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桐的三个优良无性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选种目标,从各地优良地方品种中选择,收集了24个优良单株,经连续6年的无性系测定分析,以单株产油量为主要评选指标;结合树体结构,从中评选出77、73、74号3个优良无性系,其历年产量的遗传增益达44%以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省林木良种调查选出的21个毛白杨优树,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苗,以目前最具生命力,推广面积最广,材积生长最大的毛白杨良种-易县毛白杨雌株为对照,对立起无性系测定林,10年的试验研究证明82033,82032生长表现优良,建议在聊城及周边条件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林业科技》1992,(2):43-43
<正> 中南林学院何方等在湖南省经连续3年选优和6年无性系测定林观测试验,已从50个决选优树中选出19号、23号、36号、37号等4个优良无性系。栽植后连续4年年平均每  相似文献   

4.
佯黄竹优良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丛生竹新品种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为选育对象,以竹材产量高、浆(材)用品质好为选育目标,对佯黄竹4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无性系YHZ03各项指标表现较好,栽植后3年即可正常投产,单株平均发笋量为5.4株,新生竹平均胸径6.50 cm、平均秆高13.20 m、平均秆质量8.60 kg/株;制浆造纸性能优于当地其他竹种,且具有区域适应性强、性状稳定、抗寒性较强等特点,在川南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银杏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全县银杏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初选、复选和高接栽培对比试验,从297株雌银杏古树中发现并选育出了两个具有药用价值高、结实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的黑银杏优良无性系———中银黑1号和中银黑2号。黑银杏种仁中总黄酮含量09mg/kg,叶片中总黄酮含量85g/kg,分别比普通银杏高50%和417%。文中还介绍了黑银杏的优良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核桃无性系良种选育周泽胜(云南省大理州经济果木站,大理,671000)滇西地区是漾濞核桃种群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核桃嫁接史最早地区之一。大理地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从实生繁殖到嫁接繁殖,核桃老产区群众的体验是,再好的泡核桃种下去,结出的是夹绵核桃。这是因...  相似文献   

7.
从1973年开始在福建省油茶主产区,有计划分批地开展了油茶优株选择,选育出闽20、闽29、闽81、闽7415等4个优良无性系,达到了油茶优株无性系的评选标准。  相似文献   

8.
油桐良种选育及其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油桐良种选育和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品种资源研究、选优、杂交亲本分析、抗病育种和分子育种等育种方法,以及嫁接、组培和扦插的无性繁殖技术等角度展开分析,使人们了解我国油桐育种现状.并针对我国油桐良种选育和无性繁殖的一些限制因素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油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适合平原农区的优良品种,进行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选育试验。经过8a造要测定,筛选出3119、5057、0084、3882、5073、5048等6个优良无性系,均为雄株,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对照(易县毛白杨雌株)的69.1%、53.3%、15.4%、9.8%、4.4%、7.2%;形质指标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以自选的4个和引进的4个文冠果无性系在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林场建立对比试验林,经过10余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生长量、产量、果实出籽率、种子含油率及公顷出油量等指标综合比较,认定75-07为优良无性系,其平均株产0.89 kg,公顷产2215.50 kg,平均年出油量达到384.83 kg·hm-2.  相似文献   

11.
从1982年开始,从外省引进15个油桐优良品种,经过试验,精细管理,观察其生长发展情况,并对比省内油桐良种,从中选出5个优良品种,可以在陕西省油桐生产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油桐种质资源普查发掘出来的151个油桐品种及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经济性状等13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量分类的方法,将136个三年桐品种划分为7个类群,15个千年桐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油桐品种分类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千年桐在北缘产区,由实生造林发展为无性栽培的途径。通过有性起源的优株无性系化,无性系测定,在13个无性系间选育出浙皱-7号、浙皱-9号、浙皱-8号3个高产优良无性系,表现出早实丰产特点,其中浙皱-7号达到了最高产量的水平。通过研究与生产检验,证明了千年桐高产无性系选择育种程序是科学的、可行的。试验采用边测定、边示范,逐步推广的技术路线,应用快速育苗繁殖技术,使高产无性系推广面积达53 960亩。  相似文献   

14.
本义对万县地区的油桐生产,按照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条件,划分为4个油桐产区,解决了适地适树的问题,为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计了3个以油桐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袋栽黑木耳,获得初步成功。其中,配方A和配方B每100kg栽培干料可生产干耳6.8—7.1kg。  相似文献   

16.
林木无性系育种若干遗传参数估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琦  朱之悌 《林业科学》1995,31(2):169-176
遗传参数估算是林木育种程序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林木无性系育种具有方法简单、投产迅速和增益较高,但其遗传参数的估算方法却不尽完善。目前,几乎所有的无性系育种研究都采用有性育种的估算方法来估算遗传参数,这难免不影响估算的精度或使结论产生偏差。本文深入分析了无性繁殖材料的特点,推出了估算无性系材料遗传参数估算的精确算式。同时,对当前广为关注的无性系混种数目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7.
油桐种子和幼苗在低温下内部生理生化过程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的下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其K+外渗率明显增加,细胞TTC还原率显著下降,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也发生明显变化。低温下,油桐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冷害初期,幼苗呼吸即有增强的表现,特别是从低温转入暖温后呼吸速率大大增加,随着冷害的发展,呼吸又明显下降;冻害则使幼苗呼吸逐渐降低,但从低温转入暖温后仍出现呼吸高峰。不同品种或不同器官对低温的反应不同。外源脱落酸和抗坏血酸预处理能明显地提高油桐幼苗抗冷性。  相似文献   

18.
油桐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期的油桐林生物量和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林的生物量随树龄的增大逐渐积累,从幼龄期开始到20年生的桐林,其生物量的积累值为79,61t/ha。桐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产量(果生物量或种仁生物量)随树龄的动态变化服从二次抛物线函数:W_(FR)=-2.11398+0.82471(t-1)-0.03540(t-1)~2W_S=-1.37257+0.38539t-0.01706t~2不同生育期,桐林中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和输出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9.
油桐立地分类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中国油桐产区地域分异的自然特点,采用以定性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气候、大地形、小地形综合分析逐级控制的方法,划分出3个立地大区,13个立地小区,41个立地类型组,72个立地类型四级立地分类评价系统。并从立地质量多用途角度来评价油桐产量及其发展适宜度、林地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