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又称“鸭黄病毒病”、“鸭出血性卵巢炎”或“鸭产蛋下降一死亡综合征”等,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我国主要蛋鸭饲养区出现的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上以蛋鸭采食量下降,产蛋量骤然减少,即5天内减蛋超过90%或者绝产为主要症状,以卵泡膜出血、充血,卵泡变形为主要病变,给我国水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的蛋鸭群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产蛋下降病,大量研究表明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引起[1-3],由于该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与黄病毒属恩他耶病毒群的蚊媒坦布苏病毒印尼株和泰国株的同源性达87%-91%[2],因此将其命名为鸭坦布苏病毒.由于该病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病,本文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要点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31-003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在国内于 1 997年起已见报道 ,笔者在近 2年门诊中也有 2 2群典型病例 ,现将本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各种日龄鹅均可发生本病。鹅群感染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最高可达1 0 0 %,且发病快 ,病程短。 1 1~ 1 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以后随鹅群日龄增加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 ,但生长滞后。2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萎顿 ,流泪 ,有鼻液 ,粪便白色或青色水样 ,泻痢 ,食欲减少 ,饮欲增加 ;继之眼结膜充血潮红 ,头颈颤抖、呼吸困难 ;腿脚疲软、行动迟缓、…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亦称鹅副粘病毒感染、鹅新城疫,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病原鹅副粘病毒在分类上同鸡新城疫病毒,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表面有密集的纤突结构,病毒内部为囊膜包裹着螺旋对称的核衣壳。2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最早2天出现症状,3天开始死亡,死亡高峰在感染后3~5天。鸡也可感染该病毒发病,其症状和病变与鹅类似,但鸭对本病不易感。3临床症状病鹅初期大多表…  相似文献   

5.
2017年10月~2019年3月,笔者进行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感染机制、免疫程序、防治方法等一系列的试验,力求摸清该病的感染、免疫、防治等机制和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1.1 试验鸭从丰城、青原等地蛋鸭育成鸭群中购入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阴性鸭,购买前先采用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正一、流行与发病情况(一)疾病发生历史2010年4月,我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蛋鸭、种鸭发生一种以采食量和产蛋量急剧下降、低死亡率、卵巢出血为特征的疫病,暂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临床特征是产蛋率急剧下降,从95%降到20%甚至更低或停产。(二)疫病调查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的感染谱在扩大,对养鸭业的危害在加大。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病给我国蛋鸭群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就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病理诊断要点、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蛋鸭副黏病毒病的初步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起,广东多个地区的蛋鸭发生以减料、减蛋、软脚和拉青白色粪便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5%-30%左右,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初步诊断为鸭的副黏病毒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9.
雏鸭副粘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2003年9月以来,福州闽侯某养鸭场的雏鸭(雏半番鸭、雏番鸭)发生一种临床上以软脚、拉稀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采用多种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进行防治,均未取得明显效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其养鸭的积极性。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等确诊为鸭副粘病毒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雪林 《畜牧与兽医》2002,34(10):46-47
从 1998年 9月起 ,吴江市同里镇周围上百群产蛋鹅中有90 %的鹅群陆续发生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经诊断 ,该病为鹅副粘病毒病。下面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防治方法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统计门诊病例记录发现 ,该病在 97年就有零星发生 ,98年 9月起呈蔓延之势。病原主要侵袭鹅 ,周围鸡、鸭未见发病。从本次流行情况看 ,产蛋期鹅的发病率在 5 %~ 3 0 %之间 ,病死率则在 98%以上 ,本病特点发病急、死亡快、病程较短、最短在几小时内即死亡。2 临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 ,常浮在水面不动 ,有的则不愿下水 ,死前几小…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2.
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嘎索克嘎查于2002年4月27日 ,从辽宁省辽中县某禽场引进的雏鹅中发生一种以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腹泻、软颈或扭颈振颤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尤以15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和致死率最高 ,对养鹅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情况该嘎查于2002年4~5月 ,分三批先后引进辽宁省辽中县某禽场购雏鹅31000多只 ,分给40多个养鹅户饲养 ,其中购该雏鹅数量较多的苏哈日巴拉等三户共购雏鹅1697只。2002年5月20日应用无批准文号的Ⅱ联苗接种后 ,第三天 ,该三户雏鹅开始发病死亡 ,每天死亡40多只。…  相似文献   

13.
鹅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病.病禽常见出血性卵巢炎、脑炎,并且有食欲废绝、产蛋量下降等临床特征,是水禽养殖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现对鹅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春夏之交,我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北等省的种(蛋)鸭群暴发一种以产蛋量大幅下降的新疫病,给广大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产蛋率高的鸭群患病后一周内从产蛋高峰迅速下降至20%~30%,甚至停产;刚开产种(蛋)鸭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减蛋,长时间低产蛋率或无产蛋高峰出现。经科研人员对其病原进行分离、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黄病毒科的坦布苏病毒[1-7]。2011年5月,南平市某养殖户饲养的一批蛋鸭,5d内产蛋率下降76%,同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暴发一种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ovaritis,DHO)。  相似文献   

17.
18.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王林川赖文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广州510642)梁荣赞史万华蔡耀明(广州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1996年底,广州市郊两鸽场发生以厌食、翅下垂、脚麻痹,后期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9.
鸭副粘病毒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肉鸭集约化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鸭副粘病毒感染日益增多,特别是许多散养户的鸡棚和鸭棚相隔仅1米左右,中间又无任何隔离措施,致使鸭群很容易感染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副粘病毒病。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该病后,病鸭并非短时间内大批死亡,而是不间断地每天总有数只死亡发生,继发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使鸭群的病情加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作一概述。临朐县杨善镇养鸭专业户李某,有2批分别为10日龄和26日龄的肉鸭,共14000只,4月2日,10日龄的肉鸭6000只发病,当天死亡8只,第…  相似文献   

20.
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种(蛋)鸭发病,近年来也出现雏鸭发病[1]。病鸭临床症状表现为产蛋下降、采食量骤减、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等[2]。该病于2010年首次在浙江等地大暴发,由于其传播迅速,短时间内蔓延至山东、河南等我国其它养鸭地区,给我国养鸭行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