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乌拉特后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放牧区植被特征的研究表明,工程区A(2008)、B(2009)、C(2012)平均盖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8.2、12.5、4.0个百分点;草群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6cm,1.0cm,0。8cm,灌丛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8.7cm,10.0cm,4.0cm;地上生物量分别比放牧区的高出67.7%,47.0%,12.0%。本文实验结果还说明退牧还草工程区的建设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经1-5年围封后,围封时间长的草地植被恢复效果要大于较围封时间短的草地。 相似文献
2.
建立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退牧还草工程是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之后,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出台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对内蒙古翁牛特旗退牧还草项目实施的实证分析,探讨建立与完善退牧还草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巴音布鲁克草原主要位于新疆中天山地区的和静县境内,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高山草原。由于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保护得到了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编制完成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五年总体规划》。规划总投资8.09亿元,实施“天河”工程、牧区水利、水土保持、草原建设等。2004年国家投资2085万元,实施了退牧还草项目,总规划11.3万hm^2。2005年,国家和新辐维吾尔自治区投资1.4亿元。安排和静县牧区水利项目.使草原生态彻底得到保护。为配合工程的实施.近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拨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草原现有的水利设施改造和维修。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开始,分别在酒泉市3个“退牧还草”项目试点县的半荒漠草原,对禁牧、休牧、补播和轮牧4项基本措施在植被恢复中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连续5年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就植物多样性、盖度、高度和产草量的综合效应而言,4项基本措施对植被恢复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禁牧和补播的效果均显著优于休牧和轮牧;对于退化较为严重且以生态恢复为基本宗旨的草原建设而言,最佳选择方案为禁牧4~5年;若以兼顾生态恢复与牧业生产双重效益为目标,则在禁牧的同时辅之以补播的方案更为可取;当建设目的更偏重于牧业生产,但同时要求对草地植被不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时,最佳的方案应为轮牧,但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春秋季放牧。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部砒砂岩丘陵沟壑地区侵蚀沟谷发育较多,由于气候干旱、土壤风沙严重等自然条件以及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使沟源区草地严重退化、加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较严重。自2000年起准格尔旗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得到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本文主要以准格尔旗暖水乡侵蚀沟壑地区和纳日松镇的开矿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草原草群的野外调查、草群样地、土壤样品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方法,展现了退牧还草以来的沟源坡地和平地草群的恢复状态以及差异。结果表现在以砒砂岩和部分黄土为基岩的地面草群特征以及表层土壤的有机质、机械组成产生变化,说明了退牧还草以来的草原环境差异。表明了草地草群的种类组成、草群盖度、高度和优势度现象等群落特性变化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土壤机械组成等方面也提高了一定的恢复效益。 相似文献
6.
7.
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的交流会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段应碧介绍,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基本形成了"稳得住、能致富"的良性机制,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了经济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消息,经过8年的退耕还林和5年的退牧还草,宁夏已经成为沙化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省区,生态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统一部署,宁夏从2000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3年又启动了退牧还草工程。8年间累计争取国家投入33亿多元,共 相似文献
9.
依托退牧还草项目鄂尔多斯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快速恢复草原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鄂尔多斯重利用轻保护的粗放式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草场退化。2000年,鄂尔多斯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从变革生产方式上促进生态恢复。2002年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开始在我市实施。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得到了大力推行,同时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更加规范化。退牧还草工程在我市实施7年来,使我市草原生态快速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草原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草群高度由平均不足15cm提高到35cm左右,梁地草场和沙地草场的产草量平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恢复研究是当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湿地恢复的概念、特点及退化原因入手,并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湿地恢复的目标、方法、原则、策略、技术、评价及监测等方面内容。除此之外,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湿地恢复的具体步骤,最后指出为做好湿地生态恢复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方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首曲湿地保护区退牧还草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河上游首曲湿地保护区内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后的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分析了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效益。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该区内的草地地上生产力提高了13.65%~29.29%,盖度提高了12.06%~22.76%。玛曲境内休牧草地和禁牧草地的生产经济价值分别为0.13亿元和0.10亿元,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84%和21.55%;休牧草地和禁牧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83.32亿元和78.62亿元,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64亿元和13.94亿元。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区内草地生态系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草地覆盖了大于40%的陆地面积,其生态退化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在各个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草地恢复措施,但是具体的恢复效果无从得知.从论文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关于中国草地恢复的中英文文献共86篇用于Meta分析,对中国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通过亚组分析,分别得到了恢复时间、恢复方法、恢复地... 相似文献
14.
15.
对宁夏干旱区盐碱地6种栽培草地0-20、2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改善干旱区盐碱地土壤品质的优良草地。结果表明,各栽培草地0-20 cm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均低于20-40 cm,土壤养分及全盐含量均高于20-40 cm;豆科栽培草地改善两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降低20-40 cm全盐的效果强于禾本科,禾本科栽培草地保水蓄水、降低土壤容重及增加20-40 cm土层速效磷的效果强于豆科;豆科、禾本科栽培草地改善土壤品质的效果大小分别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和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蒙杂冰草(A.cristatum×A.mongolicum);各栽培草地0-20 cm土层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远大于20-40 cm土层,豆科、禾本科栽培草地两层土壤中3种微生物数量大小分别为紫花苜蓿>沙打旺>黄花草木樨和圆柱披碱草>扁穗冰草>蒙杂冰草;0-20 cm土壤含水量与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0-40 cm土壤pH值与放线菌、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层土壤的全盐含量与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均呈负相关,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磷、速效钾与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17.
退牧还草政策对我国牧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的总结和评估,提供我国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和改进的科学依据,通过问卷和访谈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1个牧户家庭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退牧还草政策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和草原生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牧民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的转变,改善了牧民的收入结构,使牧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退牧还草工程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长远大计的生态工程、绿色工程,是符合广大农牧民利益、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通过对退牧还草工程中建立新型家庭牧场必要性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建立新型家庭牧场的7个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尊重牧民的本土知识;树立现代化草业经营的理念;加快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良种,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广辟饲料来源,解决饲草料供给;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南方地质易灾区主要表现为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频发。易灾区分为热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高原,南方山地4种类型。种草恢复植被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南方地质易灾区选择草种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采取人工播种,机械喷播和飞机播种3种方式,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科学管理,实现生态保护,防灾救灾与农牧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季节性超载过牧问题,自2015年5月至7月起连续两年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冬春放牧地上进行了为期6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休牧期间放牧家畜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并于2016年8月中旬对休牧草地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可使草地群落的总盖度、总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使禾本科牧草株高、分盖度和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对莎草科植物影响不显著(P0.05);阔叶型毒杂草的株高、盖度、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休牧两年与休牧一年相比,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株高、盖度、植物量均在继续增加,阔叶型毒杂草的各项指标继续下降。结果证明,返青期休牧可有效促进祁连山区草原化草甸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并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