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5种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璐  付明哲  王侠  赵宝玉 《草业科学》2011,28(4):683-686
本试验以甘肃棘豆(Oxytopis kansuensis)、黄花棘豆(O.ochrocephala)、小花棘豆(O.gz口6阳)、冰川棘豆(O.glaciais)、急弯棘豆(O.deflexa)为研究对象,以芦丁为对照,采用5种显色反应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黄酮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不同品种棘豆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芦丁为对照品的留兰香(Herba Mentha spicata)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紫外扫描比较了芦丁对照品和留兰香提取物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和三氯化铝2种显色体系下的吸收特性,确定一种检测方法作为留兰香总黄酮的测定较优方法。结果: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更适合留兰香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3.291x-0.011 5(R=0.999 8),芦丁的浓度和吸光度在8.008~48.0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2.5%,重现性、稳定性和精密度均较好。结论: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留兰香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个适合松花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Al(NO3)3-NaNO2-NaOH和AlCl3两种显色法测定松花粉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分别考察了两种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AlCl3显色法更适宜于松花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AlCl3显色,适合松花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测定枫蓼水煎液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表明总黄酮浓度在0.008~0.048 mg/mL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总黄酮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97%,RSD=1.66%。本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牛耳枫、辣蓼药材的半成品及成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急弯棘豆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急弯棘豆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试验研究提取超声功率、温度、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急弯棘豆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急弯棘豆超声辅助提取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超声功率、温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弯棘豆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在60%,超声时间为45min,超声波功率为800 W,温度45℃,料液比为1∶10。最高提取率为1.97%。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勿忘我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在512 nm波长处测定勿忘我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4-24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1C-0.0011,R=0.9999,总黄酮含量为1.3%,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2.4%。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甘肃山楂与山里红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方法,并优选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显色反应,在507 nm处测定甘肃山楂与山里红总黄酮含量;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甘肃山楂与山里红总黄酮提取效果的诸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进行优选。结果显示:芦丁浓度在0.0082~0.0820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加样回收率RSD=3.42%;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提取效果最好。该方法的提取率高,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和准确度高,为甘肃山楂与山里红总黄酮含量测定及优化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弯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我国青海主要疯草类植物——急弯棘豆中是否含有内生真菌,本研究对采自青海的急弯棘豆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急弯棘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3株内生真菌,分别命名为EFJ-3、EFJ-4和EFG-8,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这3株内生真菌分别为分层镰刀菌、褶皱裸孢壳菌和焦曲霉。结果提示,我国青海地区急弯棘豆植株中存在多种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9.
1975年夏秋,同德军马场第十二群马进入夏秋草场后,发生一种以丧失快步运动和部分病马表现为脑炎症状的疾病。一个多月内发生病马51匹,占全群马的28%。经调查和实验诊断为棘豆(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ge急弯棘豆O.deflexa (Pall)D.C)中毒。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青贮品质及苦马豆素含量的影响,进而为黄花棘豆作为优质牧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选择含水量为75%的新鲜黄花棘豆,填充于青贮瓶中压实密封后置避光处室温保存,分别于青贮0、10、20、30……100 d取样,感观检查青贮效果,利用内标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前后苦马豆素含量,确定黄花棘豆最佳青贮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黄花棘豆青贮后基本保持黄绿色,质地变软易分离,手抓松散不粘手,并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散发出酸香味越来越浓,青贮效果较好;苦马豆素质量浓度为0.375 mg/mL~6 mg/mL,苦马豆素质量浓度和me-Gal峰面积呈直线线性关系(R~2=0.999 98),加标回收率84.36%,RSD=0.77%,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用于样品中苦马豆素含量测定;经测定不同青贮发酵时间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青贮100 d时苦马豆素含量比青贮前下降51.90%。结论,黄花棘豆青贮发酵100 d以上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利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四味健蚕增茧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以硝酸铝、亚硝酸钠和氢氧化钠为显色剂,利用其与四味健蚕增茧液中黄酮类物质生成红色铝螯合物,以芦丁作为对照品,在510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通过吸收度计算得到四味健蚕增茧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稀释后浓度在8.64~129.6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黄酮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07%;标准差为2.42%。该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四味健蚕增茧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干酪素法对龙井茶叶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龙井茶叶鞣质含量在2.000-11.000μ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3);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6%,SD为0.226%,RSD为1.8%(n=6)。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用于龙井茶叶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成分因其具有多样生物活性成为目前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本实验探讨了聚酰胺-UV法作为蜂花粉总黄酮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芦丁为标准品,以360nm为检测波长,用聚酰胺-UV法检测蜂花粉总黄酮在0.005-0.025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8,回收率、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均理想,其RSD分别为2.48%(n=3),2,12%(n=3),0.49%(n=3)、0.88%(n=5)。该法检测油菜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1.54%。  相似文献   

14.
朱远平 《饲料工业》2007,28(22):43-45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考察及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提取柚皮黄酮的最适提取条件:微波辐射功率638W,辐射时间6min,乙醇浓度70%,固液比1:4。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柚皮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以芦丁为参照品,测定波长为258nm,吸光度与芦丁浓度的线性范围在1.0~30цg/ml,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样品提取后不经分离可直接测定黄酮含量,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制备癸氧喹酯口服混悬液。采用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为乳白色混悬液,流动性好无沉降且在水中分散均匀,方便临床给药。癸氧喹酯质量浓度在2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2%和99.8%,RSD分别为0.14%、0.20%和0.64%,重复性试验RSD为1.6%,能用于癸氧喹酯的含量测定,遮光密闭常温下保存。该处方设计合理,含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样品稳定,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RP-HPLC法测定博落回总碱中白屈菜红碱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博落回总碱中白屈菜红碱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日本资生堂ODS—MG C18液相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45:55)(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显示,白屈菜红碱峰形对称,拖尾因子低于1.5;在0.1μg~0.9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在80%、100%、120%三种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RSD:0.7%,n=3)、98.6%(RSD=0.1%,n=3)、99.5%(RSD=0.8%,n=3)。利用该法测定博落回总碱中的白屈菜红碱,结果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作为博落回总碱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_3-CH_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_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μg/m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温度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乳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建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乳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测定生乳中亚硝酸盐含量可以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1,其拟合度较高,在加热温度95 ℃的条件下,3 个(0.1 mg/L、0.2 mg/L、0.3 mg/L)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1.00%、90.50%、92.17%,重复性试验RSD<5%。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亚硝酸盐提取速度快,适合生乳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