,使更多人了解蜡梅盆景艺术。素材选取蜡梅小盆景制作选材一般于秋季至第二年的初春在小蜡梅中选择。首先,要选择嫁接处砧木和接穗亲和力高、伤口处愈合好、不易区分接穗和砧木的蜡梅。其次,要选择嫁接处低矮、树桩造型较好、接穗处芽点低、根系发达、带土球的蜡梅。若制作观赏效果好的老桩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老桩不易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选育的玉米品种通过审定以后,就要做好繁育工作,直到被更换为止。良种繁育是育种工作的继续。没有良种繁育工作,育种工作的成果就不能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在“六五”期间,我国广大玉米良种繁育工作者研究出一批繁育方面的新技术及新成果,有些新技术及新方法已被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所采用。  相似文献   

17.
周文富 《种子世界》2000,(12):34-35
1 选用专用型优质高产良种。根据市场需求是栽培目的。选择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良种,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增效措施。同时优化品种布局,优中选优,连片种植,保优势种种质资源增产强势。目前,面包专用型优势种有小麦济南17号、皖麦38、优麦3号、烟幅188等品种,饼干专用型优质小麦有杨麦8号等杨麦系列品种。蒸煮类专用小麦徐州25、陕农229等。这些良种易实现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良协调,高效益种植。选用优良品种种植是提高小麦内在品质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Ⅱ优6号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制种育种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主持,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承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优质与特种用稻选育与产业化》项目(20012100)中育成的综合性状突出的突破性超级稻。该组合系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穗大粒多、异交率高的Ⅱ-32A不育系与自育的配合力好、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主要工作梅花蜡梅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新成就。北京林业大学梅花研究团队取得新突破;南京中山园林梅花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梅花育种成就显著;山东抗寒梅花资源圃初步完成;鄢陵蜡梅品种资源圃课题建设基本完成;梅花、蜡梅品种国际登录工作稳步推进;梅品种国际登录3个品种,蜡梅国际登录5个品种;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梅与蜡梅国际学术研讨会。梅花蜡梅苗圃和梅园建设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进广东惠  相似文献   

20.
三叶木通药食同源,且因其花期、果期较长、易借助外物缠绕攀缘等优势,集药、食、赏等价值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开发应用价值。三叶木通多种价值的普及和被接受,当前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市场供不应求,对其进行良种选育和栽培迫在眉睫。三叶木通分布区域覆盖面较广,但分布零散、不集中。各地引种栽培采用就近取材,限制了种内优良基因交流,不利于种内进化和良种选育。且已有的研究中涉及到的三叶木通种质资源不够全面,局部区域化,阻碍了三叶木桶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为能够更好的进行育种工作,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着眼于目前三叶木通研究现状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三叶木通核心种质库”,制定“三叶木通表型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以及结合现代育种辅助技术等对其进行良种选育和性状改良。本研究以三叶木通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三叶木通播种、扦插、嫁接、组培、分植等繁殖技术和良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并从药、食、赏等不同的应用价值出发结合其育种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育种方向,为三叶木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