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腾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金祥  陆强 《浙江农业科学》2010,1(6):1353-1354
试验结果表明,10%稻腾悬浮剂450~600 mL.hm-2防治水稻第3代稻纵卷叶螟效果好、持效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证实轮换交替用药、适当配药能够显著提高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适时、科学、合理用药,轮换交替用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农业技术是高效防控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晚稻生产上试验施用精制畜禽粪肥、烟饼肥、沼液等有机肥料,观察其与水稻稻纵卷叶螟虫害发生程度的效应关系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基肥中添加有机肥料在水稻产量上有较好表现,且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精制畜禽有机肥配合化肥作基肥的施肥方式在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和水稻产量方面综合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浙江省余姚农药下厂最近期试制成功的沙蚕毒素系列农药之一。50%虫杀手粉剂和20%水剂防治稻纵卷叶虫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虫杀手粉剂和水剂仍保持沙蚕毒素的高效,低毒特性。残效期20天左右。是取代对杀虫双,杀虫单产生抗性地区水稻害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选用4种杀虫剂进行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和10%氯虫双·阿维悬浮剂450 mL/hm2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保苗、保叶效果达89.59%以上,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达90.20%以上,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达82.16%以上。2种虫害同时发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10%氯虫双·阿维悬浮剂450 mL/hm2进行兼治。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纵卷叶螟—天敌生态系统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重要的常发性害虫,尤其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重、损失大.由于连续多年来防治上以杀虫单及其复配剂为主,使这些害虫对杀虫单的抗药性日益上升近年来国内有关厂家研制开发出含生物杀虫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筛选新的替代药剂,验证此类药剂的实际防效,2000年我们对55%特杀螟等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冶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使用和不使用农药防治的情况下,以常规品种嘉禾218为对照,对龙特甫B及其两个叶色突变系黄玉B、翠玉B田间纵卷叶螟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显著轻于龙特甫B,表现为盛发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产生的虫苞数显著少于龙特甫B,最多时分别下降37.4%和20.5%,而后者与嘉禾21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推测造成叶色标记水稻稻纵卷叶螟危害变轻的原因可能与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影响幼虫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对甲胺磷敏感性变化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杀虫单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虫单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徐福寿,朱永林,孙龙根,王成良,许寿增(杭州市植保站310016)(桐庐县植保站)(富阳市植保站)(临安县植保站)(桐庐县窄溪农技站)为探讨8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效果、适宜剂量及防治适期,明确该剂在我市水稻...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混用和复配药剂,在三亚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10%氟铃·毒死蜱(酷锐)1500mL+50%丙溴磷600mL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97.74%,其持效期也较好,药后7d防效达100.00%;试验中使用的其他单剂或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可用于对稻纵卷叶螟的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2.
光强对水稻叶色白化突变体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稻叶色突变体——高光A和9522中脉白苗期对光强的响应,在光照培养箱中采用遮光法,观测了6种光强下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出叶速度、苗高和叶绿体色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生长期内,各种光强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龄和苗高均小于野生型,且高光A比9522中脉白对光强更敏感.高光强下的高光A叶片白化表现最明显,而9522中脉白的叶片白化最明显表现在低光强.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叶绿体色素含量与野生型差异最小时的光强均为90001x,但高光A和9522中脉白的差异最大时的光强分别为21000lx和18000lx,这为今后深入研究2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u728及其无细胞培养液对白叶枯病菌没有直接抑帛作用。Du728菌液拌种后不能从长出的幼苗各部位回收到目的细菌;浸根处理后Du728可通过维管束传导到上部叶片;叶面喷雾(下部3张叶片)后,15d内可从处理的叶片上回收到目的细菌,未处理叶片(第4叶)一直未回收到Du728。先用Du728喷协处理水稻幼苗再接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发水稻龙特甫B叶色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60Co-γ射线直接辐照龙特甫B干种子,诱发获得了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M2 代按苗计,白化、黄化和条纹三种叶色突变体的频率依次为0.347% ,0.041% 和0.031% 。对M2 代黄化和条纹两类突变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发现,其平均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些黄化和条纹突变体在三叶期后即可转为绿色,其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相近。在用这些叶色突变体与龙特甫A 杂交、回交后的M 4BC1 群体中,分离出正常绿色和带有叶色标记的两类不育株,二者之比接近1∶1。根据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色特征,这些突变系分为 6 种类型。对M 4 突变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相应的 M4BC1 植株的株高和单株穗数进行了考察,发现转绿型突变系及其相应的M4BC1 带叶色标记植株的农艺性状与相应的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15.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SSR标记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开发的SSR标记不多,对利用SSR标记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辅助育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已与抗白叶枯病基因建立连锁关系的SSR标记来累加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拓宽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叶片检测转基因水稻对潮霉素反应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稻的转基因研究一般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yglomychlPhosphtobamfemse,6P6)基因HPT作为选择标记,因此潮霉素抗性检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该项研究以中花11和日本晴的T1,T2和T6代转基因水稻为材料,研究了苗期、减数分裂的完全伸展叶和乳熟期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反应,同步提取相应叶片的DNA进行HPT基因的PCR扩增,两者符合率达到97.04%.结果表明,利用叶片对潮霉素的反应检测转基因水稻的方法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的叶片,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从抗虫种质资源、鉴定方法、抗虫机理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对水稻抗稻纵卷叶螟的筛选鉴定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1 000多份水稻品种材料的抗虫性进行自然鉴定,筛选出抗稻纵卷叶螟材料2份,并通过杂交、回交等手段,选育出抗稻纵卷叶螟的中间材料,为选育抗虫水稻品种提供种质材料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99%绿颖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试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进行99%绿颖乳油单用及与常规化学农药减量混用后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9%绿颖乳油与常规防治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减量混用后增效明显,每公顷5%锐劲特悬浮剂300mL 99%绿颖乳油1500mL药后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与5%锐劲特悬浮剂600mL药效无显著差异;99%绿颖乳油3000mL单剂处理,对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旗叶的衰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培条件下,选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氮低效水稻品种农垦57和日本晴,比较了它们的旗叶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以及氮积累量、产量与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扬稻6号在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Pn较高,灌浆期氮积累量比日本晴和农垦57高16%和25%,氮转移率比较恒定,CAT和P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衰老较慢。氮低效品种日本晴和农垦57的旗叶氮转移率下降较快,灌浆期各为34%和35%,成熟期则下降到16%和19%;Pn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较快,趋于早衰。可见扬稻6号旗叶延缓衰老对于促进水稻籽粒灌浆,维持氮高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hrp基因突变体Du728诱导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型菌株JXOⅢ和其hrp基因突变体Du72 8接种处理汕优 6 3幼苗 ,测定了处理的第 3叶和同株未处理的第 4叶中水杨酸 (SA)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和几丁质酶 (CHT)活性及其相应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接种JXOⅢ和Du72 8后 ,处理叶片和未处理叶片中游离SA含量几乎没有变化 ,而根中游离SA含量则明显增加。与JXOⅢ处理相比 ,Du72 8处理后可迅速提高处理叶片中PAL、PO和CHT的活性 ,而未处理叶片中这些酶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处理和未处理叶片中编码这些酶的相应基因 (包括查尔酮合成酶基因 )转录活性的时序变化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这些结果表明Du72 8处理后不能诱导SA在处理和未处理叶片中的积累 ,处理叶片对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可能与这些基因的快速和高强度的协同表达有关 ,而未处理叶片抗性的产生与这些酶活性及其相应基因诱导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