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搭载材料及诱变后代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阳县以生产优质大米而闻名,太空搭载诱变水稻育种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以培育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为目的,通过对前后2次水稻的搭载材料和诱变后代的选择,要求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且食味品质好,抗当地易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穗颈瘟,产量超过450kg/667m2;根据育种目标,选育出5个新品系和11个新的种质资源,并探索出太空诱变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对以后的诱变育种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西省种子公司把不断发掘与利用新的遗传种质,提高杂交稻的产量、抗逆性以及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列入水稻育种和开发的重要工作内容,经过多年攻关,选育出了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1308,该组合2004-2005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较好等特点,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云南多年生稻品种选育历史,即通过把栽培稻和长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具有多年生性的中间品系,成为多年生性供体,再把这些供体与云南主栽品种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把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的遗传位点转移到水稻主栽品种中,选育多年生水稻品种。根据种子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云南省多年生稻品种的试验审定办法和审定标准,并审定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介绍了云南省已经审定的多年生稻品种以及云南多年生稻品种在云南省各地和全国部分省(区)的试验示范情况。  相似文献   

5.
广西育成水稻品种抗病性现状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7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论述近5年来广西水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概述了广西水稻抗病育种的现状,分析制约广西水稻育成品种高产与抗病之间的主要原因;在总结前人对水稻抗病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探讨了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龙春18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根据黑龙江省的生态特点,利用从匈牙利引进的抗旱强筋冬性小麦品种资源与当地小麦资源材料杂交选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 2020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黑审麦20200004。本文介绍了龙春182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抗旱、高产育种和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突破徘徊局面,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及不同稻类、熟期的优良组合.国家“七五”、“八五”育种重点课题“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项目组.经十多年攻关研究育成了增产幅度大、米质优、抗病、耐寒、抗倒、秧龄弹性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双季杂交晚稻金优207。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谢超有 《种子科技》2006,24(3):59-60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是由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家、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利用航天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感温型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7)。2002年由广西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4,(1):54-54
<正>云南省高原粳稻育种再结硕果,以省农科院粮作所为首的"云南常规水稻新品种选育"项目组通过联合攻关,育成水稻新品系27个,其中16个通过省级审定。云  相似文献   

10.
大豆杂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丰锁 《作物学报》1981,7(2):141-144
<正> 广泛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对作物农艺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算,以确定选择的直接指标;估算杂种后代的遗传进度以决定育种的规模,可提高育种效果。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在大豆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在本文内,拟就通过大豆杂交后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估测,确定我们育种的直接选择指标及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丰5号由河南省丰源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10年4月六届十次河南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通过,编号为豫审稻2010005。1育种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性,以通过品种间杂交、基因重组选育出比现有当家品种豫粳  相似文献   

12.
e杂交稻     
所谓e杂交稻是利用水稻eui(elongated uppermostinternode,最上节间伸长)种质或基因培育的不包穗的不育系和最上节间伸长的恢复系配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杨仁崔教授率先育成了e超级稻长穗颈不育系福esl(原名培矮64esl),并选育出e超级杂交稻”e福丰优11”(原名e两优培九),2004年通过江西省新品种审定,标志着我国e杂交稻进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真菌病害,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可提高品种的抗性、拓宽抗谱。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b的‘辽粳9234’和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铁粳7号’为亲本,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从后代中鉴定到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后代。通过连续3年生产试验和米质分析,鉴定到1个同时具有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稳定株系A-3,通过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命名为‘铁粳16’。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铁粳16’较其亲本抗谱宽、抗性强。研究结果证实聚合Pita和Pib可提高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可为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Y两优7号母本直播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谋 《种子科技》2011,29(12):33-34
Y两优7号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属两系迟熟杂交籼稻。由于注入了水稻高产基因,品种的产量潜力很大,已通过湖南省审定和超级稻认定。该组合表现出稳产、高产、米质优、抗病性强和产量高等特  相似文献   

15.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世界各国在甘蔗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遗传改良来选育和推广优良甘蔗新品种是保持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甘蔗生产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干旱是影响甘蔗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对甘蔗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选育高产高糖抗旱新品种是甘蔗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甘蔗抗旱性是由多种机理共同起作用的复杂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蔗抗旱机制和抗旱育种进展,本研究主要从甘蔗的形态特征(叶片和根系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指标(质膜透性,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甘蔗抗旱相关基因、甘蔗抗旱相关蛋白以及抗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等方面对甘蔗抗旱生理基础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及对甘蔗传统抗旱育种和现代分子抗旱育种(转基因育种, DNA甲基化育种)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国甘蔗抗旱研究与抗旱遗传育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优质多抗高产水稻新品种通育211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我省水稻优质米生产 ,更新品种 ,提高优质稻抗性 ,在多年研究转菰后代材料基础上进行大穗、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的选育 ,并选育了通育 2 1 1。 1 99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获通化市丰收计划一等奖。1 选育过程 通化市农科院 1 976年成功地将野生植物“菰”的部分基因导入到水稻品种“松前”中 ,创制出极丰富的新型水稻资源材料。1 984年以转菰基因后代第 7代中中秆、大穗、抗病、晚熟材料C1 1 3为母本 ,以中秆、大穗、细长粒、抗病材料C62 为父本进行杂交 ,F1 ~F4( 1 984~ 1 986年 )采用温室加…  相似文献   

17.
<正>临稻18号系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2001年以京稻23作母本,临稻10号作父本,杂交后经过4年自交,并从其杂交后代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0年3月该品种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1号。  相似文献   

18.
张国庆 《种子科技》2012,30(10):49-50
长6359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82230-6做母本、94-5383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育成的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5年8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5005。2007年1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19。2008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6年至今在我  相似文献   

19.
<正>五粳519由新乡市新粮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2014年6月七届七次河南省农作物品审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12005。1育种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性,以通过品种间杂交、基因重组选育出比现有当家品种新丰2号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