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新疆1985-2002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新疆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85-2002年,新疆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星下降趋势;③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新疆的资源承载状况较好,呈现富余状态,仅次于内蒙古,而广西、重庆、四川、贵州4省区呈超载状态;④新疆15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差异较明显,并且每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针对新疆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析长沙市1996~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沙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和湖南省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富余状态;以福州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长沙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长沙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对喀什市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但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喀什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喀什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全国和新疆作为参照区域,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2002~2011年时段内的各年昌吉州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研究时,昌吉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相对于全国来说较强;以新疆作为参照区研究发现,水资源多年持续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略优于自然资源,但经济实力依然较弱,经济发展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全国和重庆市作为参照区域,评价了2000~2015年成都市各类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了成都市的水资源相对于人口、经济的超载情况及水资源在各市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表明,与全国和重庆市对比,近10几年来成都市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除此之外,成都各区县还存在水资源存量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78-2003年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78-2003年,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除了1996--2000年,这种状态呈上升趋势。③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④吉林省9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吉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詈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盐城市2004~2008年相对资源承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08年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承载力发展不平衡是阻碍盐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盐城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着实提高相对经济承载力。②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③整合区内的优势资源,争取在苏北地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3.
14.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的估算和畜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现实条件下实现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自然资源丛书》青海卷和青海湖地区共和、海晏、刚察、天峻4县相关统计资料和草地实地考察,提出不同类县域的草地综合利用率,再根据宜用草地面积、鲜草产量及家畜年食用量等计算出青海湖地区各县和全区的草地理论载畜量、适宜载畜量和超载量。①湖区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38.4万hm^2,草地牧草理论生产潜力总量为1353709.4万kg,草地现实潜力总量为661760.83万kg。其中,草地理论生产潜力总量和现实生产潜力总量最高的均为共和县,最低的均为海晏县。②全区理论、现实实际可利用草地潜力总量分别为634253.55万kg、310054.85万k,其中最高的均为共和县,最低的均为海晏县。⑧草地理论载畜量为438.63万羊单位,其中,共和县最高(154.30万只),海晏县最低(32.86万只);草地现实载畜量全区为214.42万只羊单位,各县草地适宜载畜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共和县(79.34万只)、天峻县(65.16万只)、刚察县(55.42万只)、海晏县(15.45万只)。④截至2002年底,全区有各类草食牲畜289.6万头(只),其中,山羊12.3万只,绵羊228.9万只,驴0.24万头,牦牛43.4万头,黄牛0.9万头,骡0.13万头,马3.7万匹,骆驼82峰,全区草地实际载畜量折合为440.69万只羊单位,各县实际载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刚察县(142.17万只)、共和县(136.84万只)、天峻县(108.98万只)、海晏县(52.71万只)。⑤草地理论超载量为12.11万只羊单位,其中,海晏县和刚察县超载43.78万只羊单位,共和县和天峻县分别超载17.47万只羊单位、14.21万只羊单位;草地适宜超载量全区为225.33万只羊单位,超载量由大Nd,依次为刚察县(86.75万只)、共和县(57.50万只)、天峻县(43.82万只)、海晏县(37.27万只)。全区超载度(现实超载量和适宜载畜量的比值)为1.05,各县超载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晏县(2.41)、刚察县(1.56)、共和县(0.72)、天峻县(0.67)。可见,青海湖地区草地超载特别严重,草畜矛盾十分突出。2002年的数据显示,牧业总产值平均约占农业总产值的90%,牧业收入平均约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96%,牧民人均纯收入1836~2330元。可见,湖区气候与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传统观念等人为因素,最终导致湖区畜牧业生产也表现出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载畜率,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进行草畜分而治之;加强草地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和优质牧草的栽培;提倡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培育龙头企业,深化草畜产品加工,走产业化道路;转变传统观念,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畜牧业自主创新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神农架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神农架2008 ~ 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神农架总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大体呈现增长趋势,分别从2008年86 464.477 4、1.076 1 hm2增长到了2012年的93 137.591 1、1.171 3 hm2;②神农架总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分别大于总的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③各类型用地中水资源生态盈余量最大,建筑用地、林地次之;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则呈现生态赤字,需要外部供给.总之,神农架生态环境优良,破坏程度小,可持续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使用效率整体不高,就目前而言仍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特别是农业灌溉方面的节水潜力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降低农业耗水,其水资源承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