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完善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标准,筛选耐盐性强的玉米种质资源,解析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性遗传机制,为玉米萌发期耐盐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390份玉米自交系耐盐性相关的10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为5个综合指标,即7d发芽率、芽干重、芽鲜重、根干重和根长,可作为玉米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确定各材料的耐盐综合评价指数,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萌发期耐盐性分为6个等级,其中高度盐敏感型材料298份,中度盐敏感型材料49份,盐敏感型材料27份,耐盐型材料9份,中度耐盐型材料5份,高度耐盐型材料2份。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玉米成株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玉米资源,采用多个鉴定指标对16份玉米品种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的耐盐级别。试验采用大田鉴定法,以株高、穗鲜重、茎鲜重、总鲜重和籽粒干重这5个指标的耐盐指数为评价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综合评价,并根据D值对耐盐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环境相比,在盐碱胁迫下,各鉴定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下降,其中籽粒干重和穗干重的变异系数在盐胁迫条件下明显高于正常条件;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耐盐指数的表现不同,以各个耐盐指数为依据的品种耐盐性排序也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各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玉米成株期耐盐性。根据D值和聚类分析,可将16个玉米品种划分为5个耐盐级别:其中高耐盐品种(1级) 1个、耐盐品种(2级) 2个、中等耐盐品种(3级) 9个、敏盐品种(4级)3个、高敏盐品种(5级) 1个。本研究共筛选出高耐盐普通玉米1个(天泰316)、耐盐普通玉米2个(五岳97-1,惠农609)和特用玉米1个(山农207),这些品种建议在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水稻籼型不育系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水稻籼型不育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耐盐杂交水稻新组合测配的强耐盐不育系,笔者分别在萌发期、幼苗期对8个水稻籼型不育系进行耐盐性鉴定,以耐盐品种FL478、盐敏感品种IR29为对照。结果显示:盐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起到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盐浓度的提高而增强,10 g/L NaCl浓度胁迫能较好反映水稻不育系萌发期耐盐性的差异。‘沪旱7A’、Y58S在萌发期的耐盐性最好,与FL478均属于1级,具极强的耐盐性;‘荃9311A’的盐害级别为3级,具强耐盐性。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8 g/L NaCl浓度胁迫下的枯叶率性状能较好反映水稻不育系幼苗期耐盐性的差异,‘沪旱11A’与耐盐对照FL478耐盐性相仿。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分子标记鉴定及其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鉴定10份玉米材料的亲缘关系,测试其耐盐性强弱并初步探讨玉米耐盐的生理机制,采用20对SSR引物对10份玉米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采用NJ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亲缘关系图;同时分别配置浓度为0、100、200、300 mmol/L的NaCl溶液,对幼苗进行盐胁迫实验,并测定株高作为耐盐性的指标;7次盐处理后,对抗氧化物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鉴定。根据分子标记的结果初步鉴定出了10个玉米材料间的亲缘关系,1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4-0.71。结合株高和酶活的测定结果筛选出了耐盐性较强的玉米材料5份,分别为‘先玉335’、‘郑单958’、LH214、83IBI4和LH204。研究结果对于玉米耐盐育种的亲本组合选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玉米萌发期耐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玉米品种耐盐性筛选、盐碱地玉米栽培和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长等作为指标,用不同浓度的NaCl对9份不同玉米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筛选的鉴定,分析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mol/L NaCl处理下‘吉单519’和‘平全9’的根长比对照增加了31.17%和14.17%,与对照处理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低浓度的NaCl(≤30 mmol/L)溶液对玉米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根、芽的伸长,并且不同品种间表现出耐盐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下玉米苗期农艺性状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但在盐碱地上很难获得高产,盐胁迫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研究玉米在盐胁迫下的性状表现,建立玉米耐盐筛选的技术指标体系,对耐盐机理及分子育种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沙培盆栽的方法,对3个不同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的NaCl梯度胁迫处理,对出苗时间、苗高、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各性状与盐胁迫处理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同品种中,黄早四和TL94B的耐盐性相对较强,87-1的耐盐性相对较弱;100 ̄120mM为玉米盐胁迫筛选的下限临界浓度,200 ̄220mM为玉米盐胁迫筛选的上限临界浓度;出苗时间、苗高、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脯氨酸含量等指标与盐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P<0.01的极显著水平,都可作为玉米的耐盐性鉴定的依据;研究还发现,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但盐浓度超过临界上限后,脯氨酸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耐盐是高粱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本试验对高粱重组自交系苗期的耐盐指标进行鉴定,为耐盐遗传规律研究和分子标记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粒用高粱TX622B和三尺三杂交得到的479个F2:5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为材料,在1 g/L NaCl(0.1%NaCl,模拟正常生长环境作为对照)和9 g/L NaCl+1 g/L Na_2CO_3(0.9%NaCl)条件下进行耐盐筛选,通过调查发芽率、苗高、苗鲜重和苗干重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Membership function value)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对高粱苗期耐盐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 g/L NaCl+1 g/L Na_2CO_3(0.9%NaCl)比较适合作为高粱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发芽率、苗高、苗鲜重、苗干重可作为高粱苗期耐盐程度的鉴定指标。4个性状指标呈正态分布,且指标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指标与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将实验群体分成高度耐盐、耐盐、中度耐盐、盐敏感和高度盐敏感五类。  相似文献   

8.
旨在建立玉米苗期耐盐性有效评价方法,通过梯度微咸水处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0份玉米品种的苗期耐盐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四分位差分析结合玉米耐盐阈值分析表明耐盐鉴定的最佳胁迫浓度为0.5%。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可将7个农艺性状的耐盐系数转化为隶属函数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结合聚类分析可将玉米苗期耐盐等级划分为:高耐、耐、中等、敏感、高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D值与7个农艺性状耐盐系数的回归方程:D=-1.147+0.823*长径+0.713*株高。上述研究为评判玉米苗期耐盐性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种子萌发期甜高粱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柴媛媛  史团省  谷卫彬 《种子》2008,27(2):43-47
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通过对10个品系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致死浓度和耐盐指数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甜高梁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甜高粱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供试的10种甜高粱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能-2〉BJ-297〉BJ-21〉BJ-340〉623A〉M-81E〉BJ-219〉考利〉原甜〉BJ-223。萌发期发芽率、活力指数、芽长、根长和耐盐指数均与盐浓度的大小呈负相关。耐盐半致死浓度为240~360mmol/L,耐盐致死浓度多为420mmol/L。  相似文献   

10.
以13份茄子材料为试材,用0、30、60、90、120、150 mmol/L和180 mmol/L的盐溶液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了不同材料的萌发期耐盐性.结果发现,低浓度盐胁迫(< 90 mmol/L)促进一些材料的种子萌发,而高浓度盐胁迫(>120 mmol/L)抑制了种子的萌发;13份材料间存在明显的耐盐性差异,2份为极耐盐材料,3份为盐敏感材料,其余为中等耐盐材料;NaCl浓度120 mmol/L时为茄子耐盐萌发试验的临界浓度,为耐盐种质资源筛选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转AhCMO基因玉米后代的获得及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将山菠菜胆碱单加氧酶(AhCMO)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经抗生素筛选、PCR检测及自花授粉获得转CMO基因的T2代玉米种子。选取5份T2代玉米种子盆栽进行耐盐性鉴定试验。首先针对其非转基因受体材料筛选出耐盐性鉴定浓度,其后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转基因T3代株系进行耐盐性鉴定,同时筛选耐盐性强的株系。结果表明:耐盐性筛选及鉴定的适宜浓度为250mmol/L;依据对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在250mmol/LNaCl胁迫下,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高于非转基因玉米,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玉米。SOD活性提高了2%~208%;POD活性提高了22%~65%;叶绿素含量增加了8%~61%;MDA含量减少了3%~93%。试验表明,耐盐基因CMO的转化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依据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建立的耐盐性级别评价方法显示,5份参试株系中耐盐性比对照提高3级的有2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谷子杂交种和常规品种进行耐盐性筛选与研究,选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27个常用谷子品种进行了芽期耐盐性筛选试验,对筛选出的芽期耐盐性品种进行了苗期耐盐性鉴定试验,对部分品种进行了盐胁迫条件下出苗和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芽期在0 mmol L-1和150 mmol L-1盐胁迫下,相差很小,在200 mmol L-1盐胁迫下,差距明显。在200 mmol L-1NaCI溶液的环境下,张杂谷3号达到3级耐盐标准、张杂谷DH3达到5级耐盐标准。不同谷子品种在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提高,出苗率逐渐下降;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谷苗生长高度逐渐下降。个别不耐盐的谷子父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杂交种,耐盐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经结果分析,土壤盐度大于千分之三,不适宜谷子的正常生长,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的轻度盐碱地,是将来选育耐盐谷子品种的重点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发掘优异耐盐种质是进行豇豆品种耐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在子叶展开期,以分别添加50,100,150,200,250 mmol/L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对12个豇豆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对豇豆耐盐等级(STR)、叶绿素含量(SPAD)、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鲜质量(AFW)、地上部干质量(ADW)、根鲜质量(RFW)和根干质量(RDW)等8个指标的影响,鉴定适宜盐浓度;依据隶属函数值(Fi),综合评价12个品种的耐盐性,并确定耐盐鉴定方法;根据此方法,评价84份豇豆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12个品种STR值呈上升趋势,150 mmol/L NaCl胁迫下变异系数最大,确定150 mmol/L为豇豆苗期耐盐性鉴定适宜浓度;筛选出耐盐品种苏紫41和绿领四号(Fi>0.60),盐敏感品种苏豇1419(Fi<0.30);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150 mmol/L NaCl处理4周左右进行豇豆苗期耐盐性鉴定的方法;84份豇豆种质资源耐盐性Fi变幅为0.06~0.88,遴选出苏紫豇1号和紫筋肉豆角等8份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筛选到10份耐盐种质资源(Fi>0.60),为豇豆耐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旨在加强玉米耐盐性的研究和利用,本研究采用水培法,以NaCl胁迫拟田间盐生条件,在适宜的盐胁迫处理浓度的基础上,以耐盐系数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42 份玉米自交系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发芽率、根干重、苗干重、根鲜重、根长和苗鲜重可作为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盐性筛选和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42 份玉米自交系苗期的耐盐性划分为5 类,其中B红-2 等12 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较强,NC320 等42 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中等,50K-4-1 等58 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一般,H070480 等77 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敏感,甘1 号等53 份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程度日趋严重,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制约产量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明确玉米苗期耐盐的光合作用机制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水培法,对已耐盐性鉴定筛选的强耐盐型自交系(B46)和盐高度敏感型自交系(NC236)为材料,分析二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低浓度盐(55 mmol/L NaCl)胁迫条件可促进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筛选耐盐大豆资源对于大豆主产区盐渍化土壤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中黄35、中黄39、Williams82、铁丰8号、Peking和NY27-38为供试材料,以蛭石为培养基质,设0、100和150 mmol L?1 NaCl 3个处理,进行出苗期耐盐性鉴定,分析与生长相关的6个指标,旨在明确大豆出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 150 mmol L?1NaCl处理显著降低大豆的成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并且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基于幼苗生长发育状况的耐盐指数方法与耐盐系数方法对6份种质耐盐性评价结果显著相关。耐盐指数法对植株无损坏、可省略种植对照,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种质鉴定的效率。因此,以150 mmol L?1 NaCl作为出苗期耐盐鉴定浓度,以耐盐指数作为大豆出苗期耐盐鉴定评价指标,鉴定27份大豆资源,获得出苗期高度耐盐大豆(1级) 3份、耐盐大豆(2级) 7份,其中4份苗期也高度耐盐(1级),分别为运豆101、郑1311、皖宿1015和铁丰8号。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利用150 mmol L?1 NaCl处理,以耐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大豆出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的简便方法,并筛选出4份出苗期和苗期均耐盐的大豆,对耐盐大豆种质资源的高效鉴定和耐盐大豆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花生耐盐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进一步明确花生耐盐性的鉴定指标,提高花生耐盐种质的筛选效率,尽快培育出耐盐花生新品种,笔者从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花生耐盐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和优异耐盐种质筛选3个方面总结了花生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采用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花生耐盐性判断不够全面、准确,就未来花生耐盐性鉴定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提出尽快建立花生耐盐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强调应同时兼顾筛选种质的耐盐性和耐碱性,保证筛选的种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大田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含有诸多优异的基因。为评价野生大豆的耐盐性,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以NaCl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对244 份野生大豆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致死浓度最低为200 mmol/L,最高为300 mmol/L,并从中筛选出致死浓度为290 mmol/L 耐盐种质14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300 mmol/L 的耐盐种质2 份,占供试材料的1%;致死浓度为200 mmol/L 的盐敏感种质15 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270 mmol/L的材料最多,共计36 份,占供试材料的15%,其次是致死浓度为220 mmol/L 的材料32 份,致死浓度为280 mmol/L 的材料29 份。综上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望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用于耐盐QTL的定位和耐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耐盐玉米筛选和鉴定提供参考,采用滤纸培养法,对4个玉米杂交组合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幼苗高度、幼苗鲜重、根长和根鲜重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发芽势、发芽率、种子活力、幼苗高度、幼苗鲜重、根长和根鲜重在盐胁迫条件下随NaCl浓度增加均有下降,且各浓度较对照差异极显著;‘杂23’除根长外,其余5个性状的耐盐性分级均高于其他3个玉米杂交组合。各玉米杂交组合间、各性状间的耐盐表现差别很大,筛选和鉴定耐盐表现时要各种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全生育期耐盐资源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全生育期耐盐的水稻资源,本文对500份不同来源的国内外地方品种和旱稻资源用0.3%的NaCl盐溶液进行了苗期筛选,共获得34份苗期存活率和绿叶率大于50%的材料。对上述34份材料和前人报道的121份耐盐材料用0.3%和0.5%的NaCl进行了全生育期耐盐性筛选。0.3%的NaCl共筛选到7个品种的11个全生育期耐盐存活单株,而0.5%的NaCl仅筛选到1个品种中的1个存活单株。这些材料为耐盐机理研究和耐盐育种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