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21日龄苏禽黄羽肉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8(LSD组)、16(MSD组)和24只/m2(HSD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面积为10 m2/间。试验期为21 d,从22~42日龄。结果表明:降低饲养密度能极显著增加42日龄黄羽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1)。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LSD组黄羽肉鸡肝脏重极显著高于HSD组(P0.01),胸腺重和胸腺率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LSD组和MSD组腿肌系水力极显著高于HSD组(P0.01)。由此可知,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综合这3方面结果,16只/m2饲养密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56只,采用3×2因子设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活动空间分大、小2种:2.88(2.4 m×1.2 m)和1.44 m2(2.4 m×0.6 m),密度分高、中、低3种:14、10、6只/m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大空间中密度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并且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饲养密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P0.01和P0.05)。饲养密度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2)42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大空间中、低密度组和小空间低密度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中、高密度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0.05)。中密度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采食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及血清FFA、IL-1β及IL-6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免疫反应。其中,中密度大空间组(10只/m2、2.88 m2)免疫应激最小,更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两种饲养模式对肉鸡福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64 000羽科宝500白羽肉鸡,随机平分为地面平养(I组)和网上平养(Ⅱ组)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 000羽,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I组的肉鸡羽毛清洁度在各个周龄均优于Ⅱ组(P0.05),且随着肉鸡生长,差异极显著(5~6周龄,P0.01);I组肉鸡脚垫损伤程度低于Ⅱ组,并在5~6周龄时差异显著(P0.05);I组的肉鸡行走能力有低于Ⅱ组的趋势(5周龄,P=0.0644;6周龄,P=0.0525);I组与Ⅱ组的聚群、气促、关节损伤和避性距离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饲养方式的肉鸡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比较,网上平养的肉鸡福利水平更高;不同饲养方式下对肉鸡生产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早期长时间(1~21日龄)低强度(每日4 h)营养限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1日龄安康红肉用公母混合雏鸡600羽,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个组300羽(含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饲养试验分3个阶段:1~21、22~42和43~63日龄。试验组1~21日龄每日10:00~14:00实施限饲(不给料),22~63日龄恢复自由采食,对照组全期自由采食。所有试验鸡在自由饮水和24 h光照条件下进行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限饲结束(21日龄)和饲养试验结束(63日龄)后,每个组的每个重复选择母鸡8羽(共96羽)进行屠宰试验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肉鸡早期低强度(12.59%限饲量)长时间(1~21日龄)的连续限饲方案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生长速度;22~63日龄恢复自由采食后获得了明显的补偿生长,饲料转化率各阶段差异均不明显(P>0.05)。早期限饲明显改变了21、63日龄肉鸡的胴体组成和肉质,显著提高上市肉鸡(63日龄)腿肌重而不影响胸肌重,提高胸肌蛋白含量而降低脂肪含量,同时明显增加了腹脂沉积量。上述结果提示,早期营养限制对肉鸡具有代谢程序化和营养重分配的作用,能显著改变肉鸡的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母源性添加DHEA对子生理机能影响的母体效应机制,本试验选用100羽16周龄AA种母鸡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试验组、中剂量试验组和高剂量试验组,每组25只。于34周龄开始在饲料中添加DHEA,剂量分别为0、25、50和100 mg.kg-1,连续饲喂7周,期间记录每天的产蛋数并称重。在试验的第49天禁饲12 h,宰杀各组鸡。采集血液、腹脂、左侧胸肌和腿肌,计算产蛋率、平均蛋重、腹脂率、相对胸肌重和相对腿肌重。测定血清中尿酸(UA)和肌酐(Cr)含量。取腿肌和胸肌制作冰冻组织切片,测定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母鸡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则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母鸡的相对腿肌重显著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腹脂率和相对胸肌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U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有升高趋势,高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Cr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剂量组极显著升高(P0.01);3个剂量组AA肉种鸡胸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剂量组腿肌肌纤维直径没有显著变化(P0.05),中剂量组显著减小(P0.05),高剂量组极显著减小(P0.01);低剂量组腿肌肌纤维密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中剂量组显著增大(P0.05),高剂量组极显著增大(P0.01)。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对肉鸡生长性能、死亡率和屠宰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下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对肉鸡的影响,选取1日龄肉鸡576羽,采取完全区组设计(CRD)将肉鸡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每吨添加600g、800g、1000g乳酸菌,试验期间对采食量、增重等进行统计,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试验全期肉鸡采食量和增重影响差异显著(P<0.05),各组之间末重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率差异显著(P<0.05),公鸡与母鸡相比,饲料采食量、增重、屠宰率、胴体率、腿肌率和肝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末重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处理组的死亡率大幅下降(P<0.05)。结论:乳酸菌对肉鸡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根据本试验的结果,推荐每吨饲料添加800g乳酸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枯草芽孢杆菌-1和扣囊复膜酵母Su 2019混菌发酵)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母雏,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CK,添加6%棉粕),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4%、6%、8%富含棉籽肽发酵棉粕),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试验分为1~21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试验期42 d。每个阶段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本,测定每个阶段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Ⅱ组肉鸡21 d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肉鸡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且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②与CK相比,Ⅲ组肉鸡21 d胸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其42 d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42 d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③Ⅲ组肉鸡21 d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试验Ⅰ、Ⅱ组42 d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CK(P0.05);④Ⅲ组肉鸡21 d的IL-2、IL-1β含量显著高于CK和Ⅰ组(P0.05),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P0.01);与CK相比,Ⅰ、Ⅱ、Ⅲ组42 d的IL-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IL-1β极显著提高,而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Ⅰ、Ⅲ组TNF-α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⑤与CK相比,试验Ⅲ组肉鸡21 d的IgM、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Ⅰ组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42 d的IgM和IgA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艾叶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临洮县洮阳镇某规模化鸡场三黄鸡60羽,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肉鸡饲喂不添加艾叶的市售肉鸡饲料即基础饲料,试验组肉鸡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艾叶后形成的试验饲料,对比两组肉鸡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两组肉鸡在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结束后,试验组肉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肉鸡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富硒益生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100羽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肉鸡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富硒乳酸菌的日粮(其剂量以硒计,硒浓度为0.3 mg/kg),试验期为30 d,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肉鸡的生产性能,于试验的第10,20,30天采血并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富硒乳酸菌组肉鸡末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富硒乳酸菌组肉鸡血清T-SOD和GSH-Px活性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血清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富硒乳酸菌能够明显促进肉鸡生长,提高料肉比,并可增强肉鸡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中开展了两种饲料形状(粉料和破碎料)和粗粉碎玉米粒(CC)按6种比例取代细粉碎的玉米粉(FC)(0、10%、20%、30%、40%和50%)对肉鸡活体性能、体重一致性、肌胃重量、粪氮以及肉鸡对饲料粒度偏好性选择行为的影响。试验期为14天,采用笼养方式。粉料饲粮质量的直径随着CC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422、431、471、509、542和640μm。CC和粉料导致肉鸡第7天的采食量和体重下降。饲料形状和CC互作对肉鸡7日龄的饲料转化率(FCR)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鸡14日龄的采食量、体重和肌胃重分别有显著影响(P0.05)、极显著影响(P0.01)和极显著影响(P0.01)。第14天,破碎料所有CC饲粮组中的采食量均接近并且极显著高于粉料饲粮组(P0.01)。在粉料饲粮中,10%和30%CC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40%和50%组(P0.05),0和20%CC组居中。破碎料饲粮所有组肉鸡体重都比较接近,但是14日龄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粉料组(P0.01)。在粉料饲粮组中,40%和50%CC组的体重较小(P0.01)。破碎料饲粮组第7天的FCR极显著高于相同CC的粉料饲粮组(P0.01)。在粉料饲粮组中,40%CC组肉鸡的性能极显著差于0、10%、20%和30%组(P0.05),50%组居中。在第14天,破碎料提高了FCR,但是被CC降低了。肉鸡第14天的肌胃重不受破碎料饲粮的影响,但在粉碎料饲粮组中却随着CC的增加而增加(P0.01)。破碎料饲粮极显著地增加了肉鸡粪中的氮含量(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制粒和破碎降低了CC的影响,使肉鸡采食量更趋于一致并降低了采食的选择性。在粉料饲粮中,CC对肌胃重的影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粮类型、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研究日粮类型、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饲粮类型对肉鸡前期料肉比影响不显著(P>0.05),极显著影响肉鸡各阶段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0.01),对后期和全期的料肉比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能量水平显著影响后期和全期的料肉比(P<0.05),显著影响前期日增重(P<0.05).木聚糖酶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肉鸡各阶段的料肉比和日增重,但对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类型和能量水平对后期料肉比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对全期料肉比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饲粮类型和木聚糖酶对前期、后期和全期日增重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前期日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饲粮类型、能量水平和木聚糖酶对后期的料肉比、日采食量和全期的料肉比、日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型饲粮组肉鸡生长性能优于小麦组;高能水平组肉鸡生长性能优于低能组,加酶组肉鸡生产性能优于不加酶组.  相似文献   

14.
丁轲  余祖华  倪学勤 《饲料广角》2007,(19):25-27,41
试验以艾维因肉鸡为代表,研究乳酸杆菌与中草药合生元对1~35日龄艾维因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在整个试验周期的平均体重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但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0~3周差异极显著(P<0.01)。合生元组的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第2周龄较乳酸杆菌组极显著提高(P<0.01),在0~3周龄,均较乳酸杆菌组和中草药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料肉比方面,0~5周龄合生元组均比对照组、乳酸杆菌组、中草药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各周龄合生元组与乳酸杆菌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生元组与中草药组在3周龄和4周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择食饲喂对肉鸡生产性能、饲料养分利用率和肉鸡整体粗蛋白、能量转化率的影响。将144羽22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2羽,每个试验组均设两个食槽,其中试验一组两个食槽中分别放置粉碎玉米和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其它组分,试验二组两个食槽中分别放置豆粕和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其它组分,对照组也设置两个食槽,均放置全价配合饲料。结果表明:(1)试验组生产性能均显著下降(P<0.01);(2)试验组对日粮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代谢率无影响(P>0.05),对肉鸡整体蛋白沉积率和能量沉积亦无影响(P>0.05);(3)试验一组日粮粗蛋白以及赖氨酸转化为体增重的效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群体感应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淬灭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肉仔鸡256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试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在1~21日龄饲喂淬灭素组肉仔鸡比对照组料肉比显著降低了0.05(P0.01);试验组肉鸡在22~42日龄添加淬灭素组比对照组料肉比降低了0.04;试验组肉鸡1~42日龄肉鸡日增重比对照组平均值提高2.23 g,日增重提高3.37%(P0.05),饲喂淬灭素组比对照组料肉比显著降低0.04(P0.05),1~42日龄肉鸡试验组饲料转化率提高2.30%。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肉鸡饲料中添加500 g/t 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提高肉仔鸡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  相似文献   

17.
棉田和果园放养鸡适宜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地理环境和植被相同的2公顷的3块棉田和苹果园,放养50日龄的河北柴鸡,密度分别为每公顷300羽(试验1)、750羽(试验2)和1 200羽(试验3),试验期6月初至9月底共120 d。每30天测定1次鸡只补饲量和放养地可食草的密度和高度变化。结果表明,棉田补饲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可食草密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可食草高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P<0.05)、和试验3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P>0.05)。果园补饲量试验1和试验2、试验2和试验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与试验3差异显著(P<0.05);可食草密度试验1和试验2差异显著(P<0.05),都与试验3差异极显著(P<0.01);可食草高度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推荐50~80日龄阶段每公顷饲养600~1 200羽、80日龄以上每公顷饲养450~600羽为宜;果园中种有人工牧草时放养柴鸡的密度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选用288羽29日龄艾维茵肉鸡,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以添加0、500、750、1000毫克/千克甜菜碱的相同饲粮,进行了为期21天的饲养试验.在研究甜菜碱对肉鸡生长影响的基础上,选择剂量最佳组进行屠宰取样,测定肌肉中肌酸、肌苷酸和肌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探讨甜菜碱对肉鸡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1000毫克/千克剂量组效果最佳,日增重提高了7.20%(P<0.05),料重比降低了6.81%(P<0.05);(2)在饲粮中添加1000毫克/千克甜菜碱显著改善了肉质,肌肉中肌酸、肌苷酸和肌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7.28%(P<0.01)、26.92%(P<0.01)和9.15%(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舍饲密度对育成公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饲养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44只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育成公羊随机分为4组,即Ⅰ、Ⅱ、Ⅲ和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每组饲养密度分别为0.70、1.05、1.40和1.75 m~2/只,试验期55 d。结果显示:(1)Ⅱ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Ⅲ、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体增重最高,分别比Ⅰ、Ⅲ和Ⅳ组高20.27%、11.98%和10.23%(P0.01),Ⅱ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Ⅲ和Ⅳ组(P0.01);(2)Ⅱ组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净肉重、净肉率和肉骨比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Ⅱ、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除心脏和脾脏重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器官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Ⅳ组心脏和肝脏重占活体重量比最高;(4)舍内的NH_3和CO_2平均浓度大小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与羊饲喂空间大小呈负相关(R~2=-0.995和R2=-0.999);(5)在不计算人工和饲料成本的情况下,Ⅰ、Ⅱ、Ⅲ和Ⅳ组分别获利6 345.67、7971.77、6977.80和7 025.42元,Ⅱ组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试验Ⅱ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3组,舍饲育肥羊饲养密度与生长性能的物理性拐点是1.05 m~2/只。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空肠核因子κB(NF-κB)及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 1,ZO-1))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的变化,为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0羽1日龄罗斯肉鸡常规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饲料添加3%猪油和4%鱼粉,饮水添加0.12%NaCl,9~11℃低温饲养),35日龄检测体重,并取心脏组织测腹水心脏指数,取空肠组织以HE染色切片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空肠NF-κB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肉鸡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腹水心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长度、绒隐比极显著下降(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异常及肠通透性增高促进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