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探索出白马鸡驯养的经验,即:在野生白马鸡适宜生境下建立饲养场,从育雏阶段开始进行人工投食饲养和本地土鸡带领相结合的驯养方式。目前已经完成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完整驯养、饲养流程,取得了云南省林业厅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对育雏、亚成体、成体阶段的喂食量、存活情况等作了分析,认为接近原始生境的环境及本地带雏母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花尾榛鸡卵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尾榛鸡卵人工孵化的研究葛东宁毕艳丽卢向东(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夏树东(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花尾榛鸡(Bonasabonasia)俗称“飞龙”,属国家2级保护动物。其卵的人工孵化虽曾有过研究报道,但受条件所限,用于孵化的种卵量很少,试验的次数也有...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王锦蛇的自然资源,对王锦蛇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王锦蛇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数量为8~18枚(平均为13枚);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35℃,适宜的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80%;王锦蛇卵的孵化期为45~55天,人工孵化率为92.9%~100%.  相似文献   

4.
对11枚斑嘴鸭的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试验,结果表明:雏鸟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1时期是快速生长期,第2时期是急速生长期,第3时期是缓速生长期;斑嘴鸭的体重、翅长、跗蹠、体长、尾长、嘴长变化与日龄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蓝孔雀属鸡形目雉科,原产于印度、锡兰和斯里兰卡。野外多栖息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喜群居,性机警。由于尾长而双翼不发达,飞行能力不强,易遭受天敌捕食。杂食性,常以野果、草籽、嫩芽及小型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6.
开展同域分布物种生态位分化研究对于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区内同域分布的白马鸡和血雉开展持续监测,利用红外相机数据来比较二者在分布海拔与植被类型以及日活动节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白马鸡(Crossoptilon cr...  相似文献   

7.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同程度的惊吓飞撞反应,当天不能上树夜宿,亦不能进入水田觅食.野化过程中,朱鹮能较快适应网笼内的各种夜宿、觅食环境,并具有良好的飞行、警戒能力.野化前后期相比,朱鹮对水田和沼泽的选择比例以及日间行为节律有显著变化.亲鸟饲养幼鸟、模拟亲鸟饲养幼鸟和人工饲养成鸟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成鸟更容易接受深水环境,而幼鸟能更早上树夜宿.恰当的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和减少人为干扰是野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林蛙繁殖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其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将直接影响着物种种群的生态平衡 ,同时也是中国林蛙人工饲养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就中国林蛙繁殖生态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 ,以期对人工饲养中国林蛙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了卵叶异檐花和穿叶异檐花,系桔梗科异檐花属,在湖北省的分布情况,该属及种为湖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饲养的方法,对该虫的孵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蓝目天蛾卵的孵化率与世代无关,与排卵日次相关极为显著;孵化历期与排卵日次无关,与世代关系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蓝马鸡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蓝马鸡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接区域以及宁夏贺兰山地。从进化地位、栖息地选择、习性、食性、生理生化、人工养殖等方面对蓝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全方面的了解蓝马鸡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褐马鸡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对陕西黄龙山保护区褐马鸡种群栖息环境的调查,分析保护区褐马鸡种群栖息地特征、类型、制约褐马鸡种群数量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述了孔雀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方法,同时强调了一些关键技术,这对孔雀繁殖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褐马鸡在陕西韩城黄龙山曾一度被认为已"失踪",1994年再度被"发现".文章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分析,认为韩城黄龙山林区自古一直有褐马鸡的存在,是褐马鸡的祖居地.并通过黄土高原土地的开拓与利用、森林植被演替史、黄龙山区地貌演化及现代科学研究等,对褐马鸡在陕西韩城分布区历史变迁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子对喙尾琵甲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温度、光照和基质含水量对喙尾琵甲(Blaps rhynchopetera Fairmaire)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 - 28 ℃ 6个恒温条件下卵均可孵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卵的发育历期缩短(32.92 - 5.83 d),发育速率加快(0.03 - 0.172/d)。12 - 25 ℃下孵化率较高,平均孵化率70%,8 ℃和31 ℃未见卵孵化。喙尾琵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8±0.93) ℃,有效积温为(99.91±8.11)日·度。在0 - 8 000 lx光照条件下,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孵化率呈下降趋势,光照度≥8 000 lx,卵不孵化。基质含水量和温度共同影响试验中,基质含水量、温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卵的孵化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分析后筛选出了适宜卵孵化的温度含水量组合;并对云南地区限制喙尾琵甲卵孵化的气候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沙冬青人工种植试验和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生长状况相比,荒山条件下沙冬青生长状况最好,固定沙丘其次,流动沙丘最差;出苗率和存活率荒山条件下的出苗率最高,固定沙丘出苗率其次,流动沙丘出苗率最差;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在不同的坡位其分布格局不同,在整个荒山地区及固定沙丘地区的中部,沙冬青种群呈均匀分布,而在固定沙丘地区的上部和下部以及整个流动沙丘地区呈集群分布;荒山与固定沙丘在高度上与流动沙丘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兰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是露地栽培年均净收入5.66元.m-2的2.7倍,8个处理中以A1×B2的处理为最好,产量达11.28 kg.m-2,年净收入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3;A1×B1处理次之,产量达9.07 kg.m-2,年净收入15.3元.m-2,投入产出比1∶3.1。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人造板,造成废物处理、环境危害等方面的问题。对废弃人造板进行再利用,既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木材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研究资料发现,目前废弃人造板再利用可分为两大类——物质方面再利用和能源方面再利用。其中,物质方面再利用包括制备再生刨花板、木质复合材料、活性炭、液化产品等,能源方面再利用包括制备颗粒燃料和热裂解炼制。  相似文献   

19.
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其幼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定量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构树枝条喂饲桑天牛成虫,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卵孵化及幼虫成活的影响。在室温下,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丝网的190 mm×240 mm塑料桶中进行实验。每头雌成虫取食印楝提取物0.10 mg0、.15 mg0、.20 mg和0.25 mg后,15 d期间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6.29、3.00、1.67和1.00粒;取食剂量为0.05 mg0、.10 mg、0.15 mg和0.20 mg的孵化率分别为42.38%、41.78%、16.77%和30.00%,当取食量达到0.25 mg时,孵化率为0,卵孵化被完全抑制;取食量为0.15 mg、0.20 mg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25.00%、33.33%,对照组的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其子代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6.33、78.91%、72.73%,T检验显示雌成虫取食上述剂量的印楝提取物对抑制其产卵、卵孵化及其子代幼虫存活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