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杨树是本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柳毒蛾(Leucoma salicis L.)是白城地区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甚至可将树叶全部食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柳毒蛾一年2代,3~4年为一个发生周期。为了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巩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科学地、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进行了柳毒  相似文献   

2.
舞毒蛾综合防治措施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幼虫食害柞、杨、杏、柳、榆、桦、槭、椴、苹果、山楂等多种树叶。1974~1976年在辽宁省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曾大面积发生,使杨、柳、柞、榆、山楂等受到严重危害,近年来在辽宁地区虫口密度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角斑古毒蛾 orgyia gonostigmaLinnaeus又名杨白纹毒蛾.杂食性,为害多种林木.1982年10月,在我所悬铃木、柳树上曾大发生,一树有虫多至数千条.近二年来, 我们对此虫进行了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分布与寄主国内分布除江苏外,据记载有河南、河北、东北,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苏联、欧洲.寄主树种在南京地区有柳、榆、悬铃木、栎类,泡桐、蔷薇等.据文献记载还有杨、桦、鹅耳枥、桤木、榛、山毛榉、梨、苹果、李、梅、樱桃、花椒,悬钩子、山楂、落叶松等.形态特征(一)成虫雄蛾体长11—15毫米,翅展25—36毫米,体灰褐色,前规黄褐色, 内区前半布白色鳞,后半赭黄色,基线、亚基线白色,纤细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五年以来,我场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杨树主要食叶害虫——青刺蛾、黄刺蛾的同时,对赤眼蜂在杨树林内的寄主范围进行了初步调查。肯定了常见的柳天蛾、大双尾舟蛾、杨枯叶蛾、白杨舟蛾、紫光夹蝶、古毒蛾、草蛉(益虫)等十余种虫卵均为赤眼蜂的自然寄主。以青、黄刺蛾、柳天蛾、杨枯叶蛾等虫卵寄生率最高,羽化力较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1998年 8月 1 2~ 2 0日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杨树林树高 3m处放置粘性诱捕器 ,内放人工合成的柳毒蛾诱剂内芯 3Z-cis-6 ,7-cis-9,1 0 -Di-epoxy-heneicosene,每天上午检查一次。在杨毒蛾 L 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种群密度很低的情况下 ,9天共诱捕雄成虫 2 1头。试验结果表明 ,该信息素对杨毒蛾确有引诱作用 ,为进行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东北、内蒙、河北、江苏、台湾、四川;日本、欧洲、美洲。主要危害:栎类、杨、柳、榆、桦、苹果、杏、梨、落叶松、云杉、油松以及禾本科等500余种植物;我区以危害杨树、落叶松为甚,常使树叶光秃,仅残留主叶脉。  相似文献   

7.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 1a发生 7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 ,群集于寄主蛹内 ,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 ,先进行交配 (无重复交配现象 ) ,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 ,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天即可产卵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卵产入寄主蛹中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蛹壳出来这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 36 5 .12日度和 6 .14℃ ,这对指导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有着重要作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包括美国白蛾、大袋蛾、柳毒蛾、榆毒蛾、国槐尺蛾、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等 ,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繁殖 ,在自然界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杨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为害杨、柳、白桦、榛子等树种,是杨、柳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可在短期内将整株叶片吃光,从而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整株死亡,在北方一些地区常与柳毒蛾伴随发生. 一、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35~42毫米,雌成虫48~52毫米.翅白色、有光泽、不透明.触角干黑色,有白色或灰白色环节;下唇须黑色.足黑色,胫节和跗节有白环.  相似文献   

9.
舞毒蛾雌蛹重与携卵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乙)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东北、内蒙、河北、江苏、四川、河南、台湾、宁夏、甘肃、新疆、青海、湖南、山西、山东,国外;日本、朝鲜、欧洲、美洲。主要危害杨、柳、榆、桦、落叶松以及苹果、杏、梨、禾本科等500余种植物。属杂食性。常将树叶食光仅留主叶脉。1984—1986年在丰宁满族自治县连续三年猖獗成灾,使多种林木的片林及行道树的叶片被食光,虫口密度多达几千条。受害面积  相似文献   

10.
<正>柳毒蛾(Leucoma candida)属毒蛾科,幼虫为害杨、柳等树,在保定,室内饲养一年可发生四代。1983年5月至9月,我们分别在保定、望都、易县、承德、宣化等地的杨树上采集到感染NPV的柳毒蛾病死幼虫。有的地方幼虫发生流行病,病死虫用腹足倒挂于树枝、树干上;有的死于裂开的树皮内。病死虫体肥肿,内部组织液化,表皮易破裂,裂开后流出灰褐色浓体液。取浓体液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折光性很强的多角体。室内用1×10~7PIB/ml浓度浸叶饲喂2—3龄幼虫,初步结果表明,柳毒蛾NPV对该宿主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  相似文献   

11.
一、危害情况:杨干白尾象(虫甲)是我省主要害虫之一,对杨、柳、桦等幼树有毁灭性的危害,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我场的德隆地、兴隆庄等杨树人工林被害最严重。杨干白尾象虫甲主要危害青杨、加拿大杨、小叶杨和青皮柳,其中以小青杨被害最重。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对此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据历年来的观察在幼虫阶段对树木危害最重,幼虫在树干的皮层内取食危害,因此,不易发现,2~3命幼虫在边材处危害,咬成不规则的浅坑.3命以后的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自上或向下蛀  相似文献   

12.
吴旗县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25.1℃,≥10℃的活动积温28.8℃,无霜期10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483.4厘米,干燥度1.53。据调查,全县目前有刺槐人工林6400多亩,蓄积9700多米~3。为摸索刺槐在吴旗县的生长规律,我们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选择了36块标准地,结合伐取解析本,对刺槐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1)11龄刺槐的平均高为10.0米,平均胸径11.26厘米,在自然条件较好的沟底部位,年均高生长量可达1.30米,年均胸径生长量可达1.51厘米。(2)刺槐在10龄前高生长最快,10龄后便开始大幅度下降。胸径生长最快出现在5年后,持续时间较长,15年后开始大幅度下降。(3)地貌部位、坡度、坡向等因子对刺槐生长有显著影响,海拔因子影响不显著。(4)水分因子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3.
洁泰毒蛾生物学特性王家双,陈宝泉,董彦才,栾风福(莒南县林业局,276600)洁泰毒蛾TeiaimmaculataGaede,属鳞翅目毒蛾科,省内已知分布于莒南、临沭等地,寄主为条编柳类(杞柳、筐柳、簸箕柳等)、山枣子(小灌木)、胡枝子及农作物花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打破种子休眠 ,使种子提前萌动、幼芽适时出土、发芽迅速整齐 ,播种前 ,常常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水浸法其目的是软化种皮 ,使种子吸水膨胀 ,促使储藏物质水解 ,以供种子发芽需要 ,同时 ,也利于抑制剂溶解浸出 ,从而打破休眠。浸种的水温和浸种时间 ,需根据种粒大小和种皮厚薄而异。比如 :刺槐、合欢、紫穗槐、皂角种子浸种水温为 80~ 90℃ ,浸种时间为一昼夜 ;紫荆、国槐、君迁子种子为 6 0~ 70℃ ,浸种时间为 1~ 3d;海棠 ,白蜡、杜梨浸种水温为 4 0~ 50℃ ,浸种时间 1~ 2 d;杨、柳、榆、泡桐种子需用…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探究舞毒蛾取食对小黑杨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诱导防御的影响,为明确杨树抗虫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寄主抗虫性提供基因材料。【方法】通过RT-PCR法获得小黑杨C4H和4CL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C4H和4CL系统进化树;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比较舞毒蛾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小黑杨C4H和4CL活性,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2种损伤处理对C4H和4CL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从小黑杨转组文库中克隆鉴定获得2个属于p450家族的C4H基因(命名为C4H-1和C4H-2)以及1个多结构域蛋白超家族(AFD_class_I) 4CL基因,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518~1 740 bp,编码505~57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8.00~63.03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63~9.0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小黑杨C4H-1与银白杨亲缘关系近聚为一类;而C4H-2与毛白杨、欧洲山杨、毛果杨×美洲黑杨和毛果杨具有较高同源性聚为一类,小黑杨4CL与毛果杨×美洲黑杨和毛果杨亲缘关系较近。舞毒蛾取食诱导小黑杨C4H-1、C4H-2和4CL基因表达量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6.86、1.15和1.50倍;而机械损伤诱导C4H-1基因表达上调,抑制C4H-2和4CL基因表达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1.80、0.71和0.60倍。取食和机械损伤均能诱导小黑杨C4H和4CL活性增加,且取食诱导显著高于机械损伤。【结论】舞毒蛾取食显著诱导小黑杨C4H和4CL活性增加,可能分别来源于C4H-1、C4H-2和4CL基因表达量增加。舞毒蛾取食参与诱导小黑杨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防御反应,可为进一步明确小黑杨诱导抗性机制以及探讨小黑杨木质素合成防御昆虫取食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毒蛾作为近年来传入西藏的入侵物种,危害当地杨柳树的生长,通过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杨毒蛾及后续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定期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在林芝市结麦村设野外定点定期观察基地,同时采样进行室内饲养,对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年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毒蛾在西藏林芝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9月中旬开始陆续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杨柳树枝干树皮缝内侧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杨、柳树新展叶片;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寄主挥发物是杨毒蛾卵正常孵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寄主挥发物的刺激卵可正常发育但幼虫无法孵化;通过杨柳树叶区分饲养发现北京杨叶饲喂下的幼虫其幼虫期明显短于白柳叶饲喂下的幼虫期,且幼虫成活率更高。杨毒蛾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次日凌晨活动交尾,交尾时间长达11—17 h。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得卵期、幼虫期、蛹期、雄/雌成虫期分别为20.17±2.34 d、44.03±4.00 d、9.67±1.81 d、5.7±0.84/4.9±0.94 ...  相似文献   

17.
松茸毒蛾 (DasychiraargentataButler.)又名松毒蛾、马尾松毒蛾、柳杉毒蛾、松毒毛虫 ,属鳞翅目毒蛾科茸毒蛾属 ,主要危害松、杉、柏针叶。近年来在安徽皖南泾县地区大面积暴发成灾 ,2 0 0 2~ 2 0 0 3年间有近 2 0 0hm2 松林 (马尾松及国外松 )受到该虫的侵害。 2 0 0 3年大发  相似文献   

18.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主寄主的蛹期和美国白蛾的蛹期在 1a的生长发育期中相互衔接 ,小蜂可转移寄生在这些寄主上 ,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对各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柳毒蛾和美国白蛾上的寄生情况比较分析 ,发现该小蜂在不同地点的寄生情况差异不显著 ,说明这种小蜂的分布比较广泛 ,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研究还表明 ,绿化树木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转主寄主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能够使小蜂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释放后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食叶杨树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蠖,舞毒蛾、柳毒蛾和杨毒蛾等。由于杨树食叶害虫涉及种类多,其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可参照相关种类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杨毒蛾 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 属于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北方杨柳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在克什克腾旗境内连续四、五年大发生,使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护路林、风景林及用材林惨遭危害,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仅被杨毒蛾危害致死的杨树达3~4千亩,损失木材300多立方米。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于1982年开始对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