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村民主体缺位、地方政府选择性治理的逻辑下,作为乡村绝对权力的核心的精英成为俘获支配扶贫资源的主体。通过分析乡镇政府选择精英承接扶贫资源的行为逻辑、乡村精英利己与利他的理性选择以及村民脱贫发展的强烈需求,认为精准扶贫中的精英俘获是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实现扶贫的最大效应,是增强村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的重要路径选择。为了保证精英俘获推动扶贫脱贫,还需转变乡镇政府扶贫脱贫领导方式,培育扶贫精英的"利他"观念,提升农民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郑州期货交易所的苹果期货是金融逻辑下的扶贫思维、是基于"三农问题"的金融创新。梳理苹果标的红富士的农产品特性、实物交割的交易方式、期货的避险功能、精准扶贫的思维创新,评价苹果期货的扶贫效益与未来的展望,为政府扶贫治理与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乡村经济精英回流参与产业扶贫,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精英群体在产业创建、资金筹备、技术传授、市场开拓等环节给予了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重要帮扶,大大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效率。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仍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本文通过探究"一地生四金"产业扶贫模式下乡村回流经济精英产业扶贫的行为逻辑,总结普适性规律,以便其他地区的乡村回流经济精英学习、推广,从而助力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因此精准扶贫也是近些年我国政府重点的工作内容。期货交易所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苹果期货金融逻辑的扶贫思维,结合"三农"问题实现了金融创新。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苹果期货的精准扶贫实施可行性,进而提出该形式的扶贫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97-198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产业扶贫坚持和发展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向度。产业扶贫是以贫困地区优势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重结合,强调地方政府政策的精准性与特惠性。但产业扶贫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扶贫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行为对扶贫成效有较大影响,其行为偏离既定的角色与职责,使得产业扶贫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产业扶贫中的行为偏差表现进行阐述,对成因进行剖析,可为纠正行为偏差提供一定的参考,准确与恰当的地方政府行为能够促进产业扶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政府政策逻辑与农户乡土逻辑作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少数民族特困区凌云县的精准扶贫实施状况,揭示精准扶贫在实践过程中政府政策逻辑与农户乡土逻辑存在的偏差。针对广西凌云县实际扶贫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梳理总结该县精准扶贫成效,分析扶贫资源分配中政府逻辑与农民乡土逻辑偏差,提出加强扶贫立法力度、建立完善的扶贫监督机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民经济行为的农村科技扶贫路径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贫困地区农民经济行为的一般性特征,讨论了农民经济行为对农村科技扶贫产生的影响。从农民经济行为视角讨论科技扶贫实施路径的选择和科技扶贫模式的确定,探讨了农村科技扶贫的"适应策略"路径和"发展策略"路径主要特点和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研究了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扶贫模式,提出建议,力求使科技扶贫策略更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瞄准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推进,金融扶贫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扶贫过程中。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着手,介绍了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欧美社区银行、印度尼西亚的BRI银行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完善中国金融扶贫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指出,扎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与农村地区具有天然匹配性,能够实现金融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无为县的"无为银行"为例,探讨其扶贫的创新实践逻辑及其变化机制。采用案例研究表明,"无为银行"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灵感来源于布尔迪厄实践理论中的资本和习性之间的纠缠实践,通过混合金融形象、创新金融产品、融入社会关系、提升文化生活等创新实践,积累自身的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并逐渐转化形成新的习性,使得银行服务与村民生活构成了银镇混合体架构下的社会化金融体系,有效实现了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农村来说,贫困是一个治理制度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构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治理的难题,并进一步以贵州省麻江县干桥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改变贫困村庄乡村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贫困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发生了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改变。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应重视村庄内部自主治理、多主体合作治理,同时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变迁,列举了多项精准扶贫战略的地方实践,分析了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绩效及实践困境。在宏观把握精准扶贫战略内在逻辑的前提下,从树立正确精准扶贫理念、兼顾多方精准扶贫主体、构建科学精准扶贫机制、运用多维精准扶贫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精准扶贫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19,(5):271-273
科技扶贫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农业科研单位是开展科技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在总结广西农业科学院"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创新和4个携手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得出了坚持党对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突出党支部在科技扶贫一线的作用、强化党员和科技专家双重模范带动、增强科技服务贫困村贫困户的效果等四个方面经验体会,并研究提出农业科研单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要明确重要性、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增强全局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背景下,深入探索贫困农户正规金融的实际需求和可获性,是目前做好金融扶贫服务工作的基础.以六盘山片区隆德县106户建档立卡农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农户正规融资的行为特征和贫困农户在正规融资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扶贫保"运行机制和加大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以有效满足贫困农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农民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我国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大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农民合作社扶贫的内在逻辑,总结农民合作社扶贫的三种主要实践模式,探讨农民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发展信用合作、推广农业技术等有效帮助贫困农民精准脱贫,促进扶贫机制健康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江西共大为农而生,"三农"问题意识贯穿其办学实践的始终。它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范式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路,即提出问题时善于根据农业实际发问、勇于着眼农村需求发问、立足于农民的意愿发问;分析问题时坚持全面看待问题、勇于打破常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强调教育为农、知识扶贫,教育亲农、情感扶贫,教育惠农、经济扶贫,教育支农、技术扶贫。  相似文献   

16.
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为合理、客观地评价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县域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中国农村“光伏扶贫”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净效益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根据DID基准回归结果展开成本-效益测算。研究表明:1)在“光伏扶贫”政策下,光伏扶贫县的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显著提高10.37%、6.04%;2)更具光照优势与缺乏就业选择的西部县、自治县与深度贫困区将从“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福利;非自治县与非深度贫困区在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后经济效益更为显著;3)社会经济效益的产生机理源于“光伏扶贫”政策中“自有岗位+公益岗位”双重就业机会、政府财政补贴、发电上网收益、村集体定期分红以及“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等途径。鉴于此,为推动该政策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多渠道保障已建成光伏电站运行可持续性;双向加强光伏扶贫宣教工作,着力调动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落实光伏电站建设,强化规模化建设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近年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新形势下国家已经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小康之年也即将来临,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精准扶贫攻坚之年的双重背景下,讨论如何协调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农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海垦控股集团)党委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和"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要求,积极应对扶贫工作新形势,及时调整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贫困农场摘帽增效"目标,从探索垦区扶贫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入手,突出产业扶贫新重点,突显垦地联手新作用,持续加大扶贫工作新力度,积极配合属地市县政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和"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做大做强农垦特色产业,全面完成了垦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农场摘帽和定点扶贫任务,荣获"2019年度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称号,省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好"档次。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进入了挑战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需要着力啃下"硬骨头"的攻坚期。面对一些贫困户的不良心态和行为,理解其形成机制是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借助将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对贫困者的一些非理性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优化我国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阶段,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战,探索精准扶贫模式,涌现出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基于概述三次获评教育部典型项目的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实践成效,系统分析乡村全面振兴下建始县的发展"短板",提出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高校要在服务理念、方式、机制及目标层面转变思维逻辑,具体要从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做好教育扶贫接力,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做好党建扶贫衔接,促进生态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做好有效衔接,建立精准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机制,探索协同推进转型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完成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