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5年3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谢泽宇率调研组赴南宁市隆安县考察调研,分别到隆安县粒粒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野生稻保护区、更望湖三角麦种植区等考察一二三产融合、"那文化"、秋冬种作物结合休闲农业发展等有关情况。调研组深入了解当地光伏农业生产、土地流转、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带动农民的模式等,深入调研当地"三产"融合有关情况。调研当地野生稻保护区时,谢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国基于地域功能的农业主产县农业发展思路。[方法]研究主体功能区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以广西隆安县为例探讨农业主产县发展的一般思路。[结果]文中认为农业功能是地域功能类型的一种,是生态、土地、产业、人口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功能复合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以隆安为例探讨得出农业主产县发展的一般思路:农业主产县应以地域功能为指导,包括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争取更多的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拓展和提升农业功能、显化农业的附加功能,加强生态保育,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农村地域与其他地域的交流以及重构人口-产业格局,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重新布局。[结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农业主产县的发展应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为目标,通过县域内地域功能的合理布局,协调好农业、产业、生态和人口之间的关系,保障农业稳步、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红中 《农业考古》2016,(4):232-238
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以"活态"形式存在的技术及附属活动,可分为土地利用、土壤耕作、栽培管理、生态优化和畜牧兽医渔业几种类型,内容包括遗留的农业制度与技术、系统产出结构和附属的宗教、民俗等文化活动,除具复合型、活态性和战略性特点以外,还拥有残存性、历史性、区域性、生态性和社会性。当前,有必要充分挖掘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并从改变传统认知、加强科学研究、保证农民利益、建立补偿机制、严格遗产地评选标准、探索示范模式等方面推进保护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是农民不可或缺的基础,农户的一大难题本质就是土地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逐步推广的大环境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在积极主动推行。以隆安县的土地流转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为研究对象,对隆安县土地流转的现实状况开展了调研,应用理论和实地考察结合的方式,对隆安县土地流转的特点、成效、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一些作法具备推广意义。依据实打实的协作创新模式,以循序渐进的标准和求真务实的心态,为推进土地井然有序和有效流转明确提出推动隆安县土地流转的解决对策,使社员和周边农民真正获益,推动全区域的产业发展,发展壮大种植经营规模,做强做大知名品牌,助推新农村建设新的飞跃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遗产(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的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项目。  相似文献   

6.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为我国独有、较古老的茶类。本文介绍了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加强国家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品牌类文化遗产、申报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5点促进黄茶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历史悠久,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明与发展了各种农业技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土地利用技术、耕作栽培管理技术、防虫减灾技术、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畜牧兽医渔业技术等,具有活态性、生态性、地域性和复合性。分析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特征,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奠定基础,为实现安徽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为我国独有、较古老的茶类。本文介绍了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加强国家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品牌类文化遗产、申报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5点促进黄茶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贺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00-10302
在介绍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概况、发展沿革及其旅游价值(即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是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及农耕文明与少数民族民俗的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旅游开发的对策:①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为基本内容,以原汁原味的当地"活态人文遗产"为展示重点,与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相结合。②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重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规划决策的社区参与;在旅游收益分配上要特别突出社区民众的参与性。③结合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共同发展。对现有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的有力补充,是对现有客源、现有市场的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10.
刍议农业高校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空前交流和融合,使得许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文化遗产正在急剧衰减甚至迅速湮灭,中国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和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必须直面现代化农业发展对农业文化遗产传承所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并开展保护研究,而农业高校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自身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因此要积极转变观念,建立机制;统筹规划,促进交流;搭建平台,搜集整理;加强实践,摸清"家底",进一步推进农业高校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万娟  黎良财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867-4870,4875
壮族植物文化是壮族在长期生活中和植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对广西壮族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富含广西壮族文化特色的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广西壮乡在今后的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底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广西隆安香蕉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检测,从香蕉植株结构及细胞结构等方面分析此次极端低温灾害天气下的香蕉受寒情况;同时进行香蕉幼苗低温模拟试验,分析此次寒害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香蕉防寒综合措施,为生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广西区内89个县(市、区)为研究区,采用2012年广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计算出各县(市、区)生态用地面积,然后估算出各县(市、区)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根据生态用地生态服务总价值,将广西分为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中等生态服务价值区域、低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分析了各类生态服务价值区域的特点,提出了生态用地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瑶族民间组织是指在瑶族社会中,由瑶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调整瑶族社会关系的村寨机构。瑶族民间法是指瑶族人在处理和调整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用以约束全体成员,维持社会秩序,解决争端和纠纷,逐渐形成的共同行为规则。瑶族民间组织和民间法在当今瑶族社会中仍有现实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瑶山经济发展、传递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也有阻碍瑶族社会发展的守旧、保守落后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淤泥质潮间带,其在维护海岸生态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广西北部湾现有红树林湿地5.6×10^4hm^2,是我国湿地优先保护区域之一。该文就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存现状、生态功能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易玲  赵晓丽  刘斌  汪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55-16458
采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中国1∶25万比例尺的土地覆盖数据库”数据资料,归纳广西全区尺度的土地覆盖特征,通过转换矩阵分析1980-2005年广西全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莫运炎 《广西农学报》2013,28(2):23-24,27
通过对几个不同来源地点野生稻育成的同核异质型不育系对比,说明源于广西隆安县普通红芒野生稻比较特殊,其起源进化时期较早,从而佐证有关广西水稻起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述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发展清洁生产的背景,列举了其发展农业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并据此对我国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提出加强宣传教育以强化农业清洁生产意识,加大科研力度,创新清洁生产模式,建立农业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有效抑制龙眼组培时外植体褐变的方法。[方法]以龙眼嫩梢茎段为材料,采用多种抗褐变方法,筛选对龙眼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方法。[结果]采用6.00g/LPVP溶液进行预处理对龙眼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当6-BA浓度为1.92~1.93mg/L、KT浓度为0.88~1.93mg/L、NAA浓度为0.05~0.06mg/L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轻。添加2.00g/L的PVP和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选取培养基MS+NAA0.05~0.06mg/L+6-BA1.92~1.93mg/L+KT0.88~1.93mg/L+PVP2.00g/L,结合6.00g/LPVP溶液的预处理,对龙眼组织培养时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卢润德  张立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21-1621,1628
从历史的视角,探寻新桂系治桂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天治桂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因此,立足于村治管理理论,站在管理文化的角度,寻找广西农村发展的新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