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运城进行园林植物调查,研究园林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探索科学的配置模式,打造可持续的景观生态模型,为更好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创造可持续植物景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运城市盐湖区71条交通要道、12个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进行了实地调查,从种类构成、配置类型、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分析园林植物在各样地的应用情况.【结果】调查样地共有植物有122种,分属65科、98属,其中乔木53种,灌木45种,草本18种,藤本6种;出现频度较高的乔、灌、草、藤本分别为国槐、大叶黄杨、鹅绒藤、葡萄.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树种配比为26.5∶22.5∶9∶3,常绿乔灌木种类应用较少.4类观赏特征植物在调查样地中以观花和观叶型植物较多,占总数的66.39%.居住区物种丰富度以乔木层最高,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灌木层最高,其次为乔木层、草本层.RDA分析结果显示,绿地景观类型、配套设施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调查样地落叶树种应用较多,缺乏草本和藤本植物的合理搭配.道路绿带应用的植物类型较为全面均衡,居住区绿地以乔木层物种最为丰富.在5个环境因素中,绿地景观类型与居住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喀斯特中度石漠化不同小生境的植物群落特征,为中度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方法】以贵州毕节鸭池中度石漠化生境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典型小生境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组成及对小生境的资源利用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主要有石面、石沟、石隙、石台、石洞、土面6种小生境类型,植物群落以灌木类占绝对优势,草本、乔木类次之,金花小檗、五节芒和铁仔等作为优势种存在。物种多样性从土面到石洞小生境逐渐趋于简单化,不同小生境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特征呈显著差异(P0.05),植物群落综合利用生境程度受各生境土壤容重及厚度、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同小生境中物种多样性与植株生长特性受土壤容重、厚度、有机质和有效氮影响显著,与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研究区内土面与石沟小生境在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作为首选生境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前坪水库库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分布对环境的回应。【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在前坪水库库区设置了15个样地,在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 RDA)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等,对前坪水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样方内物种重要值和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调查,样方中共有植物49科、102属、112种。主要优势种为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Bunge) Hu ex H. F. Chow)、杨树(Populus L.)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Franch.) Rehd.)等。多元回归树(MRT)分析将前坪水库植物群落分为5个群落类型:Ⅰ榆树-酸枣-艾群落,Ⅱ杨树-荆条-艾群落,Ⅲ榆树-酸枣-狗尾草群落,Ⅳ刚竹-胡枝子-狗尾草群落和Ⅴ杨树-木槿-狗尾草群落。冗余分析(RDA)表明,海拔和距河流水平距离对前坪水库库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大,解...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群落的现状,为该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延安)的林下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小叶杨、白桦、油松、油松+小叶杨、油松+白桦林地林下植物生活型谱均以高位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白榆、刺槐、沙棘、茶条槭和侧柏林地则以非高位芽植物为主。(2)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刺槐林(22.22%~22.65%)>油松+小叶杨林、白桦林、白榆林(9.78%~14.11%)>侧柏林、沙棘林、茶条槭林、油松+白桦林(3.72%~5.20%)>油松林(2.38%)。(3)林下灌木层优势植物种类因地而异,并以苦糖果(Lonicera standishii)、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e)、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最为常见;林下草本层优势植物种类以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占绝对优势,其次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野棉花(Urena lobata)和蒿类植物(Aremisia)。(4)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7.29)>刺槐林、白桦林、油松林(6.03~6.61)>侧柏林、油松+小叶杨林(5.72~5.90)>茶条槭林、天然草地、油松+白桦林(4.44~4.85)>白榆林、沙棘林(3.49~3.50)。【结论】该区林下植物群落盖度及其物种多样性普遍不高,多数阔叶乔木树种林下植物群落要比针叶树种和灌木林丰富,所以在针叶林中积极引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是增加林下植物盖度及其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针叶林、针阔林、灌丛、灌草和退耕荒坡植被类型等调查样点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调查。【结果】不同坡度乔木群落中壳斗科植物出现率最高,其在草海湿地流域乔木群落中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坡度灌木群落中蔷薇科植物出现率最高,杜鹃花科、忍冬科次之;草本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现出增加趋势;禾本科植物出现率最高,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菊科植物出现率次之,呈现出先降后增趋势。【结论】壳斗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是构成草海湿地流域森林群落的主要植物组成部分。对草海湿地流域进行植被生态修复时,乔木应多选用壳斗科植物,灌木应多选用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植物,草本应多选用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并考虑所选植物的生活型与地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针叶林、针阔林、灌丛、灌草和退耕荒坡植被类型等调查样点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调查。【结果】不同坡度乔木群落中壳斗科植物出现率最高,其在草海湿地流域乔木群落中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坡度灌木群落中蔷薇科植物出现率最高,杜鹃花科、忍冬科次之;草本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现出增加趋势;禾本科植物出现率最高,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菊科植物出现率次之,呈现出先降后增趋势。【结论】壳斗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是构成草海湿地流域森林群落的主要植物组成部分。对草海湿地流域进行植被生态修复时,乔木应多选用壳斗科植物,灌木应多选用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植物,草本应多选用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并考虑所选植物的生活型与地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对象,沿绿洲向荒漠演变方向,测定和分析不同区段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该区域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从绿洲外围边界开始,沿绿洲至荒漠(东南-西北)方向,采用样线调查方法,测计区域内不同区段群落中植物种类、数量、频度、冠幅、高度和地径等,计算获得各物种重要值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研究区不同区段共有23种植物,隶属于10科23属,其中灌木6科8种,草本8科15种;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为Ⅲ-灌丛沙包区唐古特白刺,达到153.48%,草本层则以藜科占据主导地位;基于重要值计算得到的不同区段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均无明显差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H′、D和Dmc随着绿洲向荒漠过渡均逐渐减小,Jsw值由于唐古特白刺出现单优现象呈现波动变化。【结论】研究区内群落灌木层更新和生长相对稳定,但群落整体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克隆植物的有效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种多样性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头塘小流域5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楠  郎南军  李晋  杨旭  江期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29-3432,3435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金沙江头塘小流域退耕还林地5种不同的人工林林下的灌木和草本层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以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人工林林下共有植物59种,隶属31科,蔷薇科和菊科植物占优势。各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的优势种不同;物种丰富度以华山松林最高,圣诞树林最低;云南松林、旱冬瓜林和云南松-华山松混交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均匀,群落多样性高;华山松林下缺乏灌木层,但草本层物种丰富。通过比较,发现金沙江头塘小流域人工林的灌木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云南松原始林的物种多样性,而草本物种的多样性则相反,即人工林高于云南松原始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态护坡过程中初始绿化植物(先锋植物)生活型差异对边坡植被群落特征、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物种组装实验,分别构建以草本、灌木、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模式及草-灌-乔混合型配置模式的试验小区,对各个小区进行持续4年(2010-2013年)的生态监测,分析边坡植被的生长状态、群落特征及水土保持性能。【结果】2010-2013年,同龄群落间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乔木型灌木型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先锋植物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的群落特征影响很大,年际间差异明显:建坪初期(2010-2011年),不同观测区内的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灌木型乔木型;2012-2013年,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混合型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乔木型。2010和2011年汛期,草本型配置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均较低,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性能;而2012和2013年汛期,草-灌-乔混合型配置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较低,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性能。边坡植被的群落特征与其水土保持性能密切相关:群落盖度或多样性水平越高,则径流系数、侵蚀模数越小。【结论】生态护坡过程中,先锋种生活型的合理配置是改善边坡植被水土保持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冀北沙漠化土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实验证据。【方法】以冀北承德地区植被退化的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沙荒坡地不同坡位带状黄柳生物沙障内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坡位黄柳沙障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结论】不同坡位建立黄柳生物沙障,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从坡顶到坡底,群落物种数量逐渐增加,群落优势物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逐渐从一年生草本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变为多年生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L.))、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结果】不同坡位的群落内共出现植物物种7科11属17种,其中坡顶出现4科6属8种植物,坡中出现植物共4科8属8种,坡底出现植物共7科10属15种。坡顶、坡中、坡底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伴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坡底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坡顶和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